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兩會聚焦:呼吸保衛戰能否實現藍天夢

來源:新華網 發布日期:2015-02-03

“上世紀六十年代,霾日數平均每年1天,到2000年達到每年12天,2013年達到每年35天。”安徽省人大代表吳銳在該省兩(liang) 會(hui) 上大聲疾呼,麵對不斷增加的霧霾天,多方聯動打響“呼吸保衛戰”已刻不容緩。

正在陸續召開的地方兩(liang) 會(hui) 上,大氣汙染防治成為(wei) 熱議話題。不少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曬”出過去一年的治霾成績單。浙江全省霧霾天數比上年下降17%,PM2.5平均濃度下降13%,設區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達到75.5%、提高7.1個(ge) 百分點。河南全省18個(ge) 省轄市城市環境空氣優(you) 、良天數比例為(wei) 50.1%……

盡管如此,一些代表委員對於(yu) 難以消散的霧霾仍然呼聲強烈。安徽省人大代表、省環保廳廳長繆學剛說,隨著工業(ye) 發展和群眾(zhong) 現實需求提升,霧霾治理不容樂(le) 觀。以安徽省為(wei) 例,盡管2014PM210平均濃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但較2012年同期卻增長超過20%。

河南省人大代表、省環保廳廳長張慶義(yi) 在該省兩(liang) 會(hui) 上坦言,當前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存在三個(ge) 方麵的突出問題:一是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和能源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削減汙染物排放總量難度巨大;二是城鎮人口和消費大幅增加,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長,煤炭消耗總量居高不下,燃煤鍋爐拆改、工業(ye) 窯爐整治、城市揚塵治理等工作推進難度加大;三是當前城市大氣中PM210PM2.5濃度超標嚴(yan) 重,優(you) 良天數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的期待差距較大。

浙江省人大代表、寧波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錢燕珍說,過去霧霾主要由沙塵、揚塵形成,現在工業(ye) 、建築業(ye) 、交通、城市化建設、農(nong) 業(ye) 焚燒等產(chan) 生的汙染源十分複雜,治理難度加大。

麵對嚴(yan) 峻的大氣汙染防治現實,各地不同程度打響了“呼吸保衛戰”。浙江省將霧霾治理列入十大民生實事,寫(xie) 入2015年政府工作任務;陝西、河南等地提出建立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機製,努力確保重汙染天氣逐年減少;安徽省出台了地方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期待用“嚴(yan) 令”防控大氣汙染。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wei) ,當前霧霾的形成涉及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方方麵麵,治霾不能“單打獨鬥”,亟待多方合力對症下藥,形成治霾“一盤棋”的格局。

錢燕珍建議,從(cong) 源頭上加強霾的監測和預警,加快灰霾治理相關(guan) 法律法規的出台和施行,從(cong) 法律層麵保證清潔空氣行動方案的落實。繆學剛認為(wei) ,剛剛出台的安徽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為(wei) 地方依法治理大氣汙染提供了借鑒。通過出台“嚴(yan) 令”,特別是強化對政府和汙染企業(ye) 追究問責,將大為(wei) 提高汙染防治的效果。

一些代表委員提出,治理大氣汙染,關(guan) 鍵是調結構,實現高耗能產(chan) 業(ye) 的綠色轉型發展,這是突破口。在此基礎上,摸清致霾汙染源清單,弄清主次汙染源,對症下藥是關(guan) 鍵。

安徽省政協委員張懷科認為(wei) ,治霾關(guan) 鍵是整治“一塵兩(liang) 氣三廠”,“一塵”即揚塵,“兩(liang) 氣”即工業(ye) 廢氣、機動車排氣,“三廠”即火電廠、鋼鐵廠、水泥廠。此外,對農(nong) 業(ye) 秸稈焚燒造成的大氣汙染應堅持疏堵結合的辦法,通過探索秸稈綜合利用給予解決(jue) 。

“大氣環境與(yu) 百姓生活息息相關(guan) 。”繆學剛等表示,防治大氣汙染、改善空氣質量需要全社會(hui) 共同行動。企業(ye) 要守法自律、達標排放,公眾(zhong) 也要養(yang) 成環保習(xi) 慣,減少汙染排放,隻有社會(hui) 共治,方能走出“十麵霾伏”。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