劉作毅 肖強 200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和人民銀公布了國家重點支持水泥工業(ye) 結構調整大型企業(ye) (集團)名單。本次公布的60家重點企業(ye) 是由省級發改委和經貿委等部門推薦,行業(ye) 協會(hui) 組織評審、平衡確立的,總體(ti) 符合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和水泥工業(ye) 發展規劃布局,生產(chan) 工藝主體(ti) 為(wei) 新型幹法,企業(ye) 規模較大,區域市場調控能力較強,經營業(ye) 績優(you) 良,發展前景好,依法經營並有較強社會(hui) 責任感的大型企業(ye) (集團)。在被確定60戶國家重點支持的大型水泥企業(ye) (集團)中,安徽海螺集團等12戶為(wei) 全國性重點企業(ye) ,內(nei) 蒙烏(wu) 蘭(lan) 集團等48戶為(wei) 區域性重點企業(ye) 。這60家重點支持大型企業(ye) 的確立,將有利於(yu) 鼓勵大型水泥企業(ye) 兼並、重組、聯合,迅速提高生產(chan) 集中度,優(you) 化資源配置,帶動水泥行業(ye) 結構調整。對列入重點支持的大型水泥企業(ye) 開展項目投資、重組兼並,政府部門和銀行將在項目核準、土地審批、信貸投放等方麵予以優(you) 先支持。 中國水泥協會(hui) 會(hui) 長雷前治指出:“十一五”期間要扶持一批企業(ye) 集團,減少無序競爭(zheng) 。若大企業(ye) 集團或幾家企業(ye) 聯合在某區域市場占有40%的銷售份額就可以穩定住該區域市場,遏製水泥行業(ye) 利潤下滑的趨勢。有實力的集團,應敏銳地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加大對國內(nei) 水泥企業(ye) 的並購力度,有選擇地對區域龍頭或有望成為(wei) 區域龍頭的水泥企業(ye) 進行投資,以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占領經營製高點。 60家重點企業(ye) 代表著行業(ye) 先進生產(chan) 力 12家全國性企業(ye) 新型幹法生產(chan) 線采用4000 t/d級以上規模生產(chan) 線69條,熟料產(chan) 能11,200.30萬(wan) 噸,占12家企業(ye) 產(chan) 能的69.36%,而2000 t/d級以下規模生產(chan) 線僅(jin) 占3.86%;48家區域性企業(ye) 4000 t/d級以上規模生產(chan) 線42條,熟料產(chan) 能6,398.40萬(wan) 噸,占48家企業(ye) 產(chan) 能的占50.19%;全國企業(ye) 4000 t/d級以上規模生產(chan) 線占40%。顯然12家全國性企業(ye) 在生產(chan) 線規模上占了優(you) 勢。 12家企業(ye) 新型幹法熟料產(chan) 能占全國的31.41%,48家企業(ye) 占24.80%,合計熟料產(chan) 能28,895.10萬(wan) 噸,占全國比重56.21%。可見60家企業(ye) 在新型幹法熟料產(chan) 能和生產(chan) 線的規模上都已占據了優(you) 勢。   在新型幹法發展速度上,60家企業(ye) 也領先全國其它企業(ye) 。12家全國性 企業(ye) 在2004年以前新型幹法生產(chan) 線產(chan) 能增速在50%以上,受國家宏觀調控,迅速回落,下降近50個(ge) 百分點。48家企業(ye) 以民營企業(ye) 為(wei) 主,尤其是浙江企業(ye) 占有一定比例,走勢較平穩。從(cong) 60家重點支持企業(ye) 名單公布後,60家企業(ye) 的融資渠道豁然開朗,銀行重新向水泥行業(ye) 的開啟了大門。今年2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水泥投資止住了下跌的趨勢,同比增長45%,今年12家新上的生產(chan) 線就會(hui) 超過20條。  “十五”期間,我國水泥工業(ye) 加大了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新型幹法水泥生產(chan) 工藝,淘汰落後生產(chan) 工藝,著重培育大型水泥集團。以海螺為(wei) 首的大型水泥集團快速成長,對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新型幹法水泥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間,國家將通過重點支持大型水泥企業(ye) 集團發展,加快組織結構、產(chan) 品結構調整,初步形成按區域為(wei) 市場劃分的布局。 12家全國性重點企業(ye) 是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的主力軍(jun) 2004年前12家全國重性點企業(ye) 每年新增新型幹法熟料產(chan) 能呈階梯式發展,2004年一年新增產(chan) 能5,093萬(wan) 噸。2004年受宏觀調控影響,每年新增產(chan) 能仍都在2,000萬(wan) 噸左右。2006年,12家全國重性點企業(ye) 新型幹法熟料產(chan) 能以達到1.62億(yi) 噸,占全國新型幹法熟料產(chan) 能的31.41%,雖然比重較前幾年有所下降,但仍新增熟料產(chan) 能2,164萬(wan) 噸,增速為(wei) 7.38%。  從(cong) 下表可以看出,受宏觀調控影響,半數以上的大企業(ye) 集團受到了影響,停建或緩建了生產(chan) 線。海螺一家的產(chan) 能占全國的11.58%,占12家的36.86%,其規模優(you) 勢顯而易見。  2006年海螺新型幹法熟料產(chan) 能近6,000萬(wan) 噸(實際產(chan) 能在7,000萬(wan) 噸左右),占全國產(chan) 能的11.58%。除2001年外,海螺每年新增產(chan) 能在800萬(wan) 噸左右,其中2004年高達2,000萬(wan) 噸,5年間熟料產(chan) 能從(cong) 2001年的800萬(wan) 噸發展到2006年的近6,000萬(wan) 噸,翻了7番多。 海螺最成功的經驗是抓住了市場機遇,搶占我國兩(liang) 個(ge) 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市場。這兩(liang) 個(ge) 地區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密集地區,長三角的城市群每年有1.5億(yi) 噸以上的水泥消費量,珠三角城市群的水泥消費量在7,000萬(wan) 噸左右,其中:上海和廣州的水泥消費量都在2000萬(wan) 噸以上,南京、蘇州、無錫、杭州、深圳、東(dong) 莞、佛山等城市在1,000萬(wan) 噸左右。海螺在長三角構築的資源——運輸——市場三大生產(chan) 經營體(ti) 係,這在當今世界上恐怕也是獨一無二。海螺選擇在長三角經濟高速增長期進入市場,因而獲得了高額回報,賺得是盤滿缽滿。就這一點來講,國內(nei) 其它企業(ye) 是望塵莫及的。 “十五”期間海螺不僅(jin) 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上取得了資金,而且還開辟了其它的融資渠道,通過股權轉讓引進了戰略夥(huo) 伴,募集到了巨額資金,海螺通過生產(chan) 經營獲得的巨額現金流也是任其它企業(ye) 無法比擬的。多渠道的資金來源保證了海螺健康穩定的發展,也規避了市場風險。從(cong) “十五”期間企業(ye) 的發展中可以看出:海螺的戰略十分清晰,就是準確定位市場,依靠資源,多渠道籌措資金,不斷發展企業(ye) 的規模。 冀東(dong) “十五”期間實施“三北戰略”,其核心市場是在華北,以唐山為(wei) 基地,北京、天津、唐山為(wei) 市場,京津地區是北方最大的市場;在東(dong) 北先以吉林為(wei) 橋頭堡,而後在遼寧又建兩(liang) 條生產(chan) 線,初步完成了東(dong) 北的布局;在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西安附近建設了一條生產(chan) 線,2006年在內(nei) 蒙古的兩(liang) 大城市呼和浩特和包頭間建設一條生產(chan) 線。至此,可以說冀東(dong) 在三個(ge) 地區基本完成了“三北戰略”的初步布局。“十一五”期間上述地區的經濟都會(hui) 有很大的發展,冀東(dong) 在陝西已和海德堡建立了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宏觀調控所帶來的資金壓力。“十一五”期間,冀東(dong) 一定會(hui) 在其“三北戰略”的框架下施展宏圖。 華新“十五”期間實施“十字戰略”,被筆者認為(wei) 是繼海螺“T”型戰略後最為(wei) 看好的一步棋,但實施起來一波三折,磕磕碰碰。“十字戰略”的橫向是指長江一線,但海螺在沿長江區域的發展勢頭,遮住了其鋒芒。縱向是指沿京廣線南北方向,原本認為(wei) 通過並購同力,唾手可得的河南市場卻沒有拿下。而後又因Holcime控股之事糾纏在身,牽製了相當大的精力,真可謂好事多磨。上表中我們(men) 也可看出:Holcime的加入對華新支持很大,使得華新在2005年和2006年新增產(chan) 能分別為(wei) 341.00和396.80萬(wan) 噸,僅(jin) 次於(yu) 海螺,因而鞏固了華新在湖北境內(nei) 的市場占有率,確立了其霸主地位,2006年的熟料產(chan) 能排名列為(wei) 第二。 山水“十五”期間三年內(nei) 沿膠濟線建了8條線,新增產(chan) 能1,000萬(wan) 噸,基本控製了山東(dong) 北部地區(山東(dong) 主要的水泥消費市場地區),一躍為(wei) 全國第二,令業(ye) 內(nei) 刮目向看。2005年世界著名金融投資公司摩根斯坦利和鼎輝聯手參股山水,注入了資金,並準備於(yu) 2007年在香港上市募集資金。山水想借助國際金融資本力量,實施更大的擴張。一直以來,山水始終在尋求走出去戰略,但由於(yu) 種種原因未果。山東(dong) 是水泥生產(chan) 大省,國家新出台淘汰落後產(chan) 能的政策,在山東(dong) 的執行力度最大,這無疑對山水來說是重大利好消息,落後產(chan) 能適時退出將為(wei) 山水釋放巨大市場空間。 中國建材(中聯水泥)和中國中材有央企和上市公司背景,是水泥行業(ye) 的“新進入者”,發展迅速。中國建材的發展方式是以並購為(wei) 主,建新線為(wei) 輔。2006年在香港上市公司募得資金後,不惜重金拿下海螺在徐州的水泥業(ye) 航母萬(wan) 噸線,避免了兩(liang) 家之間的惡性競爭(zheng) ,為(wei) 行業(ye) 內(nei) 的市場整合起到了示範作用,同時也奠定了其在行業(ye) 內(nei) 的地位。2006年中國建材在新型幹法熟料產(chan) 能上已列為(wei) 第三,但所在區域的市場規模都不大。中國建材已將水泥作為(wei) 主業(ye) 發展,今後將會(hui) 進一步將其做大,引進戰略合作夥(huo) 伴,擴大其市場份額,建立自己的核心市場,相信在“十一五”期間會(hui) 有大的動作。 中國中材在收購新疆天山後,擁有了自己的水泥生產(chan) 經營隊伍,以此為(wei) 骨幹核心不聲不想地迅速發展,2006年新增熟料產(chan) 能356.50萬(wan) 噸,排在海螺、華新之後。可見其發展速度和決(jue) 心。中國中材的水泥企業(ye) 已落戶新疆、江蘇、陝西、廣東(dong) 和湖南,目前主要力量是在中南的廣東(dong) 和湖南。 最令稱道的是兩(liang) 家民營企業(ye) Lewin乐玩和天瑞,在行業(ye) 融資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異軍(jun) 突起,分別在2004年、2005年迅速發展,年增長在300萬(wan) 噸以上,這也是他們(men) 被選入前12 的條件之一。 2006年天瑞仍保持快速發展,在河南,天瑞聯手煤炭企業(ye) 全線布局,在遼寧兩(liang) 大市場沈陽和大連分別建設兩(liang) 條 5000 t/d生產(chan) 線。最近又有消息,引進外資進一步擴大其產(chan) 能規模。 Lewin乐玩是浙江走出去最大的企業(ye) ,在福建和江西都在快速推進,已成為(wei) 當地的龍頭企業(ye) 。 金隅、亞(ya) 泰、祁連山在所在區域均有不俗表現,三獅2002~2004年的“快魚吃慢魚”的發展方式,至今讓人記憶猶新,但受大環境的影響,拖累了三獅的進一步發展。 綜上所述,12家重點企業(ye) 生產(chan) 線分布覆蓋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其中:海螺在安徽、廣東(dong) ;山水在山東(dong) ;華新在湖北水泥熟料產(chan) 能超過1,000萬(wan) 噸,三獅在浙江、中聯在江蘇、山東(dong) 、Lewin乐玩在浙江、金隅在北京、冀東(dong) 在河北產(chan) 能超過500萬(wan) 噸。生產(chan) 線最較集中的是華東(dong) 地區,海螺、山水、三獅、華新、中聯、中材、Lewin乐玩都建有生產(chan) 線,總規模達8,600萬(wan) 噸,占12家企業(ye) 新型幹法熟料總產(chan) 能的50%左右。 在主要銷售市場上,12家企業(ye) 的分布情況是: 京、津、冀 ── 冀東(dong) 、中聯、金隅; 遼、吉、黑 ── 冀東(dong) 、亞(ya) 泰; 上海 ── 海螺、華新; 江蘇 ── 海螺、中聯、華新、中材; 浙江 ── 三獅、Lewin乐玩、海螺; 江西 ── 海螺、Lewin乐玩; 山東(dong) ── 山水、中聯; 河南 ── 天瑞、中聯; 廣東(dong) ── 海螺、中材。  從(cong)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12家重點企業(ye) 在水泥熟料產(chan) 能、市場占有率方麵都保持著很大優(you) 勢,在主要區域市場都具有很強的調控能力。隨著12家企業(ye) 不斷發展,產(chan) 量進一步擴張,將會(hui) 對水泥行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60家重點支持企業(ye) 將在區域市場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次國家重點支持企業(ye) 中有48家為(wei) 區域性重點企業(ye) ,這些家企業(ye) 將與(yu) 12家全國性企業(ye) ,在區域市場發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華北市場——冀東(dong) 、金隅聯手營造和諧市場 華北市場以冀東(dong) 和金隅兩(liang) 家唱主角。冀東(dong) 在華北的熟料產(chan) 能達到630萬(wan) 噸,銷售市場主要在京、津、唐地區。為(wei) 抓住天津濱海開發區和唐山曹妃店鋼鐵基地建設的發展機遇,冀東(dong) 擬在唐山再建4條生產(chan) 線,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占有率。 金隅控股太行水泥後,在華北水泥熟料產(chan) 能達到1,000萬(wan) 噸,市場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金隅近幾年通過加強內(nei) 部整合,統一銷售,加大並購力度,著手整合京、津、冀市場。近日又並購平穀二廠和鼎鑫,將觸角伸到了河北的中南部地區,並持股天津振興(xing) ,借環渤海概念拓展市場範圍,可見其主控華北市場的雄心。    從(cong) 上圖可以看出華北地區的主要市場北京和天津的利潤走勢在向好的方向中發展,北京2003年水泥價(jia) 格被打下來後,引起了行業(ye) 的重視,如何避免惡性競爭(zheng) ,維護市場秩序,共同建立和諧市場,在北京水泥行業(ye) 協會(hui) 的牽頭下,金隅和冀東(dong) 多次舉(ju) 行營銷例會(hui) ,就市場情況進行麵對麵交流,對如何維護市場平穩發展達成共識,協調雙方銷售行為(wei) ,以取得雙贏局麵。 中聯、獅頭、烏(wu) 蘭(lan) 和蒙西也是華北較大的企業(ye) ,蒙西水泥,去年引入國際著名投資銀行高盛作為(wei) 戰略投資者,欲借國際資本力量,進一步做大做強企業(ye) 。烏(wu) 蘭(lan) 水泥近期準備投巨資建設3個(ge) 500萬(wan) 噸熟料生產(chan) 基地,利用其煤炭資源優(you) 勢,發展循環經濟,擴大其在內(nei) 蒙古市場的占有率。 獅頭水泥獨居山西,具有地緣優(you) 勢,但是由於(yu) 規模較小,對市場缺乏控製力。目前山西還沒有較具規模的水泥企業(ye) ,中小企業(ye) 間競爭(zheng) 激烈,企業(ye) 效益較差。由於(yu) 山西省具有石灰石、煤炭資源優(you) 勢,地區相對封閉,使得不少投資者開始青睞山西。 東(dong) 北市場——加緊布局迎接新的市場機遇 長期封閉的東(dong) 北市場使該地區較長時間內(nei) 沒有規模大的水泥企業(ye) 。冀東(dong) 水泥的進入和亞(ya) 泰集團的崛起,開始使這一格局改變。冀東(dong) 水泥從(cong) 2000年開始進入東(dong) 北市場,目前在該地區的產(chan) 能接近500萬(wan) 噸,在東(dong) 北具有較強實力。亞(ya) 泰集團去年兼並哈爾濱水泥廠後,在東(dong) 北的熟料產(chan) 能達到500萬(wan) 噸以上,成為(wei) 該地區最大的水泥企業(ye) 。亞(ya) 泰集團計劃到2010年達到1,800~2,300萬(wan) 噸的水泥生產(chan) 能力,在東(dong) 北水泥市場占有率達到三分之一,主控東(dong) 北市場。  天瑞集團對東(dong) 北市場極為(wei) 看好,準備投入巨資搶占東(dong) 北市場。2005年登陸大連市場,在大連建成一條5000 t/d新型幹法生產(chan) 線。為(wei) 進一步鞏固大連市場和開辟沈陽市場,天瑞集團擬在大連再建一條5000 t/d生產(chan) 線,在遼陽建設2條5000 t/d生產(chan) 線。建成後天瑞集團的熟料產(chan) 能將達到620萬(wan) 噸,在遼寧列第一位,居東(dong) 北地區前列。 除國家重點支持企業(ye) 外,市場“新進入者”金剛、賓洲等水泥企業(ye) ,近兩(liang) 年發展較快。金剛水泥目前擁有兩(liang) 條5000 t/d水泥熟料新型幹法生產(chan) 線,熟料生產(chan) 規模達到310萬(wan) 噸。公司在建1條5000 t/d、擬建4條4000 t/d生產(chan) 線,建成後熟料產(chan) 能將達到1,085萬(wan) 噸。黑龍江賓州水泥也具有較強實力,已建、擬建2條5000 t/d生產(chan) 線,熟料產(chan) 能達到310萬(wan) 噸。 外資企業(ye) 也在加緊進入東(dong) 北市場,海德堡重金收購工源水泥廠。工源水泥廠是遼寧水泥市場的戰略要地,緊臨(lin) 沈陽市,擁有優(you) 良的石灰石資源,之前國內(nei) 、國際眾(zhong) 多大企業(ye) 都有收購之意。CRH在海德堡之後,先後收購哈爾濱小嶺水泥廠,聯姻亞(ya) 泰集團。外資的進入加劇了東(dong) 北市場競爭(zheng) 格局,東(dong) 北市場格局日漸明朗。 華東(dong) 市場——企業(ye) 密集麵臨(lin) 重新洗牌 華東(dong) 市場是全國競爭(zheng) 最激烈的地區,滬、蘇、浙三省又是華東(dong) 地區競爭(zheng) 最激烈的地區。在60家國家重點支持企業(ye) 中,滬、蘇、浙三省占14家,其中:6家全國性,8家區域性企業(ye) ,是入圍企業(ye) 最多的地區。即便如此,仍然有相當一批具規模沒有入圍的企業(ye) 。這反映出該地區企業(ye) 集中,市場的整合難度大。  滬、蘇、浙三省水泥市場是以上海為(wei) 核心市場,蘇南、浙北城市群為(wei) 周邊市場,形成長江三角洲市場。由於(yu) 市場廣闊,眾(zhong) 多以安徽、江蘇徐州、山東(dong) 南部、江西、湖北沿江地區為(wei) 生產(chan) 供應基地的企業(ye) ,也向該地區供應水泥。運輸成本決(jue) 定著這些企業(ye) 能否在該地區立足。 上海市場水泥基本上是通過外省運進。作為(wei) 長三角地區的核心市場,海螺、華新、三獅等大企業(ye) 都將其作為(wei) 主要市場。 江蘇有8家國家重點支持企業(ye) ,還有小野田、磊達等有規模的企業(ye) 沒有進入。該地區企業(ye) 密集,為(wei) 擠占市場,企業(ye) 間大打“價(jia) 格戰”,使造成企業(ye) 利潤下降,市場亟待整合。 水泥工業(ye) 對資源、能源的高度依賴性,江蘇、浙江為(wei) 經濟發達地區,受能源、資源約束,不宜大規模發展水泥業(ye) 。海螺集團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目前海螺集團已已在江蘇全境布局粉磨站,“十一五”期間在安徽投資建設10多條生產(chan) 線,計劃未來五年在華東(dong) 地區市場占有率將由12%提高至40%,主控華東(dong) 市場誌在必得。 浙江在國家支持的60家企業(ye) 名單中有7家企業(ye) 集團,即便如此,新幹產(chan) 能比重僅(jin) 占43.64 %,為(wei) 華東(dong) 區內(nei) 集中度低最低。缺乏領軍(jun) 企業(ye) ,市場布局差,需整合力度大。從(cong) 下圖可以看出,浙江的水泥生產(chan) 線都集中在浙江北部湖州、杭州、衢州、嘉興(xing) 、紹興(xing) 、金華、寧波地區,有80多條生產(chan) 線,生產(chan) 線如此密集,必然會(hui) 造成資源、能源、交通緊張,市場惡性競爭(zheng) 。 國家重點支持的7家企業(ye) ,生產(chan) 線也分布在上述地區,麵臨(lin) 著激烈競爭(zheng) 市場格局。7家企業(ye) 共有27條生產(chan) 線,占全部的32%。浙江水泥生產(chan) 線條數多、規模偏小,2000t/d以下生產(chan) 線所占比例將近半數,企業(ye) 分布集中,市場重疊,是影響浙江水泥工業(ye) 發展的重要因素。浙江水泥行業(ye) 進行市場整合,企業(ye) 重新洗牌是當務之急。為(wei) 此,由浙江省水泥協會(hui) 牽頭,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積極引導企業(ye) 重組聯合,優(you) 化水泥生產(chan) 企業(ye) 組織結構,支持水泥生產(chan) 企業(ye) 向規模化、集團化方向發展。通過強強聯合、兼並重組、互相持股等方式進行戰略重組,提高全省水泥產(chan) 業(ye) 集中度,實現水泥工業(ye) 組織結構調整和優(you) 化。   從(cong) 右圖中可以看出2003年是上海、江蘇、浙江利潤最好的年頭,而後一路下滑 ,浙江2003年利潤率曾達到13.39%,2005年僅(jin) 為(wei) 0.42%,兩(liang) 年間如此懸殊,可見市場風險。上海2006年並未追隨全國的走勢,市場壓力仍然很大,原因是上海水泥市場開放度最高,競爭(zheng) 最為(wei) 激烈。上述地區地處長三角核心位置,是全國最大的市場,一度也是利潤較高的區域。如何通過市場整合拉升該地區的經濟效益,應該是該區域大企業(ye) 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安徽省海螺集團占據絕對優(you) 勢。海螺在安徽省境內(nei) 的新型幹法熟料產(chan) 能已超過3,600萬(wan) 噸,其霸主優(you) 勢已牢固確立。 福建、江西兩(liang) 省缺乏領軍(jun) 企業(ye) ,福建水泥和江西水泥是主要企業(ye) 。這兩(liang) 個(ge) 企業(ye) 發展都不快,江西水泥由於(yu) 企業(ye) 高層出現問題,影響了企業(ye) 發展,2005年出現了巨額虧(kui) 損。 Lewin乐玩和台灣亞(ya) 東(dong) 在江西較為(wei) 活躍,但目前規模並不大。海螺也已進入江西,但影響力也有限。海螺一度準備進入福建,在福建選址時,據說也因為(wei) 礦山問題而放棄。 山東(dong) 省北有山水,南有中聯,兩(liang) 分天下,中間有泰山和金魯城,雖然避免了兩(liang) 家直接對壘,但兩(liang) 家的處境微妙,之間的談判潮起潮落,花落誰家還難說。中聯為(wei) 在市場爭(zheng) 取主動,在青州打入一個(ge) “楔子”,該策略在業(ye) 內(nei) 褒貶不一。 棗莊是我國水泥產(chan) 量最大的地級市,產(chan) 能4,000萬(wan) 噸,產(chan) 量達到3,000多萬(wan) 噸,其優(you) 勢在於(yu) 礦山好,煤、電及混合材資源豐(feng) 富,是生產(chan) 水泥的優(you) 選,但其所在的周邊,也是水泥企業(ye) 密集,過去的傳(chuan) 統市場,被新進入企業(ye) 所瓜分,南麵海螺已在江蘇布局近3,000萬(wan) 噸的粉磨站,借長江可以沿江北上;蘇南一批生產(chan) 線拔地而起,金峰、盤古、恒來、磊達等企業(ye) 產(chan) 能規模都有幾百萬(wan) 噸;東(dong) 麵河南新起的天瑞、同力、孟電都有不小的規模,並向東(dong) 擴;北麵麵臨(lin) 強大的山水。所以棗莊地區的企業(ye) 麵臨(lin) 著市場重新整合的局麵,其傳(chuan) 統市場正在成為(wei) 競爭(zheng) 者的核心市場,以往的低生產(chan) 成本優(you) 勢已成為(wei) 過去,運輸成本對棗莊企業(ye) 是更大的挑戰,其關(guan) 鍵問題不是等量淘汰落後工藝騰出空間發展新型幹法,更重要的是壓縮現有產(chan) 能,根據變化的市場調整產(chan) 能規模。 中南市場——中部崛起華南過熱 中南六省各自情況有所不同,河南近兩(liang) 年水泥發展形勢很好,而廣東(dong) 從(cong) 2005年開始利潤大幅下滑。  河南的天瑞和同力在境內(nei) 全線布局,孟電緊緊貼近河南水泥消費量最大的鄭州市場,中聯把控利潤最大的南陽市場。 這兩(liang) 年市場的全麵轉暖,引來眾(zhong) 多投資者,Holcime挾華新並購同力,還讓人記憶猶新,本是“十字戰略”最重要的一步決(jue) 勝棋,卻失之交臂,外資的進入在2006年被炒的風風火火,但這部本是經典之作卻讓被收購者同力徹底翻了身,本言“退就是進”的同力,上演了三部曲:義(yi) 無返顧地進入水泥;並借殼上市,重組春都;最終進入國家支持的區域性水泥企業(ye) ,頗具戲劇性。 湖北是華新的根據地,其控製力從(cong) 其在該地區的產(chan) 能就可以清楚。京蘭(lan) 是異軍(jun) 突起,在短短的三、四年間名不見轉地在湖北西北部地區快速發展。 海螺在湖南的發展是磕磕碰碰,中聯也曾經拿下湖南的水泥老大韶峰,但最終未果,據傳(chuan) 海螺當時放話,若中聯意在湖南發展,海螺可以退出。而精明的浙商水泥 ── 兆山新星卻不聲不響地在湖南的核心市場長沙附近,連下兩(liang) 城。 “十五”期間地處中南腹地的湖南被冷落。隨著全國水泥市場區域劃分的輪廓日見明顯,湖南的“劣勢”日益清晰: ― 大集團的區域布局沒有形成; ― 新型幹法熟料產(chan) 能比重低,新型幹法水泥缺口大; ― 市場正處於(yu) 發展之中,有上升空間。 進入“十一五”後,湖南發生了明顯變化,上述因素已被欲擴大市場份額的企業(ye) 集團所青睞,厲兵秣馬,加速了建設步伐,目前成了投資者的追逐目標。 海螺再建兩(liang) 條5000t/d生產(chan) 線,從(cong) 有資源的常德和婁底方向構成對湖南經濟最發達的長株潭地區進行鉗式合圍;華新在嶽陽建設80萬(wan) 噸/年的粉磨站,目前正在建設的湘鋼一期200萬(wan) 噸的粉磨站,預計2007年上半年即可投產(chan) ,在湖南東(dong) 北部形成近300萬(wan) 噸的水泥產(chan) 能;中材集團已在湖南投下重金,在株州和長沙的2條5000 t/d生產(chan) 線布局可見其決(jue) 心;目前湖南水泥投資市場行情的火爆,也不排除中聯再度進入湖南的可能性。 巨鱷海螺、台泥、華潤在進入兩(liang) 廣後,成為(wei) 國內(nei) 最大的水泥生產(chan) 基地,繼“浙江現象”之後,又掀起了“廣東(dong) 現象”的大討論,許多看不懂又不願看到的都成為(wei) 現實,“浙江現象”現在還在各抒己見,“廣東(dong) 現象”更是“雪上加霜”,廣西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優(you) 勢將水泥作為(wei) 地方的支柱產(chan) 業(ye) ,複製海螺沿江模式,通過西江將水泥送往珠三角、港澳地區。而廣東(dong) 屬經濟發達地區,煤炭已成為(wei) 發展水泥工業(ye) 的嚴(yan) 重瓶徑問題。 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不適宜大規模發展水泥工業(ye) ,而安徽和廣西都擁有豐(feng) 富的礦山資源,緊鄰長三角、珠三角,可通過長江和西江直接進入市場,這種模式將越發顯現它的優(you) 勢和可持續發展性。 中南地區河南和廣東(dong) 的利潤表現很有意思,河南自2004年利潤連續增長,出現了少見的好光景,河南經濟的高速發展拉動了水泥業(ye) 的發展,但本土企業(ye) 的迅速發展對穩定市場也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相反,廣東(dong) 利潤從(cong) 2004年開始下滑,2006年險些為(wei) 負值。2004年後大企業(ye) 集團雲(yun) 集,基地性的建設,新增的巨大產(chan) 能的集中釋放,而落後產(chan) 能沒有適時退出,致使市場供大於(yu) 求,企業(ye) 為(wei) 爭(zheng) 奪市場份額犧牲了利潤。國家新出台淘汰落後產(chan) 能的政策,在廣東(dong) 淘汰3,000萬(wan) 噸落後產(chan) 能出局,這對大企業(ye) 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的舉(ju) 措。 西南市場——正是花開三月時 西南市場是全國利潤最好的市場,但該地區全國性企業(ye) 隻有華新一家,而且產(chan) 能有限,貴州沒有60家企業(ye) 的身影,有些遺憾,但拉法基已有三家企業(ye) 在貴州落戶。 
重慶、四川、貴州和雲(yun) 南都可以看到拉法基和瑞安的身影,除重慶外,利潤均在全國前列,其原因很值得研究。 拉法基作為(wei) “新進入者”,已在西南地區成為(wei) 事實上的引領者,它的進入沒有引起市場的血拚,在穩定並提升“市場價(jia) 格”方麵起到了積極作用,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西南地區的市場利潤是豐(feng) 厚的,雲(yun) 南從(cong) 2003年起一路走高,2006年摸高到9.67%,其他地區也處在上升通道,已成為(wei) 投資者的熱土。 台灣亞(ya) 東(dong) 逆江而上,揮師湖北武漢後又進軍(jun) 四川成都,直接和世界老大、西南主導者拉法基叫板。這種敢於(yu) 挑戰的精神令人折服,也有利於(yu) 市場的競爭(zheng) 。四川的老牌企業(ye) 金頂、走勢正盛的本土企業(ye) 峨眉山和新浙商企業(ye) 利萬(wan) 布森都在成都附近擺下了龍門陣。有人預言,新的市場價(jia) 格血戰已為(wei) 時不晚,而台灣亞(ya) 東(dong) 卻不這麽(me) 看。 西北市場——整合序幕正在拉開  西北相對平靜,但在陝西,各路投資者都在積極探索問路,秦嶺已被媒體(ti) 和在證券市場上炒得沸沸揚揚,冀東(dong) 和海德堡聯手無疑將是該市場的定海神針,具有浙商背景的聲威兩(liang) 年內(nei) 一口起建了兩(liang) 條5000 t/d生產(chan) 線成為(wei) 目前產(chan) 能最大的企業(ye) ,並有進一步做大的態勢,也會(hui) 有上好表現;意大利水泥不聲不響地拿下光宇,又添加了變數,外資企業(ye) 間的“火拚”是否在內(nei) 地上演。陝西是西北地區的市場先行者,秦嶺又是該地區的重要一步棋,“得秦嶺者得陝西”此言看來不為(wei) 過。 中材在新疆,賽馬在寧夏都有主導市場的能力,祁連山這兩(liang) 年十分活躍,完成了在省內(nei) 的布局,進一步向青海推進,並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意在改善企業(ye) 內(nei) 部管理,拓展融資渠道,提升企業(ye) 競爭(zheng) 力。 60家企業(ye) 兼並、重組,促進水泥行業(ye) 結構調整是國家支持的初衷 對60家國家重點支持企業(ye) 來說,肩負著我國水泥產(chan) 業(ye) 調整的重任。通過兼並、重組、聯合,迅速提高生產(chan) 集中度,優(you) 化資源配置,帶動水泥行業(ye) 結構調整是國家支持60家企業(ye) 的初衷。目前我國水泥區域性市場正在逐步形成,主要市場跑馬圈地的時代已過去,大企業(ye) 的戰略布局正在形成。市場和企業(ye) 的整合應該是當前的首要任務。 企業(ye) 大規模擴張會(hui) 帶來一些問題,為(wei) 了解決(jue) 擴張帶來的問題,企業(ye) 必須花時間和精力,對企業(ye) 進行精心整合,使企業(ye) 風險能夠得到降低,特別是要把資金鏈風險、行業(ye) 周期性風險、管理控製風險和品牌風險降低,同時使企業(ye) 資本實力得到加強。隻有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e) 的體(ti) 係才能夠比較完善,才能做更大規模的運作,因為(wei) 此時企業(ye) 的體(ti) 係完全可以支持再擴張。擴張的速度要和體(ti) 係的控製和支撐能力相匹配,這樣擴張才能穩健有效,從(cong) 而可以避免為(wei) 追求速度而忽視體(ti) 係的建設。市場的變化越來越劇烈了,要是有一步走不好,戰略風險規避不了,那麽(me) 企業(ye) 多年的基業(ye) 就會(hui) 坍塌,所以說企業(ye) 要越走越慎重。 60家企業(ye) 要率先開展市場和企業(ye) 整合,對於(yu) 銷售市場嚴(yan) 重重疊的企業(ye) 應進行市場和企業(ye) 整合。海螺將徐州海螺出售給中聯水泥,讓出市場,減少市場惡性競爭(zheng) ,為(wei) 市場和企業(ye) 整合做出了示範。企業(ye) 在進行外部整合的同時也要注重企業(ye) 內(nei) 部整合,以避免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和管理風險。 企業(ye) 兼並、重組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應充分利用資本市場。企業(ye) 應聘請一些資本市場運作的專(zhuan) 家來指導,幫助企業(ye) 從(cong) 結構方麵做一些重要的調整,如資本、股權結構;從(cong) 運營層麵上看,要對組織結構、匹配結構、市場結構等方麵做些調整。這樣會(hui) 對資本市場的搭建提供有利的條件,幫助企業(ye) 通過上市或利用資本市場再融資,以及引進戰略合作者等渠道,獲得擴張所需資金。 隨著我國加入WTO,同樣外資近兩(liang) 年也大舉(ju) 進入我國投資建廠,我們(men) 與(yu) 外資的競爭(zheng) 已經全麵啟動,特別是在完全競爭(zheng) 性行業(ye) ,我們(men) 的競爭(zheng) 主體(ti) 已經不再是國內(nei) 企業(ye) ,而是國際上的產(chan) 業(ye) 巨頭。我們(men) 應該清晰地看到,我們(men) 與(yu) 對手目前在企業(ye) 的經營管理、市場分析、資本運作等方麵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men) 的企業(ye) 要盡快學習(xi) 和掌握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使我們(men) 的企業(ye) 和國際接軌,實現國際化經營,隻有這樣才能與(yu) 外資共舞。 來源:數字水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