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關於印發2015年原材料工業轉型發展工作要點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5-02-13

 

工信廳原函[2015]106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guan) 行業(ye) 協會(hui) :

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hui) 及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全國工業(ye) 和信息化工作會(hui) 議精神,促進原材料工業(ye) 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進一步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我們(men) 研究製定了《2015年原材料工業(ye) 轉型發展工作要點》。現予印發,請結合本地區、本行業(ye) 實際,做好組織實施工作。有關(guan) 落實情況請及時反饋我部原材料工業(ye) 司。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2015213

(聯係電話:01068205573

 

2015年原材料工業(ye) 轉型發展工作要點

原材料工業(ye) 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chan) 業(ye) ,經濟規模巨大,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眾(zhong) 多,資源能源高度密集,當前麵臨(lin) 著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市場需求不足、資源環境約束加大、技術創新水平不高等諸多突出問題,轉型發展任務十分艱巨。

2015年,要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hui) 及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緊緊圍繞全國工業(ye) 和信息化工作會(hui) 議確定的工作重點,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大力推動兩(liang) 化深度融合,重點抓好化解產(chan) 能過剩矛盾,不斷深化行業(ye) 管理改革,繼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解決(jue) 製約原材料工業(ye) 科學發展的突出矛盾,積極推進技術改造、兼並重組、淘汰落後、節能減排和軍(jun) 民融合,加快培育發展新材料產(chan) 業(ye) ,努力保持原材料工業(ye) 持續平穩增長,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一、著力化解過剩產(chan) 能,推進建立長效機製

(一)嚴(yan) 格控製新增產(chan) 能。嚴(yan) 禁以任何名義(yi) 備案鋼鐵、電解鋁、水泥和平板玻璃行業(ye) 新增產(chan) 能項目;確有必要建設的項目,必須堅持等量和減量置換原則,製定並公告產(chan) 能置換方案,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環境敏感區域要實施減量置換。加大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在建項目監督力度,繼續做好未經合規審核項目的認定和公告工作,未經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國家有關(guan) 部門認定和公告的在建項目一律不得續建。加快建立本地區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投資項目基礎數據庫,及時掌握行業(ye) 產(chan) 能變化情況。以修訂後的《環境保護法》實施為(wei) 契機,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加強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監管,遏製產(chan) 能盲目擴張。

(二)推動存量調整優(you) 化。組織實施《石化產(chan) 業(ye) 規劃布局方案》,優(you) 化乙烯、對二甲苯(PX)等重點石化產(chan) 業(ye) 布局。穩步開展現代煤化工升級示範,提高原料多元化水平。認真總結水泥錯峰生產(chan) 試點經驗,逐步推廣並建立北方采暖區水泥錯峰生產(chan) 長效機製。鼓勵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化肥和輪胎等優(you) 強企業(ye) 開展兼並重組,推動已重組企業(ye) 實現實質性整合,打造一批市場影響力大、核心競爭(zheng) 力強的大型企業(ye) 集團。加強“走出去”工作的協調服務,支持有條件的鋼鐵、有色、建材等企業(ye) 在海外建立資源開采、冶煉和精深加工基地,帶動工程技術、設備製造和谘詢服務企業(ye) 開拓海外項目市場。組織做好符合準入規範條件企業(ye) 評價(jia) 和公告工作,加強已公告企業(ye) 動態管理。加強原材料領域國家新型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的交流與(yu) 合作,提高示範成效。進一步規範化工園區發展。

(三)擴大高端材料應用。圍繞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和先進裝備製造等需求,強化服務理念,加大政策支持,積極推進高品質、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和應用。依托高強鋼筋、高性能電工鋼、船舶和海洋工程用鋼等協調機製工作組,發揮電工用鋼等應用示範平台作用,加快標準製修訂,研究取消進口關(guan) 稅減免等政策措施,推動關(guan) 鍵高端鋼材應用。建立交通運輸、航空用鋁材上下遊合作機製,加強產(chan) 需銜接,推廣交通運輸用鋁合金車廂和飛機用關(guan) 鍵鋁材。組織做好綠色建材產(chan) 品評價(jia) 通則和評價(jia) 標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的組織實施工作,搭建綠色建材產(chan) 品公共服務平台,發布綠色建材產(chan) 品信息。籌建石墨、玻璃纖維及複合材料、綠色建材產(chan) 業(ye) 發展聯盟,完善下遊應用產(chan) 業(ye) 鏈。推動高分子材料在軌道交通和高端裝備領域的應用。

二、加強轉型發展宏觀指導,推動行業(ye) 向中高端邁進

(一)加強行業(ye) 運行監測。深入企業(ye) 開展調查研究,充分發揮協會(hui) 、研究機構等行業(ye) 支撐力量作用,摸清行業(ye) 發展基本現狀,監測分析生產(chan) 運行態勢變化,及時發現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困難和苗頭性、傾(qing) 向性問題,積極為(wei) 企業(ye) 排憂解難,研究提出解決(jue) 問題的對策措施,引導行業(ye) 平穩健康發展。

(二)研究製定行業(ye) 發展規劃。認真總結原材料行業(ye) “十二五”規劃完成情況,針對薄弱環節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完成規劃目標任務。製定鋼鐵工業(ye) 轉型發展行動計劃,落實有關(guan) 配套政策措施。協調組織鐵礦行業(ye) 中長期發展規劃編製工作。開展原材料重點行業(ye) “十三五”規劃和煤化工重大問題研究,明確“十三五”總體(ti) 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提煉一批具有重大引導示範意義(yi) 的專(zhuan) 項工程,細化製定政策措施。組織做好技術改造工程高端材料及新材料專(zhuan) 題、強基工程關(guan) 鍵基礎材料領域的相關(guan) 工作。推動“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相關(guan) 地區抓緊研究提出原材料工業(ye) 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具體(ti) 措施和重大項目。

(三)深化行業(ye) 管理改革。推動鋼鐵、水泥等行業(ye) 建立以能耗、環保為(wei) 主的落後產(chan) 能判定標準。改進行業(ye) 準入及規範管理,在水泥行業(ye) 開展企業(ye) 自我申明符合規範條件試點,逐步建立企業(ye) 自我聲明、政府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管理辦法。加強規範準入管理與(yu) 金融、環保、能源等方麵的政策銜接,落實差別化政策。修訂鋼鐵行業(ye) 規範條件及其管理辦法,以及鉛鋅、鎢錫行業(ye) 規範條件,建設規範鋼鐵企業(ye) 信息綜合數據庫。研究製定煤製烯烴、對二甲苯(PX)、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脂(MDI)、鉻化合物、商品混凝土等行業(ye) 準入規範條件。編製化工園區規範條件,修訂完善農(nong) 藥生產(chan) 管理辦法。

(四)強化專(zhuan) 項工作指導。製定發布促進鋁、玻璃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石灰和砂石行業(ye) 健康發展指導意見,編製建材工業(ye) 鼓勵推廣應用的技術和產(chan) 品目錄、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高風險危險化學品企業(ye) 搬遷方案。推廣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及產(chan) 業(ye) 廢棄物的成套技術,在建築衛生陶瓷行業(ye) 推進清潔生產(chan) ,開發推廣先進適用的節能減排技術。編製化肥轉型發展方案,推動氮肥原料結構調整和多元發展,提高磷石膏綜合利用水平。引導低毒低殘留農(nong) 藥應用示範及推廣,發展環保型農(nong) 藥品種和製劑。開展打擊地條鋼專(zhuan) 項行動,地方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摸清家底,提出企業(ye) 名單,配合質檢、工商等部門打擊地條鋼生產(chan) 、銷售行為(wei) 。  

三、結合流程工業(ye) 特點,大力推進兩(liang) 化深度融合

(一)落實原材料工業(ye) 兩(liang) 化深度融合推進計劃。各地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按照《原材料工業(ye) 兩(liang) 化深度融合計劃(20152018年)》(工信部原[2015]25號)要求,結合本地區原材料行業(ye) 實際製定具體(ti) 實施方案,明確年度任務和目標,研究提出支持措施,加強完成情況督促檢查。進一步加強標準和製度建設,做好兩(liang) 化融合管理體(ti) 係貫標和評定試點工作,以公共平台建設、智能工廠示範、技術推廣普及為(wei) 著力點,努力實現集研發設計、物流采購、生產(chan) 控製、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為(wei) 一體(ti) 的流程工業(ye) 全鏈條智能化。

(二)抓好原材料工業(ye) 兩(liang) 化融合專(zhuan) 項工作。一是開展智能工廠和物聯網試點示範。在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建材等領域開展智能工廠、數字礦山、物聯網發展試點示範,積極推進以提升安全管理、應急救援和公共服務能力為(wei) 目標的智慧化工園區等原材料智能製造示範區試點。二是推進關(guan) 鍵工藝流程數控化。普及推廣可編程邏輯控製(PLC)、分布式控製係統(DCS)等基礎數字化技術,開發應用先進過程控製技術,進一步突出實時控製、性能優(you) 化和綜合集成,大幅提升原材料工業(ye) 重點行業(ye) 的生產(chan) 裝備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三是擴大關(guan) 鍵崗位機器人應用。在健康危害和危險作業(ye) 環境、重複繁重勞動、智能采樣分析等崗位推廣一批專(zhuan) 業(ye) 機器人。四是大力發展電子化學品、3D打印材料等新材料。

(三)推進原材料產(chan) 品網上銷售和物流信息化發展。以產(chan) 業(ye) 鏈協同發展為(wei) 目標,培育石化、鋼鐵、有色、稀土、建材、危化品等專(zhuan) 業(ye) 物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個(ge) 性化定製等新業(ye) 態,提升企業(ye) 對物流和用戶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支持第三方原材料電子商務平台發展壯大。鼓勵行業(ye) 協會(hui) 、電商公司和農(nong) 資企業(ye) 建立農(nong) 資電子商務平台。發揮骨幹企業(ye) 在采購、銷售方麵的主導作用,支持大型原材料企業(ye) 自有電子商務平台向行業(ye) 開放平台轉化。積極推動汽車板、造船板等個(ge) 性化訂單加工配送。

(四)建立重點行業(ye) 信息化管理平台。支持原材料工業(ye) 大數據平台建設,發揮大數據對行業(ye) 管理的支撐作用。繼續推進農(nong) 藥、監控和危險化學品等領域智能監測監管體(ti) 係建設。依托6家大型稀土集團,建設稀土礦山開采監管係統。研究利用稀土產(chan) 品包裝標識編碼、企業(ye) 生產(chan) 台賬、稀土專(zhuan) 用稅務發票、出口統計數據等信息,建設稀土產(chan) 品追溯係統,實現稀土產(chan) 品開采、生產(chan) 流通全程監控。

四、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培育新材料產(chan) 業(ye)

(一)強化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頂層設計。研究製定促進新材料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結合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的總體(ti) 部署,推動重點新材料研發和應用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編製論證工作。配合有關(guan) 部門落實關(guan) 鍵材料升級換代工程實施方案。推動建立並支持各地探索建立新材料首批次應用風險補償(chang) 機製,努力形成上下遊良性互動、產(chan) 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體(ti) 係。

(二)夯實新材料行業(ye) 管理基礎。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材料統計體(ti) 係、認定體(ti) 係建設試點,繼續組織實施《新材料產(chan) 業(ye) 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鼓勵各地組建新材料行業(ye) 協會(hui) 、產(chan) 業(ye) 發展聯盟和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各地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深入新材料科研院所、生產(chan) 和用戶企業(ye) 開展調研,掌握第一手情況,研究提出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

(三)推動戰略新材料領域健康發展。製定石墨烯等專(zhuan) 項行動計劃,統籌部署研發、產(chan) 業(ye) 化、推廣應用等創新環節,探索解決(jue) 新材料創新發展中存在的重複和分散問題。發揮有關(guan) 產(chan) 業(ye) 聯盟作用,調動產(chan) 業(ye) 創新力量,組建碳纖維、石墨烯、稀土等新材料產(chan) 業(ye) 聯合創新中心,重點突破共性技術、專(zhuan) 用裝備、高端品種等製約。促進軍(jun) 民新材料在研究、開發等環節有機銜接,加快軍(jun) 民共用新材料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發展。

五、加強戰略性資源管理,全麵落實行業(ye) 管理任務

(一)加快稀土大集團建設。2015年底前6家稀土大集團整合完成全國所有稀土礦山和冶煉分離企業(ye) ,實現以資產(chan) 為(wei) 紐帶的實質性重組;建立集團協作機製,承擔相應社會(hui) 責任。國家有關(guan) 部門將利用現有政策,優(you) 先支持全麵完成整合任務的集團;對集團外企業(ye) ,不予核準新建礦山和冶煉分離項目,大幅減少直至取消年度生產(chan) 計劃。

(二)深入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wei) 。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監管主體(ti) 責任,嚴(yan) 肅查處存在問題的企業(ye) 和個(ge) 人。國家有關(guan) 部門將適時檢查地方稀土整治工作進展情況,對重點案件掛牌督辦,並請新聞媒體(ti) 曝光典型案件。建立區域聯動機製,加強信息交流,加大打非治違獎勵力度,對取得成效的單位給予獎勵。建立稀土產(chan) 品追溯機製,利用稀土專(zhuan) 用發票、出口數據等信息,倒查違法違規企業(ye) 產(chan) 品來源。6家稀土大集團帶頭簽訂《維護稀土行業(ye) 秩序倡議書(shu) 》,稀土協會(hui) 引導會(hui) 員單位規範經營,簽訂《會(hui) 員企業(ye) 維護稀土行業(ye) 生產(chan) 經營秩序自律協議書(shu) 》。

(三)大力發展高端應用產(chan) 業(ye) 。通過財政資金、產(chan) 業(ye) 基金、上市融資等渠道,繼續支持和引導稀土高端應用產(chan) 業(ye) 發展。發揮稀土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作用,加強稀土企業(ye) 與(yu) 應用企業(ye) 合作,解決(jue) 製約科技成果轉化瓶頸,支持稀土企業(ye) 主動參與(yu) 新能源汽車、工業(ye) 機器人、大氣汙染防治等領域企業(ye) 的新產(chan) 品、新技術研發。

(四)加強生產(chan) 和流通管理。嚴(yan) 控新上稀土礦山開發和冶煉分離項目,嚴(yan) 格稀土、鎢、螢石生產(chan) 總量控製計劃管理。製定出台稀土產(chan) 品包裝、標誌、運輸和貯存國家強製標準,規範稀土產(chan) 品出口。發揮協會(hui) 、學會(hui) 等中介組織作用,引導會(hui) 員單位規範經營,加強自律。

(五)繼續完善行業(ye) 管理政策法規。抓緊出台稀土、鎢、鉬資源稅改革方案。加快出台《稀有金屬管理條例》,同步製定實施細則。修訂《稀土指令性生產(chan) 計劃管理辦法》、《稀土行業(ye) 準入條件》。調整規範稀有金屬、螢石等生產(chan) 計劃下達方式,探索下達仲鎢酸銨冶煉生產(chan) 指標。

(六)加強鐵礦石資源保障。支持資源儲(chu) 量大、生產(chan) 水平高、節能環保符合國家要求的大中型鐵礦山建設,保持穩定供應能力。研究調整國內(nei) 鐵礦山稅費政策,借鑒國際礦業(ye) 大國做法,推動國內(nei) 礦山減負。繼續提升國內(nei) 現貨平台、鐵礦石期貨、中國鐵礦石價(jia) 格指數等對鐵礦石市場的影響力,促進建立公平公正的鐵礦石價(jia) 格形成機製。

六、統籌履約和轉型發展,做好監控化學品管理工作

(一)深入推進依法履約。修訂《<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做好監控化學品行政許可下放的工作銜接。各地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履約工作的領導,強化履約工作體(ti) 係和隊伍建設,切實落實《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賦予的各項管理職責,層層落實履約責任,強化事中事後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

(二)紮實做好接受國際核查等工作。加強與(yu) 公安、國安、外事、安監等部門的工作配合,認真製定接受國際核查預案,確保每次核查順利通過;繼續配合做好日本遺棄在華化學武器核查、促日銷毀和防擴散工作。完善宣布信息係統,組織在線宣布培訓,按時保質完成國家宣布。

(三)統籌做好履約和促發展工作。各地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把履約和結構調整、推動產(chan) 業(ye) 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主動化解履約風險。嚴(yan) 格劇毒監控化學品新建管理,優(you) 化監控化學品區域布局,引導企業(ye) 向專(zhuan) 業(ye) 化工園區轉移和聚集。積極引導企業(ye) 開展兼並重組,提高監控化學品行業(ye) 的集中度,逐步實現資源向履約和安全意識強、管理規範的優(you) 勢企業(ye) 集聚。

(四)加強履約宣傳(chuan) 培訓和國際合作。加強《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和《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宣貫,開展國際核查演練等培訓活動,重視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科研院所等社會(hui) 支撐機構作用,引導行業(ye) 自律。加強履約國際交流與(yu) 合作,借鑒其他國家的履約管理經驗,積極利用履約多邊平台,加強雙邊化工技術交流與(yu) 合作,促進國際先進技術引進,推動監控化學品企業(ye) “走出去”。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