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後產能的任務不妨交給市場

來源:城市經濟導報 發布日期:2014-07-25

淘汰落後產(chan) 能獎金,本為(wei) 加快落後產(chan) 能淘汰速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設,最後用非其所。結果,獎金花了不少,落後產(chan) 能卻沒淘汰多少,有違設立初衷。

在審計署日前公布的348個(ge) “三款科目”資金問題及整改情況表中,眾(zhong) 多企業(ye) 采取非法手段獲得中央財政淘汰落後產(chan) 能獎勵資金。涉及違規獲得中央財政淘汰落後產(chan) 能獎勵資金的企業(ye) 多達126家,占到總違規企業(ye) 數量的36.2%,涉及金額少則8萬(wan) 元,多則1300多萬(wan) 元。

或編造虛假設計產(chan) 能材料,或虛假生產(chan) 記錄、產(chan) 品明細賬等資料,或虛假產(chan) 量等資料……企業(ye) 騙取國家淘汰落後產(chan) 能獎金的手段可謂花樣百出,簡直將該項獎金當作不拿白不拿的“唐僧肉”。淘汰落後產(chan) 能獎金,本為(wei) 加快落後產(chan) 能淘汰速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設,最後用非其所。結果,獎金花了不少,落後產(chan) 能卻沒淘汰多少,有違設立初衷。

正如節能、家電、汽車、種糧、退耕還林等種種國家財政補貼都因後續監管跟不上而難逃騙子黑手一樣,淘汰落後產(chan) 能補貼被騙取,也存在同樣的短板。雖然,財政部專(zhuan) 門為(wei) 此發布了《淘汰落後產(chan) 能中央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也規定了“虛報冒領獎勵資金”的要“依法追究有關(guan) 單位和人員責任”。但卻缺乏管理細節——誰來管、怎麽(me) 管等等,使這一規定無從(cong) 落實。從(cong) 本次專(zhuan) 項審計結果來看,違規現象相當突出,管理漏洞相當之大。

所謂落後產(chan) 能,一是從(cong) 生產(chan) 技術水平判斷,指技術水平低於(yu) 行業(ye) 平均水平的生產(chan) 設備、生產(chan) 工藝;二是從(cong) 後果來判斷,包括汙染物排放、能耗、水耗等技術指標高於(yu) 行業(ye) 平均水平的生產(chan) 設備、生產(chan) 工藝。如果說,前者隻是生產(chan) 效率低下、產(chan) 品質量水平偏低的話,後者則是資源高耗、環境汙染的罪魁禍首,與(yu) 以“低耗能、低汙染、低排放”為(wei) 特征的可持續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hui) 的模式背道而馳,必須予以逐步淘汰、轉型。

淘汰落後產(chan) 能,知易行難。現行多半采用“大棒”加“胡蘿卜”辦法——“大棒”是用行政手段製定目標、設定目錄及企業(ye) 名單,並規定淘汰期限,將任務層層落實到地方政府。別說上榜企業(ye) 心存僥(jiao) 幸,不願意關(guan) 閉,由於(yu) GDP依賴、保就業(ye) 壓力,一些地方政府對淘汰落後產(chan) 能的態度也較曖昧,甚至暗中抵製。高高舉(ju) 起的“大棒”,最後仍不免輕輕落下;“胡蘿卜”則是正麵激勵,公共財政撥出專(zhuan) 項資金,鼓勵企業(ye) 淘汰落後產(chan) 能,結果又遭一些無良企業(ye) 詐騙,從(cong) 而將激勵政策衝(chong) 銷。這說明,哪怕出於(yu) 善治目的,行政手段過度幹預市場,往往是吃力不討好。將市場的還給市場,淘汰落後產(chan) 能最終還是要多激活市場的競爭(zheng) 機製。

優(you) 勝劣汰、適者生存,市場奉行達爾文主義(yi) 。如果市場競爭(zheng) 充分,一些不能適應市場要求、無利可圖的落後產(chan) 能終將遭到無情的淘汰。而一些用落後生產(chan) 設備、生產(chan) 工藝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為(wei) 什麽(me) 還有一定的價(jia) 格優(you) 勢、還有一定的市場?那是因為(wei) 它們(men) 將生產(chan) 成本外化,大大降低了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成本,為(wei) 其贏得一定的利潤空間。僅(jin) 放棄環保責任一項,就可以為(wei) 企業(ye) 省下大量的生產(chan) 成本。如果將這部分社會(hui) 成本重新加到汙染者的生產(chan) 成本上,落後產(chan) 能還有生存空間嗎?因此,政府要做的事,就是嚴(yan) 格執行環保政策,迫使企業(ye) 承擔全部的環保責任,而將無法承擔責任的企業(ye) 趕出市場。如此一來,還怕落後產(chan) 能不被淘汰嗎?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