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為鋼鐵水泥摘帽正名:節能環保 變身優勢產能
7月22日,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介紹2015年上半年工業(ye) 通信業(ye) 發展情況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提出為(wei) 鋼鐵等行業(ye) 正名。
黃利斌說,過去像鋼鐵、水泥、電解鋁等是高耗能、高汙染的行業(ye) ,但現在這些行業(ye) 都轉成了節能環保的產(chan) 業(ye) ,已經是優(you) 勢產(chan) 能了。
中國鋼鐵工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遲京東(dong) 也持相似的觀點,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現在鋼鐵的生產(chan) 流程越來越綠色,而且鋼鐵產(chan) 品本身質量提升也在促進節能環保。”
而在談及當前工業(ye) 經濟的壓力時,黃利斌坦言產(chan) 能過剩問題比較突出。他說,原來定的“十二五”產(chan) 能淘汰任務已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主要任務是化解過剩產(chan) 能。
大多數鋼企達環保標準
過去像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ye) 都戴著“兩(liang) 高一資”的帽子,即是高耗能、高汙染、資源性行業(ye) 。“現在經過這幾年努力,應該正正名了,因為(wei) 這些行業(ye) 都轉成了節能環保的產(chan) 業(ye) ,已經是優(you) 勢產(chan) 能了。”黃利斌說。
對於(yu) 黃利斌為(wei) 鋼鐵等行業(ye) “摘帽”的說法,中國鋼鐵工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遲京東(dong) 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以前認為(wei) 鋼鐵行業(ye) 是高耗能行業(ye) 這個(ge) 說法本身不太科學。“鋼鐵不是一個(ge) 單純的耗能行業(ye) ,在冶煉過程中,它還能產(chan) 生二次能源。現在鋼鐵生產(chan) 中所需的約70%到80%的能源是通過二次能源轉換提供的。”遲京東(dong) 說。他還提及,十年前生產(chan) 一噸鋼需耗費1.5噸標準煤,現在隻需要500公斤了。
而對於(yu) 鋼鐵行業(ye) 的高汙染說法,遲京東(dong) 表示,經過幾年的技術升級改造,大多數鋼鐵企業(ye) 基本上都能達到現有的環保標準。目前隻是有個(ge) 別的汙染因子還較多,例如目前還不能有效解決(jue) 硝對環境的汙染,但是現在脫硝技術在國外也都不太成熟。
此外,遲京東(dong) 提及,近年來鋼鐵產(chan) 品質量或附加值提升促進了節能環保。例如,現在的鋼產(chan) 品越來越輕,裝備到汽車上就能減少能源的消耗。
化解產(chan) 能出現積極因素
在談及當前工業(ye) 經濟麵臨(lin) 的壓力時,黃利斌認為(wei) ,結構調整、化解產(chan) 能是一個(ge) 長期的、艱巨的過程,但是目前已經出現了積極的因素。
他以電解鋁行業(ye) 為(wei) 例說:“這幾年通過堅持不懈地推進行業(ye) 結構調整,今年出現了很好的改觀。電解鋁行業(ye) 上半年的消費量增長了8%以上。另外,它的產(chan) 能利用率基本恢複到80%以上。效益情況在5、6月份由負轉正。這個(ge) 行業(ye) 3年來處在全行業(ye) 的虧(kui) 損狀態,但是通過堅定不移地推進結構調整也出現了轉機。”
但是黃利斌坦言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ye) 的壓力依然存在。他列舉(ju) 的數據顯示,煤炭1~5月份全行業(ye) 利潤同比下降了60%多,水泥、玻璃行業(ye) 利潤下降了60%多,冶金行業(ye) 利潤下降了36%。
黃利斌說:“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困難問題,都和產(chan) 能過剩有直接的關(guan) 係。”以鋼鐵為(wei) 例,遲京東(dong) 告訴記者,從(cong) 行業(ye) 內(nei) 部看,現在全國有12億(yi) 噸鋼鐵產(chan) 能,但對鋼鐵的需求也就7億(yi) 到8億(yi) 噸左右。
針對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近年來各地推動了落後產(chan) 能淘汰工作。黃利斌表示,“經過這幾年持續不斷地推進淘汰落後產(chan) 能,原來定的‘十二五’淘汰任務提前一年在去年完成了。淘汰落後產(chan) 能的任務基本上告一段落,‘十三五’主要任務是化解過剩產(chan) 能。”
黃利斌表示,“十三五”期間化解產(chan) 能的方式首先還是要嚴(yan) 控新的產(chan) 能,主要采取新建項目實行等量和減量置換。此外,他還提及企業(ye) 兼並重組、勵優(you) 勢企業(ye) “走出去”等產(chan) 能化解方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現,黃利斌提及的通過擴大國內(nei) 有效需求來化解產(chan) 能的方式在此前還較少涉及。他說:“我們(men) 要推廣鋼結構運用和綠色建材下鄉(xiang) ,促進高品質的鋼材和鋁材運用。”
遲京東(dong) 向記者介紹說,現在我國的建築中90%以上的部分是鋼筋混凝土,而在發達國家的建築中50%~60%的部分屬於(yu) 鋼結構。推廣使用鋼結構不但能化解部分產(chan) 能,而且可以做到回收使用,不產(chan) 生環境垃圾,還可能推動我國的鋼鐵生產(chan) 結構向高附加值轉型。
摘掉“兩(liang) 高一資”帽子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表示,過去像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ye) 都戴著“兩(liang) 高一資”的帽子,即是高耗能、高汙染、資源性行業(ye) 。“現在經過這幾年努力,應該正正名了,因為(wei) 這些行業(ye) 都轉成了節能環保的產(chan) 業(ye) ,已經是優(you) 勢產(chan) 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