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國水泥發展形勢分析及預測

發布日期:2008-03-05
 
    水泥的產量隨國民經濟的發展而增長,1981年以來國內生產總值GDP、固定資產投資和水泥產量逐年的增長情況見圖1。
 
    目睹幾十年發展的現實,水泥需求量與GDP和固定資產投資有密切的正相關關係已在業內形成共識。但是它與GDP和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存在什麽樣的正相關關係,相關程度如何,目前還是正在研究探討的問題。
    水泥需求和GDP
    水泥進出口的比例很小,對於不宜存儲的水泥,基本是當年生產當年銷售,就全國來說,產量和需求量大體是一致的。扣除價格因素的影響,例如以1978年不變價考查GDP和水泥需求量的關係,按年次作出水泥產量與GDP關係的散點圖,如圖2所示。從所得到的一族散點分布來看,水泥產量和GDP大體上呈線性關係,但波動較大,這種波動有一定的規律性。若再考查一下鋼鐵、電力等行業,也有類似的這種規律性的波動,這種波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經濟周期的影響而造成的。
 
    水泥需求和固定資產投資
    在業界的一些分析文章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表述,“由於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使水泥產量快速增長”,或者說,“由於固定資產投資回落,致使對水泥的需求量下降”。可見水泥需求量和固定資產投資密切相關。同樣,我們先扣除價格因素的影響,然後作出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水泥需求量增速的走勢圖(見圖3),不難看出,二者變化的趨勢極為相近。
 
    但水泥需求量和固定資產投資二者之間並不是直線線性關係。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技術含量不斷增長和高科技投入比例的逐年增加,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對水泥的需求量呈現一定程度的下降。近年來,我國高技術產業的興起使其固定資產投資呈快速上升的態勢(見表1),預計今後對單位固定資產投資水泥需求量的影響會漸漸顯現。以上情況不僅表現在東部地區,而且出現在中、西部,但是程度各不相同。就全國來說,水泥需求量和固定資產投資呈正相關的曲線關係,如圖4所示。
 
中國水泥市場到底有多大
    2005年,筆者曾發表《中國水泥市場到底有多大》一文(2005.7.18,中國建材報第一版),預測2010年水泥總量為13.5億噸。這是以“十一五”期間,GDP增長率為7.5%~8%為前提所作的預測,這一點當時雖有表述但不夠明了,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誤解,現在應予“撥亂反正”。
    作好預測,一是要確立自變量(如GDP或固定資產投資)和因變量(水泥需求量)的函數關係,建立數學模型;二是要恰如其分地設定自變量,具體地說,要較準確地預測出水泥的需求量,首先要預設經濟發展程度,即GDP或固定資產投資的量值。
    “十一五”開局的發展確實出人意料,2006、2007兩年GDP增長率超過11%已經成為事實,國家統計局早些時候對2005年及相鄰幾年GDP的曆史數據也進行了修正。水泥產業如何發展?尤其是在國家加強宏觀調控、調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當前,非常令人關注。產量或需求量是判斷未來的基礎數據,投資者要根據它做出投資決策,企業家要依據它確定生產營銷策略。那麽時至今日,應該對兩年前的預測進行評估和調整。
通過與實際發展對照檢驗,說明所采用的數學模型是合理的,兩年前的預測主要的問題是自變量設定與發展的現實偏離過大。在未來發展中,水泥市場到底有多大?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弄清我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多快,總量有多大,從而對於水泥的需求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2007年底,國內外一些相關機構先後發表了對中國2007年和2008年經濟發展速度預測的研究報告,如表2所列。
    根據預測,2008年,作為世界第四大經濟實體的我國,仍會持續地以高速度發展。在進一步分析“十一五”期間經濟發展形勢,重新設定自變量之後進行回歸預測可知:2010年我國水泥需求量將超過17億噸。
    “十一五”期間經濟發展對水泥的需求預測
    2006年GDP增長1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8%。2007年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快速發展的態勢,GDP增長1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8%。為防止經濟增長由過快轉向過熱、防止由結構性物價上漲轉向通貨膨脹,國家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2008年將采取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既是在這種情況下,如表2所列的國內外有關機構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研究報告中,對2008年增長幅度的預測仍然均在10%~11%之間。由於美國次級貸款危機已殃及全球,受此影響,我國2008年GDP的增速有可能會比預測值略低。
    從加強宏觀調控和防止經濟出現大起大落綜合考慮,筆者認為今後兩、三年內經濟發展方式將更加科學,增長幅度將有所回落,但仍會保持在高位運行,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是又好又快。但是,影響我國經濟發展有多方麵的因素,有國際、國內因素,有經濟和非經濟因素,有主觀和客觀因素。根據當前的分析,從2008年開始,按GDP增速平均每年遞減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平均每年下降3至4個百分點的水平設定自變量,以水泥需求量與GDP和固定資產投資關係的兩個數學模型,預測2010年全國水泥需求量分別為17.26億噸和17.66億噸。
    美國次級貸款造成的衝擊,使全球麵臨6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十一五”後三年我國經濟運行情況能否大體上與設定值吻合,尤其是在世界經濟發生動蕩的環境下,不確定因素很大。在預測的時間段內,若出現經濟增長明顯超過或低於設定的預期值時,需求量應當對應地上浮或下調。
    2020年前經濟走向對水泥發展影響分析
    2010年至2020年期間是確保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經濟仍將保持又好又快地發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經濟快速發展的總趨勢不會改變。但由於近年來經濟總量的基數快速增大,因此在增長的幅度上將會有所下降,水泥需求量增長的幅度會逐漸降低。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人均GDP比2020年翻兩番的目標。這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實現的曆史任務。
    根據筆者策算,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GDP在2001年至2020年保持年均增長8%的水平(見表3)。除在“十五”期間我國GDP年均增長9.6%已成為事實之外,預期“十一五”期間GDP年均增長將達到10.1%左右。倘若如此,2010年至2020年期間必須保持GDP年均增長在6.1%以上。
    這裏應當指出,表3中2011~2020年GDP平均增速6.1%的假設值,隻是完成2020年國家戰略目標的最低底線值。比照我國2001到2007年的經濟發展和上世紀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UNDP項目組對於2010~2020年我國GDP增速的預測,應該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筆者認為,國家製定這樣的發展目標已經考慮了各種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並留有一定的餘地。無論如何,我國2010~2020年的經濟發展速度仍屬於當今世界上的高速度。在這樣的經濟發展速度水平下,水泥必然要有相當的發展空間,就全國來說,不少人擔心的水泥需求量拐點在2020年以前應該不會到來。
 
注:以上信息來源於“數字水泥網”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