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業有望下放行政審批權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15日在滄州透露,國務院關(guan) 於(yu) 產(chan) 能過剩的治理方案行將出台,大幅減少行政幹預,規範市場準入將成為(wei) 政策亮點。
在滄州召開的第五屆中國製造業(ye) 年會(hui) 上,蘇波指出,行政審批既不能解決(jue) 行業(ye) 發展問題,也不能解決(jue) 產(chan) 能過剩問題。從(cong) 某種程度上講,正是部分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資為(wei) 名,在土地、資源配置方麵推行過度優(you) 惠政策,導致市場秩序混亂(luan) 和不公平競爭(zheng) ,加劇了產(chan) 能過剩。
產(chan) 能過剩是中國經濟麵臨(lin) 的問題之一。近年來,中國加大了淘汰落後產(chan) 能的力度,但新增產(chan) 能的速度遠大於(yu) 落後產(chan) 能淘汰的速度,導致“越治理越過剩”的尷尬局麵。
有專(zhuan) 家指出,中國之所以陷入產(chan) 能過剩怪圈,是因為(wei) 政府對企業(ye) 經濟行為(wei) 的過度幹預,部分產(chan) 業(ye) 政策脫離實際,影響了企業(ye) 正常的投資決(jue) 策。
蘇波稱,未來將進一步減少政府對水泥等五大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的行政幹預,大幅縮減行政審批事項。同時,還將強化市場管理,建立公開公平的競爭(zheng) 環境。一方麵,減少政府對企業(ye) 投資活動的過度幹預,減少不公平競爭(zheng) ;另一方麵,以市場準入為(wei) 條件,要求地方對現有未經過審批的大量產(chan) 能進行規範化治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部部長馮(feng) 飛指出,靠市場化解產(chan) 能過剩,並不意味著政府要完全退出。政府應當運用標準、技術法規來監管行業(ye) ,加強環保、能耗、安全和產(chan) 品質量等方麵的社會(hui) 性監管和過程監管。同時,在製定政策時,要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創新監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