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水泥行業發展中的掣肘 兼並重組正當時

來源:中國工業報 發布日期:2014-03-22
 

核心提示:近日,中國建材聯合會(hui) 與(yu) 中國水泥協會(hui) 聯合印發了《水泥行業(ye) 推進兼並重組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直麵了水泥行業(ye) 兼並重組的三大掣肘。

兼並重組已成為(wei) 很多傳(chuan) 統行業(ye) 的大勢所趨。水泥工業(ye) 是我國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工業(ye) ,也是資源、能源依賴型產(chan) 業(ye) 和國家推進兼並重組的重點行業(ye) 。近年來,水泥行業(ye) 的兼並重組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產(chan) 業(ye) 集中度不斷提升,但據企業(ye) 反映,兼並重組過程中依然困難重重。

近日,中國建材聯合會(hui) 與(yu) 中國水泥協會(hui) 聯合印發了《水泥行業(ye) 推進兼並重組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直麵了水泥行業(ye) 兼並重組的三大掣肘。

《意見》提出,用市場機製牽引兼並重組,如積極配合和推動政府消除跨地區兼並重組的政策障礙,爭(zheng) 取取消地區性封鎖的種種限製性的政策規定,確保所有的企業(ye) 同樣受到經濟法律保護、同等承擔社會(hui) 責任、同等使用和享用生產(chan) 要素和政策,用公平的法則鼓勵企業(ye) 競爭(zheng) 。尤其要推動清理廢除地方政府製定的在土地、資源、稅收、電價(jia) 等方麵有損公平競爭(zheng) 的地方性政策規定,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兼並重組困難重重

跨地域和跨所有製兼並重組的體(ti) 製束縛,是水泥企業(ye) 兼並重組過程中遇到的首要矛盾。跨地域兼並重組麵臨(lin) 著屬地的財稅體(ti) 製影響。兼並重組客觀上往往是跨地域的,但由於(yu) 我國財稅體(ti) 製是屬地化和分稅製,企業(ye) 隸屬關(guan) 係對於(yu) 地方財稅蘭(lan) 格鋼鐵關(guan) 係極大。兼並重組,往往會(hui) 打破這種既有的利益格局,有的被兼並企業(ye) 由於(yu) 隸屬關(guan) 係變化之後,不能再在原所在地繳稅,將減少當地的財稅收入,導致有的地方政府不積極。

不同所有製企業(ye) 之間兼並重組麵臨(lin) 著不同的體(ti) 製障礙。水泥企業(ye) 特別是眾(zhong) 多的小水泥企業(ye) 多數是民營私營企業(ye) 。而兼並重組是要打破所有製界限的,國有企業(ye) 可以兼並重組民營私營企業(ye) ,民營私營企業(ye) 也可以兼並重組國有企業(ye) 。但往往在土地、稅收、環保等方麵民營企業(ye) 容易並已經得到了某些優(you) 惠政策,而在融資、貸款等方麵國有企業(ye) 更有優(you) 勢。雙方都強調各自優(you) 勢,都怕保不住優(you) 勢,致使一些兼並重組的談判常常處於(yu) 談而不動、等而觀之的狀態。

在以央企為(wei) 代表的大企業(ye) 集團積極推動下,水泥行業(ye) 的兼並重組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也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對提高產(chan) 業(ye) 集中度、淘汰落後、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維護市場競爭(zheng) 秩序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但在整個(ge) 行業(ye) 兼並重組的過程中明顯暴露出政策與(yu) 機製滯後的問題,影響了進展。

兼並重組,必然涉及到一係列的政策,例如涉及礦山資源、土地、金融、稅費、權證方麵的變更,下崗人員的再就業(ye) 與(yu) 經濟補償(chang) ,減免稅負,以及對被並購的企業(ye) 技術改造給予信貸優(you) 惠等方麵的政策。

《意見》指出,目前這些政策或者還不明確,或者沒有,或者界線不清、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ye) 兼並重組的積極性。同時,兼並重組尚缺乏一套規範、成熟的運行與(yu) 管理機製,如兼並重組申報審批程序與(yu) 流程尚未建立,更為(wei) 突出的是沒有並購價(jia) 格評定機構,定價(jia) 缺乏依據與(yu) 標準,公正中介機構缺位等。特別是少數企業(ye) 和個(ge) 別人,利用收購兼並之機乘機違規建設新線或粉磨站,高價(jia) 出售,從(cong) 中牟取暴利,嚴(yan) 重扭曲了兼並重組的本意,影響了兼並重組的聲譽。

此外,兼並重組既是企業(ye) 間的市場行為(wei) ,又是在公開、公平、公正基礎上,按照市場法則,本著合理互利雙贏的原則進行的有序的市場化資源配置方式。但是單靠企業(ye) 間的自覺性和一對一的自願組合,既缺乏公平、公正性,也因缺乏第三方的牽引與(yu) 裁決(jue) 而導致成功率低。因此,還需要在政府和行業(ye) 協會(hui) 組織、引導、推動的同時,必要地設立屬於(yu) 第三方的兼並重組中介機構,起到仲裁和經紀人的作用,進行必要的牽線搭橋,協調推動,居中斡旋。

加速重組勢在必行

我國水泥行業(ye) 目前企業(ye) 數量多、規模小,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相當一部分企業(ye) 節能減排不達標,相當一部分企業(ye) 經濟效益低於(yu) 銀行利率。目前我國規模以上水泥生產(chan) 企業(ye) 3491家,平均產(chan) 能規模約90萬(wan) 噸。而美國有39家水泥公司,平均規模為(wei) 210萬(wan) 噸,其中前3家公司的生產(chan) 能力占到其全國總量的33%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水泥總產(chan) 能30.7億(yi) 噸,水泥產(chan) 量22.1億(yi) 噸,產(chan) 能過剩高達約9億(yi) 噸,企業(ye) 虧(kui) 損麵24%。水泥行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占整個(ge) 建材總量的23.87%,但其能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則分別約占建材工業(ye) 的74%76%,是建材工業(ye) 節能減排的重點產(chan) 業(ye) 。

從(cong) 能源消耗水平看,較先進的大型水泥企業(ye) 的噸熟料煤耗比一般小企業(ye) 低10~15公斤標煤。從(cong) 生產(chan) 排放指標看,眾(zhong) 多的小水泥企業(ye) 汙染物單位排放要高出較先進的大企業(ye) 一倍以上。眾(zhong) 多中小型水泥企業(ye) 由於(yu) 裝備水平相對低,缺乏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導致企業(ye) 技術含量低、管理水平差、資源配置能力弱,效益低。

截至2012年末,全國還有非新型幹法水泥產(chan) 能1.2億(yi) 噸,尚在運營的還有1536條生產(chan) 線。新型幹法水泥生產(chan) 線中,日產(chan) 規模2500噸及以下生產(chan) 線還有837條,其中日產(chan) 1000噸級的生產(chan) 線還有243條。其中一些企業(ye) (或生產(chan) 線)的勞動生產(chan) 率隻是大企業(ye) 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據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水泥產(chan) 量241440萬(wan) 噸,同比增長9.6%,增速同比加快2.2個(ge) 百分點。

中國水泥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水泥行業(ye) 嚴(yan) 重的參差不齊的狀況若不加以盡快改變,實際上就等於(yu) 允許資源能源利用率不高的狀況繼續存在,允許汙染環境、嚴(yan) 重危害生態文明的行為(wei) 繼續發生,允許質量、效益和勞動生產(chan) 率低下等長期存在,這不僅(jin) 會(hui) 製約整個(ge) 水泥行業(ye) 發展的步伐,也影響中國水泥工業(ye) 超越引領世界水泥工業(ye) 發展目標的實現。為(wei) 此,必須加快推進水泥行業(ye) 兼並重組進程,這將是改變水泥行業(ye) 的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的一大舉(ju) 措。

兩(liang) 年內(nei) 市場集中度將明顯提升

該《意見》提出的整合目標,較去年多個(ge) 部委聯合發文提出的目標,出現明顯加碼。

《意見》提出,到明年末,我國水泥行業(ye) 市場集中度指標應有快速提高,國內(nei) 前十大水泥生產(chan) 企業(ye) (集團)的水泥產(chan) 品的市場集中度達到45%以上。到十二五末,全國培育出5~10家產(chan) 能過億(yi) 噸,礦山、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製品等產(chan) 業(ye) 鏈完整,核心競爭(zheng) 力和國際影響力強的企業(ye) 集團;全國有20個(ge) 省市自治區內(nei) 的前4家大水泥企業(ye) 的區域市場集中度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國的前10家企業(ye) (集團)的市場集中度達到80%左右。

去年工信部等部委聯合發布的《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重點行業(ye) 企業(ye) 兼並重組的指導意見》對水泥行業(ye) 提出目標,2015年,前10家水泥企業(ye) 產(chan) 業(ye) 集中度達到35%,形成3~4家熟料產(chan) 能1億(yi) 噸以上,礦山、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製品等產(chan) 業(ye) 鏈完整,核心競爭(zheng) 力和國際影響力強的建材企業(ye) 集團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意見》是在部委文件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細化。近年來水泥行業(ye) 兼並重組速度加快,2012年前10家水泥企業(ye) 熟料產(chan) 能的市場占有率達50.8%2013年則上升為(wei) 51.6%,熟料作為(wei) 水泥最重要的原料,控製熟料意味著在水泥市場的話語權也會(hui) 加大。按照目前企業(ye) 兼並重組以及國家淘汰落後的進程,《意見》提出到十二五末前十大水泥企業(ye) 水泥產(chan) 品市場集中度達到45%的目標,實現難度不大。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規模以上水泥生產(chan) 企業(ye) 3491家,平均產(chan) 能規模約90萬(wan) 噸;而美國有39家水泥公司,平均規模為(wei) 210萬(wan) 噸。

《意見》表示,通過推進兼並重組,促進一批大企業(ye) 集團有效兼並重組一大批中小企業(ye) ,在自身規模壯大的同時,使產(chan) 業(ye) 集中度有明顯的大幅度提高,淘汰落後產(chan) 能步伐加快提速,現有存量資產(chan) 的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節能減排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勞動生產(chan) 率和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