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產能過剩引發巨頭激辯
來源:中國水泥網
在上周末由中國水泥網、南方水泥、蔡丹紅營銷管理谘詢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09中國水泥營銷論壇上,水泥巨頭們(men) 針對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問題,進行了一場水泥發展模式之辯。
這個(ge) 研討會(hui) 主要針對華東(dong) 華南水泥市場,南方水泥、海螺水泥、華新水泥、冀東(dong) 水泥、華潤水泥、台泥水泥、亞(ya) 洲水泥、山水集團等大鱷悉數到場,但他們(men) 的神情都不輕鬆。“會(hui) 場上傳(chuan) 遞出的信息比較悲觀,”一家港資水泥企業(ye) 發展部經理對本報記者說,在產(chan) 能過剩的背景下,如何協調同業(ye) 關(guan) 係、維護行業(ye) 利益,成為(wei) 當下最緊迫的課題,但踐行起來非常難,“要讓水泥大鱷們(men) 握手很難”。
巨頭紛爭(zheng) 產(chan) 能過剩
長三角是水泥業(ye) 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的先行地,但該地區也是產(chan) 能過剩最為(wei) 嚴(yan) 重的地方。
目前,海螺集團、中國建材集團、台灣水泥、嘉新水泥、亞(ya) 洲水泥和摩根斯丹利、高盛、花期銀行等強勢產(chan) 業(ye) 資本和金融資本,已在該區域掀起整合與(yu) 重組的旋風。“長三角水泥業(ye) 多足鼎立的格局雛形初顯,”上海水泥協會(hui) 會(hui) 長諸葛培智對本報表示,以競爭(zheng) 最激烈的浙江為(wei) 例,水泥市場由南方水泥、Lewin乐玩水泥、海螺水泥和其他中小水泥企業(ye) 4個(ge) 方陣構成,其中南方水泥通過聯合重組控製了浙西南、浙北和浙中的骨幹企業(ye) ,水泥產(chan) 量位居第一;Lewin乐玩水泥占據浙中沿江一線,水泥產(chan) 量位居第二;海螺水泥居第三。
群雄逐鹿之下產(chan) 能激增。數據顯示,目前長三角水泥總產(chan) 能約3.3億(yi) 噸,需求量約2.5億(yi) 噸,過剩產(chan) 能8000萬(wan) 噸,導致水泥價(jia) 格跌至穀底。
浙江一家水泥企業(ye) 老總告訴記者,今年初由於(yu) 海螺水泥在浙江市場率先降價(jia) ,帶動長三角水泥價(jia) 格進一步跳水,形勢不容樂(le) 觀,“海螺水泥成本控製很好,價(jia) 格很低,如果我們(men) 也以相同價(jia) 格賣,就要虧(kui) 本。”
大鱷激辯“競爭(zheng) 模式”
對於(yu) 有實力的水泥企業(ye) 而言,份額與(yu) 利潤的選擇一直是道難題。作為(wei) 本次論壇的“東(dong) 道主”,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聯合艦隊”——南方水泥有限公司顯然更看重後者。南方水泥總裁姚季鑫認為(wei) ,華東(dong) 水泥業(ye) 整體(ti) 利潤低下,必須改變當前的供求關(guan) 係,行業(ye) 聯合創造價(jia) 值,“競爭(zheng) 中求合作,合作中求發展”。
事實上,加強水泥業(ye) 的協同聯合正是該論壇發起的主旨。
但也有人不這麽(me) 想。5月23日下午的圓桌會(hui) 議上,南方水泥、海螺水泥、華新水泥、冀東(dong) 水泥、華潤水泥、台泥水泥等企業(ye) 高管,圍繞以產(chan) 能擴張為(wei) 主的海螺模式和以兼並重合為(wei) 主的中國建材模式,就份額與(yu) 利潤之爭(zheng) 展開激辯,現場一度滋生火藥味。
海螺水泥浙江區副總劉慶生認為(wei) ,產(chan) 能過剩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階段,隻能遵循優(you) 勝劣汰的市場規則,“該投資的還得投,該死的終究要死”,並認為(wei) 聯盟約束力弱,不具可行性。對此,另一大型水泥企業(ye) 代表反唇相譏:“作為(wei) 上市公司應更注重投資回報,而不是一味采用低價(jia) 策略爭(zheng) 奪市場份額”。該人士還稱,水泥業(ye) 需消耗大量社會(hui) 資源,與(yu) 其不斷新增投資規模,不如兼並改造原有生產(chan) 線。
對於(yu) 這種爭(zheng) 論,句容台泥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有進提供了“台灣經驗”:台灣水泥業(ye) 發展了64年,台灣水泥和亞(ya) 洲水泥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仍有6家小企業(ye) 一直活得很好,“一方麵,政府嚴(yan) 控產(chan) 能總量;另一方麵,協會(hui) 握有生殺大權——新項目上線必須經過協會(hui) 許可。”
呼籲水泥投資“踩刹車”
中國水泥協會(hui) 的研究結果顯示,從(cong) 工業(ye) 化進程和人均消費水泥增長規律兩(liang) 方麵判斷,國內(nei) 水泥行業(ye) 需求拐點約在2018年至2020年間出現,此後將步入供過於(yu) 求的局麵。
“經濟刺激政策對水泥業(ye) 拉動的效果,預計在今年三季度逐步顯現,但長三角的拐點肯定會(hui) 比全國更早出現。”諸葛培智認為(wei) ,長三角新型幹法水泥已嚴(yan) 重供過於(yu) 求,政府應一律停批水泥新產(chan) 能項目,並加快落後產(chan) 能及小型新型幹法產(chan) 能的退出;同時加快企業(ye) 的重組兼並與(yu) 管理整合;企業(ye) 則要依靠技術進步,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水泥企業(ye) 應停止對成熟市場、新興(xing) 市場的掠奪,停止產(chan) 能競賽。”對於(yu) 水泥投資局部過熱的態勢,廣東(dong) 省水泥工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李黎認為(wei) ,政府應在總量上限製水泥投資規模,引導企業(ye) 科學合理布局,同時發揮協會(hui) 力量進行協調,“企業(ye) 打價(jia) 格戰不是長久之計,最後傷(shang) 害的是整個(ge) 市場。”
浙江省經貿委建材行管辦主任戴迪榮透露,該省已著手編製《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水泥工業(ye) 轉型升級的意見》,推動企業(ye) 結構調整,提高產(chan) 業(ye) 集中度。其中提出鼓勵企業(ye) 重組聯合,支持企業(ye) 向規模化、集團化方向發展;原則上暫停審批新上能力項目;建立和實施水泥行業(ye) 的退出機製。
“長三角水泥市場正處於(yu) 調整的‘陣痛期’。”諸葛培智說,它的經驗和教訓,將給全行業(ye) 提供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