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龍德:水泥違規項目審核工作要堅持不懈 一查到底

來源:中國建材報 發布日期:2014-11-05

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hui) 會(hui) 長喬(qiao) 龍德主持召開了遏製違規新增水泥產(chan) 能專(zhuan) 題座談,以下是喬(qiao) 龍德會(hui) 長在會(hui) 上講話。

審核工作要堅持不懈 一查到底

近年來,中國建材聯合會(hui) 在遏製違規新增產(chan) 能上做了很多工作。國務院41號文出台後,聯合會(hui) 就開始持續跟蹤文件的落實情況,一方麵督促政府出台遏製新增產(chan) 能的審核辦法。另一方麵在產(chan) 能過剩嚴(yan) 重的區域舉(ju) 辦研討會(hui) 議,發動百家企業(ye) 做出承諾,要用群眾(zhong) 監督和媒體(ti) 輿論來遏製新增。

目前,國家發改委與(yu) 工信部采用兩(liang) 個(ge) 部門分開管理的模式,工信部負責水泥違規的審核工作,發改委則側(ce) 重其他方麵。有十個(ge) 省份的審批項目已經報到發改委和工信部,現將任務轉到了聯合會(hui) ,內(nei) 部審核已經進行一個(ge) 月,審核結果報給我兩(liang) 次,我都沒有同意,因為(wei) 我覺得審核的深度還不夠。

我們(men) 在審核中提出我們(men) 的意見,對於(yu) 企業(ye) 要一家家地深入下去進行調研核查,將企業(ye) 的情況與(yu) 各個(ge) 省份的報告結果進行核對,摸清楚哪家水泥企業(ye) 違規新建,通過輿論監督將核查的情況傳(chuan) 播出去。

按照發改委和工信部的審核要求,聯合會(hui) 要對所有審核材料高度負責,當前,第二批需要審查的項目又要被下發到我們(men) 這裏。審查不能隻在辦公室裏查,要深入下去,涉及到哪個(ge) 區域就要到所在區域去聽取當地企業(ye) 的意見,調查實際情況,聯手當地企業(ye) 進行調研核查,然後再對調研結果進行披露和曝光。目前,我們(men) 正在密切關(guan) 注河北省的三、四條違規生產(chan) 線,對浙江杭州的一家企業(ye) 我們(men) 已經發出過警示函,聯合會(hui) 近一段時間會(hui) 一直關(guan) 注這幾條線的進展情況。

嚴(yan) 格落實國家政令 嚴(yan) 厲追究相關(guan) 責任

那麽(me) ,這樣做是不是就能徹底解決(jue) 問題?

有人提到,要拿出反腐敗一樣的態度去查處違規新建的問題。這點我很讚同,如果缺少責任追究,即便所有的違規線都曝光了,沒有相應的回饋和處理,新增產(chan) 能依舊是製止不住的。

為(wei) 什麽(me) 國家政令在有些地方得不到落實,我認為(wei) 是缺少追究企業(ye) 及地方政府責任的機製。我建議有關(guan) 政府部門必須對有關(guan) 責任人進行追責,同時要抓一些典型違規案例進行剖析,並監督其回應、拿出處理辦法,要想深入解決(jue) 新增產(chan) 能問題,關(guan) 鍵就是建立起追究相關(guan) 責任方的機製,並嚴(yan) 格實行懲罰製度。對於(yu) 屢教不改的違規企業(ye) ,必須進行處罰,這可能是真正能夠遏製住違規新線的重要方式。

10月8日,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hui) 上提出,要指導各地進一步補充完善製度中的追責處罰條款,使之形成閉合係統。一些成熟的製度,盡快上升為(wei) 規範性文件,提升製度的約束效力。

水泥行業(ye) 也要多思考,遏製違規新建項目不能隻停留在水泥行業(ye) 內(nei) ,水泥行業(ye) 處理不了的問題,要提升到國家政令層麵上解決(jue) 。

不能否認,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審批上存在很多漏洞,真正沒有審批手續就新建的項目很少,大部分違規企業(ye) 是隻要能找一個(ge) 理由,通過地方政府運作,手續就能批下來。所以我們(men) 希望,國家在製定地方審批權限的程序和標準時,能參考行業(ye) 協會(hui) 的意見。行業(ye) 協會(hui) 了解行業(ye) 發展的實際情況,可以為(wei) 政策的製定提供意見,從(cong) 源頭上遏製新增產(chan) 能。

在違規新建上,加強媒體(ti) 監督、輿論曝光非常重要,要抓違規新建的典型,不能讓遵紀守法的企業(ye) 在一個(ge) 混亂(luan) 的市場態勢中去競爭(zheng) ,要建立公平公正、健康發展的市場秩序。從(cong) 協會(hui) 的角度來看,我們(men) 一定會(hui) 在這一方麵有所作為(wei) 。

中國建材聯合會(hui) 對遏製新增產(chan) 能的態度非常明朗,要圍繞行業(ye) 的利益,發揮行業(ye) 的勇氣、膽略和責任感。前幾天中國水泥協會(hui) 發表總結工作報告,其中很大篇幅是關(guan) 於(yu) 如何遏製新增產(chan) 能。聯合會(hui) 和水泥協會(hui) 多次奔赴東(dong) 北地區開協調會(hui) 議,製定解決(jue) 方案,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聯合會(hui) 用積極的態度,多管齊下地推進遏製新增產(chan) 能的工作。

在中國建材聯合會(hui) 、中國水泥協會(hui) 的倡導下,水泥行業(ye) 大中型水泥生產(chan) 企業(ye) 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總經理紛紛簽訂不再新建生產(chan) 線承諾書(shu) ,向社會(hui) 公開承諾:遏製新建新增產(chan) 能,化解過剩,優(you) 化存量,提高效益。截止到922日,全行業(ye) 已有444家水泥企業(ye) 簽署了承諾書(shu) 。

我相信做出承諾的這444多家企業(ye) 不會(hui) 帶頭違規新建。這作為(wei) 一股強大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製約違規新增的勢頭。盡管當前還有一些違規新增的項目,但繼續遏製下去,一定會(hui) 起到成效。

齊心協力攻克困難 行業(ye) 發展才有希望

下一步,我們(men) 希望更多的行內(nei) 外相關(guan) 媒體(ti) 都能夠參與(yu) 到遏製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違規新增這一危害嚴(yan) 重的課題上,建立更大的輿論監督平台,堅持遏製新增產(chan) 能,堅持到把典型違規企業(ye) 處理完為(wei) 止,媒體(ti) 要把這種態度宣傳(chuan) 到全社會(hui) ,盡早得到各地政府和廣大企業(ye) 的重視。

我們(men) 看到中國建材集團旗下幾大公司的負責人在態度上都很積極,而且在行動上做出了表率作用,我覺得很欣慰,協會(hui) 與(yu) 企業(ye) 對此要有信心,要將化解產(chan) 能過剩、遏製新增產(chan) 能的工作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此外,聯合會(hui) 一直致力於(yu) 為(wei) “走出去”企業(ye) 搭建平台,想方設法為(wei) 企業(ye) 創造發展的條件,當前聯合會(hui) 思考的問題就是聯合會(hui) 應當在企業(ye) “走出去”的過程中扮演什麽(me) 角色?如何更好地幫助我國水泥企業(ye) “走出去”?

我們(men) 要把政府的產(chan) 業(ye) 政策研究透徹,爭(zheng) 取出台企業(ye) “走出去”的產(chan) 業(ye) 扶持政策,在企業(ye) 需要幫助的時候,提供更多好的建議和支持。

水泥行業(ye) 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新增產(chan) 能屢禁不止的局麵,會(hui) 讓企業(ye) 經營者為(wei) 此焦頭爛額、忙於(yu) 應對,無法抽出更多精力去考慮“走出去”的戰略。國家相關(guan) 政府部門在嚴(yan) 格禁止違規新增、堅定化解產(chan) 能過剩的同時,也要進一步鼓勵企業(ye) “走出去”。讓我們(men) 感到興(xing) 奮的是,目前,國家發改委已經在很多“走出去”的政策上降低了審批的門檻。

聯合會(hui) 要做好本職工作,務必從(cong) 協會(hui) 的角度為(wei) 行業(ye) 的發展創造條件,堅決(jue) 做好化解產(chan) 能過剩的工作,創造條件讓更多的企業(ye) “走出去”,幫助行業(ye) 共同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轉變發展方向。

今年年初中國水泥協會(hui) 的工作總結中,提出目標:要達到8月底水泥行業(ye) 的整體(ti) 利潤比去年增長20%。但是從(cong) 現在來說如果到12月底總體(ti) 利潤增長了10%,就意味著我們(men) 今年的工作成功了。

去年水泥行業(ye) 的利潤是776億(yi) 元,如果今年能夠增長10%,就達到850億(yi) 元。就當前現狀來看,今年增長800億(yi) 元沒有問題,但這個(ge) 結果依然不能令人滿意,因為(wei) 今年的水泥產(chan) 量較同期將近增加一億(yi) 噸,而利潤還不及去年同期水平。

前幾日我看到報道,說鋼鐵價(jia) 格還不如板材高,我們(men) 水泥行業(ye) 的形式也同樣嚴(yan) 峻,明年可能更加困難。但我們(men) 要挺住,很大程度要依靠政府的引導、協會(hui) 的協調和企業(ye) 的自律,可以說,隻有大多數企業(ye) 挺過了危機,才能說這個(ge) 行業(ye) 真正挺過了難關(guan) ,一旦現存的危機挺不過去,以後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救不回來,我們(men) 隻有努力想辦法,共同抵禦難關(guan) ,行業(ye) 才有希望。希望大家要共同努力,千方百計遏製新增產(chan) 能,投入精力化解產(chan) 能過剩,政府、協會(hui) 與(yu) 企業(ye) 都要將工作做到實處,盡早取得成效。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