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上漲產能過剩水泥股上下為難
這次長三角企業(ye) 聯合提價(jia) ,是在產(chan) 能過剩、市場尚未完全步入旺季的情況下進行的,漲價(jia) 時間、幅度和頻率超出市場的預期。不過,股市反應不大,市場的疑慮主要在於(yu) :這次聯合漲價(jia) 能否維持住——上半年浙江就有過限產(chan) 提價(jia) 失敗的故事。
而我們(men) 認為(wei) ,在旺季趕工、企業(ye) 漲價(jia) 補虧(kui) 意願強烈、大企業(ye) (尤其是海螺水泥)領頭漲價(jia) 的情況下,聯合提價(jia) 成功概率很高。我們(men) 試圖分析2008年下半年廣東(dong) 省在產(chan) 能過剩情況下漲價(jia) 的內(nei) 在機理,為(wei) 預測價(jia) 格走向提供一個(ge) 分析視角。
2008年廣東(dong) 省本地水泥產(chan) 能1.1-1.2億(yi) 噸,廣西省進入廣東(dong) 省(主要是珠三角地區)的水泥銷量約1500萬(wan) 噸,而廣東(dong) 省當年的需求量為(wei) 月9500萬(wan) 噸。整體(ti) 來看,產(chan) 能過剩情況比較嚴(yan) 重,產(chan) 能利用率僅(jin) 達到70%;從(cong) 時間點來看,下半年情況應該比上半年更差,尤其是8月份以後,房地產(chan) 新開工麵積加速下滑導致需求量增速下滑。廣東(dong) 省主導大企業(ye) 有7家:海螺、台泥、華潤(廣西輸入)、越秀、中材、塔牌和光大,7家企業(ye) 在廣東(dong) 地區都有一定實力,因此在競爭(zheng) 中想淘汰誰都是不容易的,競爭(zheng) 比較激烈,搶占更多市場份額最快的手段就是降低價(jia) 格。
我們(men) 把上次廣東(dong) 省水泥價(jia) 格變動和原因整理如下:去年7月中旬水泥上漲30元/噸,是因為(wei) 成本推動,煤炭價(jia) 格大幅上漲,8月又下跌30元/噸,供大於(yu) 需。10月低標水泥上漲20元/噸,因為(wei) 水泥庫存很少,價(jia) 格太低,導致一些粉磨站無法生存。12月水泥上漲30元/噸,因為(wei) 企業(ye) 聯合情況較好,下遊終端客戶完全接受漲價(jia) ,再次上調價(jia) 格,彌補前期虧(kui) 損的額度。
在產(chan) 能過剩、競爭(zheng) 激烈的情況下漲價(jia) 的邏輯是什麽(me) ?通過分析2008年下半年廣東(dong) 省價(jia) 格漲跌情況,我們(men) 可以清楚地看到:
第一,廣東(dong) 省下半年價(jia) 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不是“市場需求旺盛所以價(jia) 格上漲”,也不是“水泥企業(ye) 停生產(chan) 線控製發貨量造成供貨緊張假象,所以上調價(jia) 格”。
第二,台泥第一次上漲價(jia) 格失敗的原因,在於(yu) 其他企業(ye) 不配合(上半年南方水泥在浙江的限產(chan) 提價(jia) 失敗也是如此)。
第三,通過各企業(ye) 的聯合也可以實現價(jia) 格上漲。一直以來國內(nei) 水泥價(jia) 格都是由供需關(guan) 係決(jue) 定著,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還是會(hui) 發生改變的,具體(ti) 要看各水泥企業(ye) 怎麽(me) 來操作。是隻為(wei) 爭(zheng) 市場份額,擴大生產(chan) 及銷售量而壓低水泥價(jia) 格導致虧(kui) 損,還是減少產(chan) 量來維護或提高噸水泥利潤。對於(yu) 2008年的廣東(dong) 省來說,12月水泥價(jia) 格才上漲似乎晚了點,但總體(ti) 來講,價(jia) 格上調後多少可以挽回前期企業(ye) 虧(kui) 損的情況。今年早在9月就開始實行聯合提價(jia) ,是不是反應了各企業(ye) 對廣東(dong) 省去年成功提價(jia) 經驗的借鑒呢?
第四,判斷水泥價(jia) 格在剩下幾個(ge) 月能否維持甚至繼續上漲,建議關(guan) 注長三角地區各大企業(ye) 的發貨量和熟料價(jia) 格。一方麵,如果價(jia) 格上漲後企業(ye) 發貨量下降不明顯,表示下遊能消化漲價(jia) 的壓力,如果價(jia) 格上漲後企業(ye) 發貨量大幅下降,那麽(me) 企業(ye) 在庫存壓力和利潤增加不多的情況下,可能會(hui) 破壞漲價(jia) 約定;另一方麵,長三角存在眾(zhong) 多的獨立粉磨站,如果大企業(ye) 熟料價(jia) 格能維持上漲,表明小粉磨站默認或配合大企業(ye) 的聯合漲價(jia) (小粉磨站能忍受購進更高的熟料價(jia) 格);如果大企業(ye) 熟料價(jia) 格下跌,表示小粉磨站不買(mai) 賬,大企業(ye) 的聯合漲價(jia) 則恐難以維持。
(摘至中國水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