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城已獲準建設軌道交通 二線城市修地鐵遭質疑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發布日期:2014-09-04

相關(guan) 研究表明,每投資1億(yi) 元的軌道交通項目,可帶動GDP增長2.63億(yi) 元,增加8000個(ge) 以上的就業(ye) 崗位。如今,在實體(ti) 經濟持續低迷的局麵下,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對於(yu) 直接拉動地方經濟的作用不言而喻。

9月3日,發改委印發了鄭州市和南通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其中,新近加入“有軌”行列的南通,將在2020年建成兩(liang) 條城市軌道線路,總投資為(wei) 397.13億(yi) 元。而地鐵1號線已經開始運營的鄭州,將在2020年建成5條運營線路、總長166.9公裏的軌道交通網絡,總投資達到798.48億(yi) 元。

在去年5月國務院下放了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審批權之後,外界關(guan) 於(yu) “全國6000公裏的運營目標、四萬(wan) 億(yi) 的投資”的傳(chuan) 言不脛而走。此次鄭州、南通兩(liang) 市軌道交通的大規模投資也再次引起關(guan) 注。

交通部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認為(wei) ,在探討軌道交通價(jia) 值時,不應“就地鐵談地鐵”,軌道交通建設會(hui) 帶來一係列的社會(hui) 和環境效應。

37個(ge) 城市已獲準建軌道交通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加上剛剛獲批的南通,全國共有37個(ge) 城市獲準建設軌道交通,其中不乏東(dong) 莞、徐州等二線城市。但公眾(zhong) 對這些城市是否真正需要軌道交通存在質疑。

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nei) 汽車保有量將近1.4億(yi) 輛。在過去十年中,我國汽車保有量從(cong) 2400萬(wan) 輛增長到1.37億(yi) 輛,年均增加1100多萬(wan) 輛,私人汽車擁有量年均增速在20%左右,遠高於(yu) 經濟增速。“按這種增速,5年後這一數字就會(hui) 翻一倍,而軌道交通的建設周期是非常長的。”吳洪洋表示,

在吳洪洋看來,建設軌道交通有諸多利好,直接受益者是城市居民。

“城市軌道交通的價(jia) 值首先是方便市民出行,降低擁堵成本。”吳洪洋表示,同時,環境壓力也會(hui) 因為(wei) 機動車輛的減少而得到緩解。

此外,軌道交通對於(yu) 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zheng) 力也有著明顯的效果。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軌道交通不僅(jin) 是解決(jue) 都市交通擁堵的主要方式,也是一座城市彰顯治理水平、成為(wei) 國際大都市的重要標誌。

綜合開發引民資“入地”

根據兩(liang) 市《規劃》,鄭州和南通從(cong) 2014年到2020年的近期規劃投資中,分別有42%40%為(wei) 項目資本金,由市級財政解決(jue) ,資本金以外的資金利用國內(nei) 銀行貸款等融資方式解決(jue) 。

據記者了解,兩(liang) 市2013年的財政收入分別為(wei) 1858.9億(yi) 元和1216.73億(yi) 元。不難看出,幾百億(yi) 的投資對於(yu) 地方財政來說,並不輕鬆。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ti) 製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曾表示,一批地鐵線路率先向民間資本開放。

政企合作的PPP模式在國外早有成功先例。以香港地鐵為(wei) 例,參與(yu) 地鐵建設的企業(ye) 享有沿線土地的優(you) 先開發權。

據記者了解,地方政府會(hui) 根據已有經驗進一步出台民資進入地鐵領域的操作細則,在維持公益性的基礎上讓民間資本積極進入地鐵建設領域。

實際上,早在去年1月,國務院在 《關(guan) 於(yu) 城市優(you) 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對新建公共交通設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間,按照市場化原則實施土地綜合開發。對現有公共交通設施用地,支持原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規劃且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進行立體(ti) 開發。公共交通用地綜合開發的收益用於(yu) 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彌補運營虧(kui) 損。

吳洪洋認為(wei) ,城市軌道交通用地綜合開發對民間資本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