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管理者的五種核心能力

發布日期:2008-01-08
 

    我在浙江大學EMBA讀書時,聽過中山大學張建琦教授的如何打造高級管理者的核心能力的講座。受益非淺,結合我11年管理與學習的生涯,我與大家來分享高級管理者必備的五種核心能力以及其修煉。
    成功的管理者一般分為五個層級,第一層,能力突出的個人,用自己的知識、智慧、技能和良好的工作作風作出巨大貢獻。第二層,樂於奉獻的團隊成員。為實現集體目標奉獻個人才智、與團隊成員通力合作。第三層,富有實力的管理者。組織人力和資源,高效地朝既定目標前進。第四層,堅強有力的領導者。全身心投入、製作追求清晰可見、令人奮發的遠景,向更高業績標準努力。第五層,長青的管理者。將個人的謙遜品質和職業化的堅定意誌相結合,建立持續的卓越業績。這五種管理者都必須具備五種核心能力:第一層是學習能力(揚棄經驗與創新智慧,海納百川,組合創新),第二層是製度設計能力(我們東方企業相對西方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最為短的木板,相互製約的科學製度需要我們東方人學習),第三層是戰略設計能力(我們由於受儒道佛等思想的影響,這一點我們東方人有優勢),第四層是文化塑造能力,傑克韋爾奇打造GE文化的方式方法值得我們思考。第五層是戰略定力,所謂定力就是應付危機與抵製誘惑的能力,唐僧的戰略定力值得我們高級管理者模仿與學習。
  我們的能力來自哪裏?來自學習,來自求學與鍛煉。掌上能握四海書,胸中自有百萬兵。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很多問題,前人其實也遇到過,隻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學習,隻有不斷地學習才會有創新的知識與靈感。張老師給予我們學員兩隻手表,要求我們在3分鍾內找到區別,三個學員都沒有發現兩隻手表的區別,張老師告訴我們一隻是順時針走,另外一隻是逆時針走,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沒有發現,因為我們觀察不仔細,或者停留在我們固有的經驗,如品牌,顏色和形狀等。第二次張老師又邀請三個學員來找另兩隻手表的區別,同樣三個學員沒有找到,張老師告訴我們,一隻是普通的手表,另一隻在側麵有個插孔,它是帶有MP3功能的手表。由於我們受到第一次看表的經驗影響,在有限的時間內也沒有找到差異,即使有人看到了插孔,也不敢說出來這是差異。表的實驗告訴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誰的學習能力強,誰的創新能力就會強,誰就會在市場上領先一步。不僅要個人學習能力強,還要團隊學習能力強。
  製度設計能力,我個人的管理生涯中需要去不斷地提高,雖然我在公司製度的範圍內,製定過很多合理規則,強調在規則麵前人人平等,可汗犯法,與民同罪。促使了團隊健康快速的發展。製度是一種行為規則,很多管理學家認為,製度是決定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它解決了企業的治理結構。如美國GM公司的斯隆在1923年就是通過製度設計振興了通用汽車公司。企業不大時,製度問題並不突出,但是企業做大之後,製度設計問題就突出了,企業實現製度化運作,是法治的開始。但是製度不一樣,法治的效果與效益也肯定不一樣。企業製度必須解決資源配置,利益分配,激勵製衡以及閉環監督等重大問題。企業製度設計的基本理論基礎來自產權理論,契約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和委托代理理論等。英國在1624年通過了《獨占法》,因此英國在18世紀與19世紀走向了強大,美國在1800年左右采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在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製衡的部門,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製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製地位。任何權力都有監督與製衡的製度使得美國在20世紀與21世紀走向強大。
  戰略設計能力:我們要通過實證研究,嚴謹利用環境SWOT分析方法,回答是什麽?如何是?兩個基本問題。之後通過規範研究“回答應該是什麽”的問題,在產品,服務,組織與人員之間找到差異與核心,從中歸納出核心價值,之後提煉出獨有的並難以被模仿的地方,人員的管理是最難以模仿的。這就形成了企業的理念,定位,策略,模式與計劃等。圍繞管理係統,技術係統,行為係統與核心價值觀四個方麵打造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適應環境變化所具備的獨特價值實現能力。管理要科學,技術要創新,行為要規範,價值觀念要永恒。通常的戰略定位模式必須走的三步:明確誰是自己的顧客(顧客定位),明白自己作什麽(產品定位),明白自己怎麽做(執行流程)。企業戰略規劃就是圍繞企業發展方向和所要實現的目標,進行優化配置資源,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經營管理體製的設計。職業經理人要有戰略規劃設計和組織實施的能力。戰略設計不是一兩個領導者的事情,他需要一個管理團隊參與,並形成一個受製度約束組織。這個管理團隊的成員要具備戰略型領導者的素質與能力。如視野廣闊、目光銳利、富感染力、長短結合、資源整合等。戰略規劃必須依靠團隊力量。一個企業有戰略,但不一定要有戰略規劃,因為戰略原指軍事上的指導戰爭全局的計劃和策略,與戰術相對而言。戰術則指應用於具體戰鬥中的原則和方法,或者是解決局部問題的方法。戰略就是創造各企業活動的整合。要求我們在競爭中做出取舍,其實質就是選擇不做哪些事情。中大型企業必須有戰略規劃,因為戰略一旦出現偏差,將使整個企業的發展出現問題。所以要做活做長就必須要有戰略設計能力。
  文化塑造力。文化是一種非正式製度,約束力持久而成本低,所有基業長青的企業都有教派般的文化,她用核心理念去規範員工的行為,塑造員工的價值觀。文化的創造要遵循刺蝟的簡單三環原則,企業對什麽充滿熱情,企業能夠在什麽方麵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是什麽驅動企業的經濟引擎。這三個環的同疊部分就是企業的核心文化。文化創造的關鍵是價值觀,價值觀就是在我們這裏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什麽是應該、什麽是不應該的判斷標準。價值觀體係一般包括了價值基礎、價值目標、實施途徑和約束機製四個方麵。我們將中西價值觀進行分類,價值基礎是“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價值目標是“物質主義和精神主義”,實施途徑是“科學主義和德化主義”,約束機製是“法治主義和人治主義”。在21世紀,我們要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優勢,創造出有競爭優勢的文化。在現代中國要提倡,先個人而後集體,先物質而後精神,先科學而後藝術,先製度而後文化。我們需要在以下方麵補強:能力主義:淡化“沒有功勞也有苦功”的觀念,培育出結果導向的績效文化。開放容納:積極吸收各種新的觀念與思想,引入不同觀念,珍惜差異。公平競爭:盡管中國關係導向型的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但在市場化意識日趨強烈的情況下,公平競爭是市場發展的趨勢,因此如何加強企業的市場競爭意識與能力是企業需要強化的思想意識。職業精神:要努力加強員工的職業精神培育,強化職業責任。製度管理:在沒有良好的製度管理基礎時,強調企業文化的作用容易導向人治主義和虛無主義,企業文化的基礎是科學的管理製度。
  戰略定力。我們的祖先有很多戰略觀,久經考驗,如老子上善若水的戰略觀: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講的是水無論居在哪裏,能隨處而安,鎮靜而專注。她的善德如淵深,合萬物之用。出自仁愛之心施與萬物,水能適時而來去,這是她的信用。水遇熱變成雨露,多餘流入江河,滋潤萬物生生不息。水可以行舟渡筏,水可以煮飯洗菜等無所不能。水動合乎自然,流到方的地方,成方形,流到圓的地方成圓形。孔子的戰略觀是及而不過,和而不流,中而不倚,執兩用中。支撐一個企業正常運營的要素無非是三大塊:戰略、管理和人。戰略統領著企業各種經營管理活動,戰略是基礎,用來明確企業運作的目標和方向,管理和人是保證,保證戰略執行的效果和效率。如果戰略迷失了,這個企業就完蛋了。戰略定力就是我們在戰略上應付危機與抵製誘惑而不迷失的能力。戰略迷失就是戰略定力不強的表現。新時代的新規則是:品牌戰略第一,經營戰略第二!。品牌戰略是自行車的前輪,運營戰略是自行車後輪,兩者缺一不可。但是前輪的方向會影響後輪的方向和速度,甚至會導致後輪爆胎:往到處都是玻璃的地方去走的話。在危機時期,絕對關鍵的點是認清周圍的環境已經發生了什麽樣,或者即將變成什麽樣,而不是回顧以前是個什麽樣。在決定自己采取行動前,我們必須徹底的更新對自己的客戶群的理解;我們必須毫不留情的評估現有的組織,它是否具備必要的能力和態度來開展必要的變革,如果沒有的話,那我們怎麽樣才能確保自己擁有合適的人以便進行調配?不要輕易改變核心戰略,關鍵要采取有力的行動,改變戰略的表現形式,時刻警惕在我們的選擇的道路上出現任何步調失誤的跡象。在誘惑麵前,更要冷靜,不要輕易改變戰略,要堅定以信仰與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戰略。吉姆•柯林斯曾警告我們:持久卓越的公司在恪守它們的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目標的同時,不斷轉換商業策略和運營方式以適應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這就是發揚核心和促進發展的奇妙結合。因此我們要有很強的戰略定力。
  管理是經濟人基於一個組織的現實,而實施的自我實現的過程。她的最高境界是“心和物的合一”,高級管理者是哲學家和企業家一致性的最好體現,運營有“道”,“道法自然”,高級管理者正是從認識自己出發,在管理成功的同時,人生也實現了成功。我們雖然與西方追求卓越與數一數二的價值觀有所不同,我們追求和諧與為王。其實我們還有很多的價值觀需要發揚,如主道將能,知道形勢是道天地將法,還必須個人做到智信仁勇嚴。所謂厚德載物,就是一個人/組織的德行與道行有多高,她就能載得起多重的財富。我們要無為而治,但決不要無為而亂。通過優秀合乎自然規律的治理,才會到達無為而治的境界。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難就難在“二生三”,如果解決了二生三,那麽基業就可以長青。我們的祖先沒有明確告訴我們二生三以及生了三以後如何相處的久經考驗的方法,因此我們要麵向世界學習,努力提高我們的核心能力,從而提高管理技能與管理素質。
 
注:以上信息來源於“浙江大學EMBA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