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水泥產能過剩需相應細則和配套措施
8月工信部和發改委先後發文抑製水泥等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中國建材規劃研究院水泥產(chan) 業(ye) 研究谘詢部主任高智周二上午告知媒體(ti) ,兩(liang) 個(ge) 部委就同一個(ge) 事情連續發布文件,在過去是很少見的,這也表明政府下決(jue) 心要控製住產(chan) 能過剩。
高智表示,國家相關(guan) 部門已經看到在去年水泥項目投資核準權下放後,各地水泥產(chan) 能出現擴張的苗頭。但政府出台相關(guan) 遏製產(chan) 能過剩的政策必須有相應的操作細則和配套措施,否則各地水泥產(chan) 能擴張或難以控製。
2014年8月21日,發改委產(chan) 業(ye) 協調司發布《關(guan) 於(yu) 做好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行業(ye) 違規項目清理整頓有關(guan) 事項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務必於(yu) 8月31日前將產(chan) 能清理整頓方案或補充材料上報,逾期未報的不再受理,對未報來的違規項目不再研究其認定和備案事宜。對不予備案的建成違規項目,實施更加嚴(yan) 格的差別化和懲罰性電價(jia) 、水價(jia) ,不再換發生產(chan) 許可證,金融機構停止發放貸款,促使其逐步退出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行業(ye) 。
高智表示,對於(yu) 違規項目的認定,產(chan) 能置換的標準,地方或企業(ye) 都是可以鑽空子,據我們(men) 統計,全國有近100條水泥生產(chan) 線,接近上億(yi) 噸的產(chan) 能是沒有許可證但是仍然在生產(chan) 的。如果已經建了生產(chan) 線,後期要實行懲罰性的政策,如差別化的電價(jia) 水價(jia) 等,需要多個(ge) 部門的協調監管,不好管理,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從(cong) 源頭抑製新增產(chan) 能,但水泥項目的核準權已經下放到地方省政府,不可能馬上上收國家,如果隻是讓地方政府匯報,其真實性存疑,所以政府出台相關(guan) 遏製產(chan) 能過剩的政策必須有相應的操作細則和配套措施。
2014年8月8日,國家工信部發出緊急通知《堅決(jue) 遏製水泥、平板玻璃新增產(chan) 能的通知》,這個(ge) 通知的背景就是,已經有部分地方政府正在“變相”備案和核準新增產(chan) 能項目。“產(chan) 能置換”可能就是“變相”手段之一。
2013年12月13日,國務院發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3年版)》,規定水泥行業(ye) 的行政審批項目由省級政府核準。
高智表示,對於(yu) 發改委要求地方政府於(yu) 8月31日前將產(chan) 能清理整頓方案或補充材料上報,時間上是來得及的,因為(wei) 41號文後,要求地方上報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行業(ye) 違規項目清理整頓方案。
2013年10月6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guan) 於(yu) 化解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要求堅決(jue) 遏製產(chan) 能盲目擴張,清理整頓建成違規產(chan) 能,著力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完善配套政策,“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過剩產(chan)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