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蘭:優化我國水泥產業組織結構的思考

來源:中國建材報 發布日期:2014-07-09


核心提示:拉豪合並的啟示:一、“拉豪合並”是在順應全球經濟發展大趨勢、大背景下達成的交易;二、以增強競爭(zheng) 力為(wei) 目的互利共贏;三、“拉豪合並”的交易方式非常值得我們(men) 借鑒,強強聯合關(guan) 鍵在於(yu) 改變思維方式,加快體(ti) 製機製創新和資本運作創新,就是如何完善現代企業(ye) 製度,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以資本為(wei) 紐帶,加快大企業(ye) 之間的聯合,促進形成大企業(ye) 引領行業(ye) 健康發展的產(chan) 業(ye) 格局。

“拉豪合並”給了我們(men) 三點啟示:

啟示一:“拉豪合並”是在順應全球經濟發展大趨勢、大背景下達成的交易。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任何企業(ye) 都必須麵對全球性的市場競爭(zheng) ,在市場增量有限、行業(ye) 競爭(zheng) 加劇的背景下,並購成為(wei) 企業(ye) 擴大自身規模、削弱競爭(zheng) 對手的優(you) 先選擇,隻有那些不斷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商業(ye) 模式和向價(jia) 值鏈高端持續攀升的企業(ye) 才能最終贏得競爭(zheng) 的勝利。  

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全球範圍特別是歐美大型企業(ye) 並購活動頻繁,全球宣布的並購交易8000餘(yu) 起,總金額在1.5萬(wan) 億(yi) 美元左右,創下2007年以來新高,且大手筆交易頻現,交易規模高於(yu) 100億(yi) 美元的並購達23起。國外媒體(ti) 普遍認為(wei) 金融危機後的首個(ge) 全球並購交易熱潮已經來臨(lin) ,這是大趨勢。還有一些觀點認為(wei) ,世界經濟進入良性恢複期。企業(ye) 並購的熱情增加,實質上是歐美經濟加快複蘇的積極回應,也是國際產(chan) 業(ye) 格局迎來加速整合期。從(cong) 數據顯示來看,網絡、製藥、電子信息等行業(ye) 的產(chan) 業(ye) 整合更加突顯,從(cong) 數量和金額都大大超出以往。  

啟示二:以增強競爭(zheng) 力為(wei) 目的互利共贏。麵對中國水泥行業(ye) 技術裝備水平提高和企業(ye) 實力的快速上升,拉豪有危機感。他們(men) 有一半以上的資產(chan) 都在新興(xing) 經濟體(ti) 國家,隨著新興(xing) 經濟體(ti) 發展速度的放慢、歐美經濟逐漸複蘇,資本向發達國家回流,讓他們(men) 感覺有一些壓力,要鞏固其在歐洲及國際水泥市場的優(you) 勢地位,以及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他們(men) 選擇了強強聯合、優(you) 勢互補,通過資產(chan) 整合提高效率,有效降低風險,增強競爭(zheng) 力。  

我國水泥企業(ye) 從(cong) 目前來看生存問題不大,行業(ye) 利潤水平高於(yu) 其他工業(ye) 行業(ye) ,但發展遇到了問題,表現為(wei) 產(chan) 能過剩矛盾越來越突出。先進的產(chan) 能利用率得不到有效利用,吞食了行業(ye) 千辛萬(wan) 苦通過技術進步帶來的合理回報,在政策推動下的落後產(chan) 能退出市場後,通過企業(ye) 兼並重組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組織結構,才有可能實現優(you) 勝劣汰,真正發揮市場競爭(zheng) 機製作用,淘汰那些布局不合理、效率低下的落後產(chan) 能。但如果不能有效地把住新增產(chan) 能的關(guan) 口,重組對企業(ye) 形成不了整合的效益,就會(hui) 影響重組的進程。目前,控製水泥新增產(chan) 能,中央的決(jue) 心很大,國發〔201341號文提出明確要求,也作了工作部署,但部分地方政府認識並不到位,認為(wei) 水泥行業(ye) 還沒有出現大麵積虧(kui) 損,一些企業(ye) 效益還很好,說明本地區水泥產(chan) 能並不過剩。特別是水泥項目審批權下放到省級政府後,不少地區又出現新一輪新上水泥項目的苗頭,內(nei) 蒙古、黑龍江、雲(yun) 南都有這類問題。  

我們(men) 所說的嚴(yan) 禁新增產(chan) 能,是指在2013年的基礎上不能新增。但有些地方政府總能找到理由為(wei) 新上項目開綠燈。招商引資對地方政府來說百益而無一害。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負責水泥行業(ye) 化解產(chan) 能過剩矛盾工作,深感責任重大,正在努力加大工作力度,落實國發〔201341號文的各項政策措施,組織開展了《水泥工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政策》修訂工作、製訂《部分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行業(ye) 產(chan) 能置換實施辦法》,差別化電價(jia) 政策、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you) 惠政策調整和水泥標準修訂等工作也在抓緊落實。但水泥企業(ye) 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中國水泥整體(ti) 上產(chan) 能過剩已是不爭(zheng) 的事實,雖然中央政府對化解產(chan) 能過剩矛盾的態度堅決(jue) ,但不要再指望通過中央政府采取過去那種強硬的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清理市場,水泥行業(ye) 發展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過去所指的落後產(chan) 能造成的,政府要讓市場起決(jue) 定性作用,通過法律、法規和加強監督檢查,努力創造公平競爭(zheng) 的環境。我們(men) 應學習(xi) 拉豪,麵對這種形勢及早地調整戰略,從(cong) 長遠考慮。  

兼並重組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我國水泥行業(ye) 的兼並重組,需要有破局性的創新,再像以前那樣以大吃小、畫地為(wei) 牢的初級並購方式而不去突破,就算不上破局性的重組。拉豪這樣的案例,給了我們(men) 很好的啟示,通過並購提前布局、搶占先機,強強聯合是企業(ye) 並購的更高級階段。大水泥企業(ye) 集團之間,怎樣謀求共同發展?近幾年通過行業(ye) 自律有一些效果,但不可持續,我們(men) 也在尋找有這樣意願的企業(ye) 並購案例,重點關(guan) 注對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行業(ye) 中具有破局性特征的兼並重組企業(ye) ,發揮部門之間協調機製的作用,幫助他們(men) 協調解決(jue) 並購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啟示三:“拉豪合並”的交易方式非常值得我們(men) 借鑒,我們(men) 的強強聯合,關(guan) 鍵在於(yu) 改變思維方式,加快體(ti) 製機製創新和資本運作創新,就是如何完善現代企業(ye) 製度,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以資本為(wei) 紐帶,加快大企業(ye) 之間的聯合,促進形成大企業(ye) 引領行業(ye) 健康發展的產(chan) 業(ye) 格局。  

從(cong) 20086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成立那時起,我們(men) 產(chan) 業(ye) 政策司就一直把企業(ye) 兼並重組作為(wei) 促進工業(ye) 轉型升級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來推動,20108月,國務院印發了由我們(men) 組織起草的《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企業(ye) 兼並重組的意見》(國發〔201027),該文件提出了促進企業(ye) 兼並重組工作的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對政府如何加強企業(ye) 兼並重組的引導、改進管理和服務等方麵提出了要求。同年12月,國務院批準建立由工業(ye) 和信息部牽頭,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2個(ge) 部門參加的企業(ye) 兼並重組工作部級協調機製,由工信部部長任組長,小組辦公室設在部產(chan) 業(ye) 政策司,日常工作由我們(men) 產(chan) 業(ye) 組織處負責。  

這些年我們(men) 一直在積極推動企業(ye) 兼並重組工作,水泥行業(ye) 是我們(men) 關(guan) 注和推動的重點,20131月,我們(men) 聯合12個(ge) 部委出台了《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重點行業(ye) 企業(ye) 兼並重組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產(chan) 業(ye) 〔201316號),明確提出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ye) 兼並重組發展目標。去年8月,李克強總理批示“企業(ye) 兼並重組事關(guan) 結構調整,必須要有政策支撐”。並要求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抓緊研究有關(guan) 企業(ye) 兼並重組的政策措施。我們(men) 立即會(hui) 同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開展工作,國務院於(yu) 201437日印發了《國務院關(guan) 於(yu) 進一步優(you) 化企業(ye) 兼並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國發〔201414號,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突出了企業(ye) 在兼並重組中的主體(ti) 地位,重視更好地發揮市場的決(jue) 定性作用。政府則在加強產(chan) 業(ye) 政策引導和服務,簡化審批程序,完善有利於(yu) 企業(ye) 兼並重組的市場環境,消除市場壁壘,完善有利於(yu) 企業(ye) 兼並重組的金融、財稅、土地、職工安置等政策措施方麵發揮作用。  

目前,我國金融和資本市場對於(yu) 兼並重組的支持還不夠充分,存在融資難、融資成本高、融資手段相對單一等問題,為(wei) 此,《意見》提出:一要優(you) 化信貸融資服務。引導商業(ye) 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穩妥開展並購貸款業(ye) 務。推動商業(ye) 銀行對兼並重組企業(ye) 實行綜合授信,改善對企業(ye) 兼並重組的信貸服務。二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ye) 通過發行股票,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非公開定向債(zhai) 務融資工具等非金融企業(ye) 債(zhai) 務融資工具,可轉換債(zhai) 券等方式融資。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ye) 發行優(you) 先股、定向發行可轉換債(zhai) 券作為(wei) 兼並重組支付方式。對上市公司發行股份實施兼並事項,取消發行的最低數量限製,不再強製要求作出業(ye) 績承諾,由公司自主決(jue) 策。改革上市公司兼並重組的股份定價(jia) 機製。非上市公司兼並重組,不實施全麵要約收購製度,允許實行股份的協商定價(jia) 。此次文件增加了很多投資、融資手段方麵的內(nei) 容,前一階段我們(men) 和財政部就設立並購基金等問題聯合到地方做了一些調研,下一步還要和人民銀行、銀監會(hui) 、證監會(hui) 等部門在解決(jue) 企業(ye) 融資問題方麵做專(zhuan) 題調研。  

稅收作為(wei) 企業(ye) 並購成本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在一定程度上會(hui) 影響企業(ye) 兼並重組決(jue) 策,過重的稅收負擔甚至會(hui) 阻斷某些企業(ye) 兼並重組行為(wei) 。在稅收方麵最大的一個(ge) 障礙可能就是並購企業(ye) 資產(chan) 評估增值部分的所得稅問題,財稅〔200959號文對達到一定條件的企業(ye) 兼並重組,可以采取所得稅特殊性稅務處理,享受遞延繳納的政策,可有效降低企業(ye) 當期並購成本和資金壓力,但是,由於(yu) 條件比較苛刻,這項好政策很少有企業(ye) 能夠享受得到。目前,財政部、稅務總局已有安排,正在研究修改相關(guan) 條件,今年年底前可能會(hui) 出一個(ge) 成果。另外,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正在抓緊研究出台兼並重組企業(ye) 穩崗獎勵政策。其他相關(guan) 部門也都有具體(ti) 任務分工,並且都在積極努力促使形成一些細則和一些可操作的具體(ti) 政策。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