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水泥廠挖出26座漢唐古墓
來源:廣州日報
工地北部發掘的一座南朝磚室墓規模較大,長8.8米,寬2.4米,墓前排水溝殘長達45米,顯示了古代廣州人在排水方麵的智慧。
廣州日報訊,日前,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西灣路舊廣州水泥廠東(dong) 區進行的搶救性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中,清理西漢、南朝和唐代墓葬26座,以及唐宋時期水井、灰坑、灰溝及房屋柱洞等遺跡,近百件精美的青瓷器、銅鏡等文物重見天日。昨日下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舊廣州水泥廠東(dong) 區建築工地,向媒體(ti) 展示了考古現場和部分出土文物。
這批文物中價(jia) 值較大的是保存比較完好的銅鏡。現場的考古專(zhuan) 家介紹。記者看到,出土的墓內(nei) 隨葬有青瓷唾壺、硯、盤、碗,滑石豬,銅鏡等器物,其中銅鏡保存基本完好,千年後仍能反射出光來,鏡背飾神獸(shou) 紋,十分精美。一批小型南朝磚室墓,長3米餘(yu) ,寬不足1.5米。其中編號為(wei) M6的墓地隨葬9件器物,有滑石豬和青瓷雞首壺、碟、六耳罐、盤底三足爐。掛飾品滑石豬惟妙惟肖,雕刻刀法簡練。8件青瓷器釉層保存完整,製作精細,造型美觀。其中一件青瓷雞首壺在以往發掘中極為(wei) 少見。另一座磚室墓編號為(wei) M10的墓地殘深不足30厘米,出土7件器物,同樣保存完好,十分難得。但因年代久遠,墓地中並未發現棺木和墓主人的相關(guan) 遺跡,墓主的身份均不明。
據介紹,此次發掘的古墓葬數量可觀,而且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該工地周邊的石頭崗、皇帝崗、鳳凰崗等地發掘數百座古墓,證明這個(ge) 地方是古代廣州一個(ge) 重要的墓葬地,這些墓葬的發掘為(wei) 研究廣州地區的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此次發掘清理的古文化遺存十分密集,晚期墓葬打破早期墓葬,唐宋時期灰溝、柱洞打破漢、南朝時期墓葬的現象隨處可見,反映出人類活動的頻繁。”市文物考古所考古部副主任易西兵說。
此次考古發現,其中漢代土坑墓9座,規模不大,均為(wei) 西漢早中期墓,有幾座墓坑周邊有方形柱洞,還有幾座底鋪小石,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隨葬器物絕大多數為(wei) 日常所用的陶器。
南朝磚室墓16座。工地北部發掘的一座((M4)規模較大,長8.8米,寬2.4米,墓前排水溝殘長達45米,顯示了古代廣州人在排水方麵的智慧。墓葬結構講究。此外,還清理出唐宋時期水井、灰坑、灰溝及房屋柱洞遺跡,表明在唐宋時期已有人在此居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