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危機的衝(chong) 擊和拉動內(nei) 需政策的實施,對建材行業(ye) 特別是水泥行業(ye) 的發展產(chan) 生了深遠影響,也引發了我們(men) 對行業(ye) 麵臨(lin) 的形勢和任務及如何促進行業(ye) 健康發展等一係列問題的深入思考。 困難和挑戰在危機中放大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指出,水泥行業(ye) 現在所麵對的行業(ye) 性危機和挑戰,與(yu) 其說是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如說是行業(ye) 內(nei) 部固有的,隻不過是在金融危機中被放大了。 受世界經濟環境影響,我國許多出口企業(ye) 遭遇了需求不足、消費信心下降的問題。但水泥行業(ye) 不是一個(ge) 外向型行業(ye) ,它的市場主要在國內(nei) 。拉動內(nei) 需的政策出台後,水泥行業(ye) 看到了希望,一個(ge) 特殊的機遇出現在眼前。 從(cong) 行業(ye) 內(nei) 部來看,多年以來,我國水泥產(chan) 業(ye) 規模雖然大,但大而不強,市場運行不夠健康;消耗了大量資源,給環境帶來巨大負荷;雖然滿足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所需的產(chan) 品數量,但行業(ye) 利益沒有得到應有的維護,企業(ye) 沒有獲得應有的效益。從(cong) 深層次分析,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本質上是行業(ye) 的結構調整不到位、布局不合理、市場競爭(zheng) 過度化、整個(ge) 行業(ye) 協同能力比較弱,這些構成了當前水泥行業(ye) 的最大挑戰。 水泥行業(ye) 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行業(ye) ,水泥在國民經濟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在國外,水泥是技術門檻高、專(zhuan) 業(ye) 化極強的重資產(chan) 投資產(chan) 業(ye) ,製造者多是為(wei) 數不多的知名大公司。而在我國卻正好相反,去年13.88億(yi) 噸的產(chan) 量是由5000家企業(ye) 完成的,而前10家大企業(ye) 的產(chan) 量僅(jin) 占總產(chan) 量的21%%,集中度很低。 客觀上看,水泥行業(ye) 的發展過程有力支持了中國的經濟建設,極大地滿足了國家建設的需求。但從(cong) 另一方麵看,也引發了不少問題,如對資源的浪費、對環境的汙染、質量潛存的風險等。由於(yu) 布局不合理和市場無序惡性競爭(zheng) ,水泥價(jia) 格長期在低位運行,廣大企業(ye) 沒有充分享受到我國房地產(chan) 和基本建設高速發展的成果,行業(ye) 沒有獲得應得的利益。 由此可見,我國的水泥行業(ye) 是以犧牲行業(ye) 整體(ti) 利益換取這麽(me) 多年來的快速發展的。而經濟效益的低下,使得行業(ye) 內(nei) 沒有力量推動結構的調整,淘汰落後工作遠遠滯後於(yu) 其他行業(ye) 。 特殊機遇在危機中顯現 為(wei) 應對金融危機,國家大力拉動內(nei) 需,這給水泥行業(ye) 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拉動內(nei) 需的主要措施是加大基本建設和民生工程建設,這對水泥工業(ye) 來說是及時雨、雪中炭,水泥行業(ye) 是最大受益者和最早受益者。對此,行業(ye) 內(nei) 已基本形成共識。 水泥行業(ye) 應該倍加珍惜這難得的機遇,加快進行行業(ye) 的內(nei) 部調整。通過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生產(chan) 力,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通過聯合重組提高集中度,控製區域市場,增加話語權,減少以損失行業(ye) 整體(ti) 利益為(wei) 代價(jia) 的惡性競爭(zheng) ;通過大企業(ye) 的協同實現市場合理布局,通過行業(ye) 自律維護市場健康,從(cong) 而在根本上提升行業(ye) 的整體(ti) 價(jia) 值。 為(wei) 了抓住目前這個(ge) 特殊的機遇,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要從(cong) 根本上改變我國水泥行業(ye) 的成長方式。首先是大力推動行業(ye) 的聯合重組,提高集中度;其次是用先進生產(chan) 力淘汰落後生產(chan) 力,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 我國水泥行業(ye) 發展到現在,總量已經基本趨於(yu) 穩定。中國水泥協會(hui) 會(hui) 長雷前治曾經說過:“水泥行業(ye) 量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過去了。”因此,我國水泥行業(ye) 多年來形成的粗放增長模式已難以為(wei) 繼,經濟轉型與(yu) 產(chan) 業(ye) 升級尤為(wei) 迫切。在總量規模平衡的情況下,必須通過聯合重組的方式把高度分散的企業(ye) 聯合起來,控製區域市場,增加集中度,提高企業(ye) 的經濟效益,提升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力。通過聯合重組,有效推動產(chan) 業(ye) 整合,實現結構調整,促進水泥行業(ye) 從(cong) 粗放式向集約化轉變,淘汰落後產(chan) 能,帶動行業(ye) 結構升級。 我國的水泥企業(ye) 應該轉變那種單純依靠增加產(chan) 能來達到企業(ye) 規模增長的成長模式,代之以通過延伸產(chan) 業(ye) 鏈和提高水泥產(chan) 品的附加值來實現企業(ye) 效益的提升,從(cong) 過去數量的增長走到現在的價(jia) 值增長上來,迎接水泥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 行業(ye) 利益在危機中孕育 為(wei) 了整個(ge) 水泥行業(ye) 的健康發展,行業(ye) 內(nei) 的企業(ye) 首先應該認識到,行業(ye) 利益高於(yu) 企業(ye) 利益,企業(ye) 利益孕於(yu) 行業(ye) 利益之中。大企業(ye) 集團應該用自律的心態帶頭維護市場,推進市場健康化,提升行業(ye) 利益。 首先,中國的水泥行業(ye) 應形成大企業(ye) 主導各自戰略區域市場的格局;其次,中小企業(ye) 應該主動和大企業(ye) 聯合,不進行惡性競爭(zheng) ;最後,大企業(ye) 要主動進行市場協同。惡性市場競爭(zheng) 是行業(ye) 不成熟和企業(ye) 家不成熟的表現,任何一家企業(ye) 都不能包打天下,隻有企業(ye) 之間主動協同,共同培育一個(ge) 健康的市場,共同維護這個(ge) 市場,我國的水泥行業(ye) 才能成為(wei) 一個(ge) 成熟的行業(ye) 。 現在,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支持鋼鐵、水泥行業(ye) 進行並購重組,提高行業(ye) 集中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也是希望鋼鐵、水泥行業(ye) 能在大企業(ye) 主導下進行良性而有序的市場競爭(zheng) ,使行業(ye) 健康發展。 整體(ti) 價(jia) 值在危機中提升 長期以來,我國的水泥工業(ye) 是個(ge) 微利行業(ye) 。在社會(hui) 價(jia) 值體(ti) 係中,水泥行業(ye) 的利益長期受到擠壓。以山東(dong) 某企業(ye) 為(wei) 例,1993年煤炭價(jia) 格為(wei) 150元/噸,電價(jia) 0.37元/千瓦時,這家企業(ye) 水泥平均售價(jia) 250元/噸,而當時鋼材價(jia) 格為(wei) 3000元/噸。15年後的2008年,煤炭價(jia) 格漲到820元/噸,電價(jia) 為(wei) 0.6元/千瓦時,而水泥的年均價(jia) 依然在250元/噸左右,而這時的鋼材價(jia) 格已漲到了年均價(jia) 5400元/噸,水泥價(jia) 格沒有跟著社會(hui) 整體(ti) 價(jia) 值的提升而上漲。在過去水泥200元/噸時,房地產(chan) 價(jia) 格是2000元/平方米;現在房地產(chan) 價(jia) 格漲到1萬(wan) 多元/平方米,水泥價(jia) 格還是200多元/噸。由此可見,水泥企業(ye) 一直沿用了一種擴大自身規模、壓低生產(chan) 成本的行業(ye) 內(nei) 部競爭(zheng) 思路,忽視了整個(ge) 行業(ye) 價(jia) 值的提升,忽視了尋求提升行業(ye) 價(jia) 值的思路和方法。應該說,這樣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 由於(yu) 水泥行業(ye) 組織結構的調整,使水泥價(jia) 值的實現不再簡單依賴於(yu) 量的增加,而是能夠提升到社會(hui) 價(jia) 值增長的平均值左右,也就是說,行業(ye) 價(jia) 值的提升使水泥的可持續發展成為(wei) 可能。 水泥高度依賴資源和能源,對環境帶來較大負荷。為(wei) 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水泥行業(ye) 應該朝著集約化方向發展,提高行業(ye) 的價(jia) 值和產(chan) 品附加值。要學習(xi) 國外的先進經驗,在水泥品種和產(chan) 品結構上進行調整。一是推進高標號水泥的生產(chan) ;二是大力推廣特種水泥;三是大力開發水泥製品。在這方麵,水泥行業(ye) 應該和建設部門通力合作,進行生產(chan) 試驗和測試,大企業(ye) 也應該在這方麵做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