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泥:“重組”時代來臨

發布日期:2009-04-25
作者:   來源: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2008年世界水泥需求下降明顯:東(dong) 歐產(chan) 量下降了12%,俄羅斯下降25%,北美下降了20%。與(yu) 此同時,2009年一季度,西歐地區下降了24%,東(dong) 歐下降了33%,美國下降了17%,東(dong) 南亞(ya) 等之前發展不錯的地區也放緩了發展速度。

    而中國,2008年水泥行業(ye) 經濟效益卻仍然保持穩定上升,全行業(ye) 實現利潤285億(yi) 元,再創曆史新高。可以說,水泥行業(ye) 是所有原材料行業(ye) 中表現最好的行業(ye)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水泥產(chan) 量普遍降低,而中國卻保持著一枝獨秀,是否意味著水泥行業(ye) 已經整裝待發?

    工信部副部長歐新黔在近日召開的“2009中國國際水泥峰會(hui) ”上指出:盡管去年水泥行業(ye) 整體(ti) 運行良好,但我國水泥工業(ye) 整體(ti) 水平不高,離水泥行業(ye) 結構調整的目標和國際先進水泥市場還有差距。當前,金融危機對我國水泥行業(ye) 發展的滯後影響尚未完全顯現。

    麵對複雜的經濟形勢,水泥企業(ye) 如何做到理性發展?行業(ye) 如何做到在危機中升級換代?實際上,中國水泥重組時代已經來臨(lin) 。

    又一輪並購重組浪潮?

    “建材行業(ye) 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ye) ,水泥作為(wei) 基本建設的‘糧食’,其他行業(ye) 的振興(xing) 與(yu) 發展也將帶動水泥業(ye) 的發展,因此振興(xing) 十大行業(ye) 也將為(wei) 水泥行業(ye) 的發展帶來契機。”中國水泥協會(hui) 會(hui) 長雷前治告訴記者。

    隨著國家4萬(wan) 億(yi) 元投資拉動計劃的實施,中國水泥需求已經呈逐步上升趨勢。“國家加大投資首先受益的是水泥行業(ye) ,受益最大的也是水泥行業(ye) 。”國家發改委產(chan) 業(ye) 協調司副司長熊必琳說,“大量的城市基礎建設、農(nong) 村城鎮化、公共事業(ye) 建設等對水泥的需求是剛性的。而伴隨著中央政府對投資的拉動和各項經濟振興(xing) 、災後重建計劃的實施和推進,新一輪基礎建設高潮即將到來”。

    雷前治還指出,水泥行業(ye) 長期存在中小企業(ye) 過多、行業(ye) 集中度較低、工業(ye) 整體(ti) 水平不高的現象,隻有通過並購重組來解決(jue) 規模資源,提升中國水泥行業(ye) 整體(ti) 發展水平。

    歐新黔表示,將重點支持優(you) 勢企業(ye) 在水泥行業(ye) 內(nei) 並購重組落後和困難企業(ye) ,鼓勵大型企業(ye) 聯合重組,提高產(chan) 業(ye) 集中度和資源利用率。國家發改委陸續出台政策繼續支持水泥大企業(ye) 集團技術進步、兼並重組和走出國門。這意味著,高度分散的中國水泥行業(ye) 迎來重組和整合的新時代。

    據了解,工信部、國家發改委正在聯合相關(guan) 部門,對60家重點水泥企業(ye) 進行調整和滾動管理,為(wei) 龍頭企業(ye) 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大型水泥企業(ye) 在項目投資和重組兼並中的項目核準、土地審批、信貸投放等方麵,將獲得優(you) 先支持。

    對於(yu) 水泥行業(ye) 為(wei) 什麽(me) 要通過聯合重組來解決(jue) 規模資源?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誌平說:“首先,中國的水泥產(chan) 業(ye) 規模足夠大,幾近於(yu) 飽和,這決(jue) 定了我們(men) 不能再選擇傳(chuan) 統企業(ye) 那樣靠新建生產(chan) 線增加產(chan) 能擴大規模的成長方式;而水泥企業(ye) 的高度分散和水泥產(chan) 品的區域性特征又使我們(men) 進行聯合重組成為(wei) 可能。”

    宋誌平在中國建材選擇聯合重組的擴張方式時分析到,選擇區域必須具備以下四個(ge) 條件:第一,這個(ge) 區域沒有行業(ye) 領袖,比如海螺這種規模的企業(ye) ,我們(men) 不會(hui) 進入他的控製區域;第二,這個(ge) 區域新型幹法水泥應該有一定發育,因為(wei) 中國建材以聯合重組為(wei) 主,而不是新建為(wei) 主;第三,我們(men) 選擇的區域一定是成熟的而且過度競爭(zheng) 的地區,而不是快速成長的地區,快速成長的區域整合成本太高。過度競爭(zheng) 的地區整合之後能有巨大的潛在經濟效益,能夠通過聯合重組提高區域水泥價(jia) 格,產(chan) 生協同效益;第四,就是風險可控可承受。

    業(ye) 內(nei) 分析人士指出,對於(yu) 國內(nei) 水泥工業(ye) 來說,並購重組是必經之路。水泥行業(ye) 的並購重組早在兩(liang) 三年前就已經開始,而且成效顯著,如南方水泥短短兩(liang) 年時間產(chan) 能已過億(yi) 噸。在金融危機下,行業(ye) 較為(wei) 低迷,資產(chan) 價(jia) 格相對處於(yu) 低位時進行重組,對企業(ye) 來說是相對較好的選擇,在某些產(chan) 能過剩的區域進行重組也有助於(yu) 提高行業(ye) 集中度,改善市場競爭(zheng) 狀況。

    目前,不僅(jin) 是國內(nei) 水泥企業(ye) 之間的兼並重組此起彼伏,外國資本也蜂擁進入中國水泥行業(ye) ,這都將加速水泥行業(ye) 的重新洗牌。到目前為(wei) 止,世界排名前10位的水泥企業(ye) 中有6家以及多家國際金融資本,比如摩根士丹利、國際金融公司、高盛等都紛紛介入。

    結構調整兼顧區域平衡

    分析人士指出:從(cong) 行業(ye) 內(nei) 部來看,多年以來,我國水泥產(chan) 業(ye) 規模雖然大,但大而不強,消耗了大量資源,給環境帶來巨大負荷;雖然滿足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所需的產(chan) 品數量,但行業(ye) 利益沒有得到應有的維護,企業(ye) 沒有獲得應有的效益。從(cong) 深層次分析,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本質上是行業(ye) 的結構調整不到位、布局不合理、市場競爭(zheng) 過度化、整個(ge) 行業(ye) 協同能力比較弱,從(cong) 而構成了當前水泥行業(ye) 的最大挑戰。因此,在當前,行業(ye) 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中國水泥需求最顯著的特征是區域化差異顯著,這主要由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國情決(jue) 定的。據了解,中國水泥市場從(cong) 區域分布上已經形成了長江下遊和沿海發達地區水泥市場和沿京廣線的河北、河南、湖南、江西。前者已經向成熟市場轉變,其標誌是水泥消費量維持在高位,增速保持相對穩定;以新建為(wei) 主的發展方式基本結束,結構調整基本完成,兼並重組成為(wei) 發展主流;大企業(ye) 調控市場能力增強,水泥價(jia) 格相對穩定。而後者主要是成長型市場,正處於(yu) 高速成長階段,以新建和淘汰落後為(wei) 主線的結構調整正在加速進展過程中。西北、東(dong) 北、西南處在高速增長的起步階段,西北在資源能源拉動下市場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目前,沿江沿海發達地區水泥消費占我國的比重達到64%,水泥需求相對穩定。從(cong) 結構上看,新型幹法水泥比重已經超過70%,產(chan) 業(ye) 布局已基本完成,少量新建隻是填平補齊的問題,還有部分落後水泥產(chan) 能有待退出市場。

    不過,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還是指出,中國水泥行業(ye) 現在正麵對著行業(ye) 性危機和挑戰,與(yu) 其說是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如說是行業(ye) 內(nei) 部固有的。在人均年產(chan) 能達到1噸水泥的新形勢下更要審慎地對待行業(ye) 發展問題,不能重蹈鋼鐵、電解鋁行業(ye) 和東(dong) 部地區水泥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的覆轍。

    實際上,長期以來,我國的水泥工業(ye) 是個(ge) 微利行業(ye) 。在社會(hui) 價(jia) 值體(ti) 係中,水泥行業(ye) 的利益長期受到擠壓。以某企業(ye) 為(wei) 例,1993年煤炭價(jia) 格為(wei) 150元/噸,電價(jia) 0.37元/千瓦時,水泥平均售價(jia) 250元/噸。15年後的2008年,煤炭價(jia) 格漲到820元/噸,電價(jia) 為(wei) 0.6元/千瓦時,而水泥的均價(jia) 仍在250元/噸左右,水泥價(jia) 格沒有跟著社會(hui) 整體(ti) 價(jia) 值的提升而上漲。在過去水泥200元/噸時,房地產(chan) 價(jia) 格是2000元/平方米;現在房地產(chan) 價(jia) 格漲到1萬(wan) 多元/平方米,水泥價(jia) 格還是200多元/噸。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水泥企業(ye) 一直沿用了一種擴大自身規模、壓低生產(chan) 成本的行業(ye) 內(nei) 部競爭(zheng) 思路,忽視了整個(ge) 行業(ye) 價(jia) 值的提升,忽視了尋求提升行業(ye) 價(jia) 值的思路和方法。

    在近日舉(ju) 行的一個(ge) 關(guan) 於(yu) 水泥行業(ye) 的布局問題交流會(hui) 上,宋誌平拋出了一個(ge) 獨特的看法———“休克療法”。他指出,現在我國的水泥行業(ye) 已經不可能再盲目地增加量了,而是處於(yu) 結構調整的階段,而即將要取締的6億(yi) 噸小立窯又給結構調整提供了空間。目前行業(ye) 要做的首先是把思路理清楚,把布局調整好。

    宋誌平指出,采用“休克療法”,先休克,該停掉的停掉,該規劃的規劃,該治療的給予治療。如果沒有科學的布局,讓水泥企業(ye) 一哄而上都去建設,然後打仗,最後倒閉,這不僅(jin) 不利於(yu) 行業(ye) 的發展,也會(hui) 產(chan) 生相當高的能耗浪費。隻有進行良性的競爭(zheng) ,這才是科學發展觀的體(ti) 現。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指出,“休克療法”可謂是當下中國水泥結構調整的一劑良藥。政府有關(guan) 部門應高度關(guan) 注水泥企業(ye) 過度投資問題,並采取有效措施,在產(chan) 能過剩區域的投資上做“減法”,綜合考慮水泥企業(ye) 分布的區域規劃平衡,避免在現在平衡和略有缺口的中西部地區再次形成大的產(chan) 能過剩,切實解決(jue) 投資上的惡性循環問題。這樣,由於(yu) 水泥行業(ye) 組織結構的調整,使水泥價(jia) 值能夠提升到社會(hui) 價(jia) 值增長的平均值左右,使水泥的可持續發展成為(wei) 可能。

    專(zhuan) 家指出,水泥產(chan) 業(ye) 的區域生產(chan) 布局要根據區域的需求和經濟半徑來確立,而不能盲目地追求生產(chan) 規模的超大型化趨勢。應該在相對需求較小的區域,建立與(yu) 水泥需求相匹配規模的生產(chan) 線。同時,建議有條件的立窯企業(ye) 以區域市場需求平衡為(wei) 導向,和大企業(ye) 聯手,以合資、合作等方式,建設新型幹法水泥生產(chan) 線。

    樹立中國水泥標杆

    企業(ye) 在水泥行業(ye) ,節能降耗將是更為(wei) 任重道遠的艱巨任務。通行的辦法是采用新型幹法窯技術、節能磨機及其係統的選用與(yu) 優(you) 化和低溫餘(yu) 熱發電的建設,其中新型幹法窯技術的推廣和運用是重點。

    “目前在水泥行業(ye) 占絕大多數的濕法水泥窯,它生產(chan) 的水泥雖然質量也比較好,但是能耗高,其能耗約是新型幹法水泥的一倍。”某專(zhuan) 業(ye) 人士稱,“通過淘汰濕法水泥窯來對水泥行業(ye) 進行結構調整,‘十一五’節能降耗的目標至少能完成30%。”

    相關(guan) 人士指出,在國外,水泥是技術門檻高、專(zhuan) 業(ye) 化極強的重資產(chan) 投資產(chan) 業(ye) ,製造者多是為(wei) 數不多的知名大公司。而在我國卻正好相反,去年13.88億(yi) 噸的產(chan) 量是由5000家企業(ye) 完成的,而前10家大企業(ye) 的產(chan) 量僅(jin) 占總產(chan) 量的21%,遠遠低於(yu) 國際水平,這導致中國水泥企業(ye) 的平均利潤也較低。

    據了解,“十五”末新型幹法水泥的產(chan) 能占整個(ge) 水泥行業(ye) 的45%,“十一五”的目標是70%。實際上,推進新型幹法窯技術,企業(ye) 可以對生活垃圾以及工業(ye) 廢棄物等有選擇地進行消化,並收集餘(yu) 熱進行發電等。“這種循環技術在水泥行業(ye) 的使用能夠使得單位噸水泥的能耗下降50%,這在國外已經有很成熟的經驗和技術,尤其是日本和德國。但同時這也將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ye) 的成本,而且數額還不小。”某企業(ye) 人士說。

    因此,業(ye) 內(nei) 人士呼籲:除了通過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產(chan) 能以及提高產(chan) 業(ye) 集中度等方法,還希望國家出台相關(guan) 的配套政策或行業(ye) 細則,通過國家補助或者稅收優(you) 惠等方法鼓勵水泥行業(ye) 利用生活和工業(ye) 垃圾,並營造相應的社會(hui) 環境,以此來促進中國水泥行業(ye) 健康發展。

    我國水泥行業(ye) 發展到現在,總量已經基本趨於(yu) 穩定,水泥行業(ye) 量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過去了。行業(ye) 經濟轉型與(yu) 產(chan) 業(ye) 升級尤為(wei) 迫切,控製區域市場,增加集中度,有利於(yu) 提高企業(ye) 的經濟效益。

    “建議以央企中國建材集團、中國中材集團為(wei) 代表的大型企業(ye) 來推進水泥業(ye) 的聯合重組,一來可以發揮大企業(ye) 在行業(ye) 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中的引領作用、示範作用和整體(ti) 優(you) 勢;二來可以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水泥企業(ye) ,樹立水泥行業(ye) 的標杆。”業(ye) 內(nei) 不少人士指出。

    麵對強製淘汰和市場競爭(zheng) 雙重壓力的水泥企業(ye) ,出路就是技術升級。國家引導企業(ye) 按照能源限額及環保、產(chan) 品質量統一標準,采用先進的生產(chan) 技術,進行脫胎換骨的升級改造,從(cong) 這一點來說,央企有著天然的優(you) 勢。

    依托央企,通過結構調整積極淘汰落後生產(chan) 力,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通過聯合重組提高集中度,控製區域市場,增加話語權。通過大企業(ye) 的協同實現市場合理布局,通過行業(ye) 自律維護市場健康,從(cong) 而在根本上提升行業(ye) 的整體(ti) 價(jia) 值。

    水泥企業(ye) 應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wei) 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wei) 原則,對“大量生產(chan) 、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chuan) 統增長模式進行根本變革,努力實現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推動可持續發展。同時,政府相關(guan) 部門也應進一步優(you) 化發展循環經濟的環境,鼓勵企業(ye) 做大做強,尤其是鼓勵大企業(ye) 的發展。

    “為(wei) 了整個(ge) 水泥行業(ye) 的健康發展,大企業(ye) 集團應該用自律的心態帶頭維護市場,推進市場健康化,提升行業(ye) 利益。行業(ye) 利益高於(yu) 企業(ye) 利益,企業(ye) 利益孕於(yu) 行業(ye) 利益之中。”業(ye) 內(nei) 人士特別指出。

    目前,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力推淘汰落後產(chan) 能,預計還有淘汰2億(yi) 噸落後產(chan) 能的空間,隨著落後產(chan) 能的逐步出局,預計未來兩(liang) 年水泥市場整體(ti) 看好。不過,一些企業(ye) 反映,國家在鼓勵水泥大企業(ye) 並購重組的具體(ti) 扶持政策上,還有待進一步細化和落實。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