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忠:水泥行業仍需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中經水泥產(chan) 業(ye) 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15年二季度,中經水泥產(chan) 業(ye) 景氣指數為(wei) 98.1,比一季度下降0.8點。
新常態下經濟增長放緩,水泥行業(ye) 也正在處於(yu) 艱難的轉型期,二季度水泥行業(ye) 盈利狀況依然不佳。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至5月份,全國水泥行業(ye) 累計實現利潤總額93.27億(yi) 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68億(yi) 元,同比下降約64%。從(cong) 全國6大區域水泥市場來看,保持了南方盈利、北方虧(kui) 損的格局。5月份,華北地區虧(kui) 損額繼續擴大,東(dong) 北和西北地區虧(kui) 損額有所減少。
據中國水泥協會(hui) 數據顯示,5月份水泥行業(ye) 全國單月利潤總額33.45億(yi) 元,環比增長21.57%,但前5個(ge) 月累計利潤總額尚不足百億(yi) ,而去年同期累計利潤總額達到約261億(yi) 元。1至5月份,累計水泥產(chan) 量同比下降僅(jin) 5%,利潤卻下降一半以上,表明行業(ye) 的盈利水平在下降。需求不足,競爭(zheng) 加劇引起了價(jia) 格的持續下跌。根據數字水泥網的市場監測,2015年全國水泥市場平均價(jia) 格持續下行,6月底價(jia) 格較年初累計下跌近50元/噸,由年初310元/噸跌至265元/噸左右。價(jia) 格持續走低,盈利水平下降,一些企業(ye) 就會(hui) 麵臨(lin) 著生存困境,有可能被淘汰出局,而具有成本優(you) 勢的企業(ye) 則迎來行業(ye) 整合的時機。
從(cong) 區域市場分析來看,全國6大區域水泥市場中,盈利區域均為(wei) 南方區域。其中,中南和華東(dong) 盈利狀況較好,1至5月累計利潤總額合計約124.5億(yi) 元,但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兩(liang) 大區域利潤總額減少105億(yi) 元;西南地區累計利潤總額為(wei) 2.6億(yi) 元,去年同期為(wei) 34億(yi) 元,下降幅度達92%;東(dong) 北地區和西北地區5月份單月開始扭虧(kui) 為(wei) 盈,分別實現利潤總額3.37億(yi) 元和1.57億(yi) 元,但前5個(ge) 月仍表現為(wei) 虧(kui) 損狀態,利潤總額為(wei) 負值,其中,東(dong) 北地區虧(kui) 損6.5億(yi) 元,西北地區虧(kui) 損9億(yi) 元;華北地區是5月份單月惟一虧(kui) 損的地區,成為(wei) 全國水泥市場“重災區”,1至5月累計虧(kui) 損額達18億(yi) 元。行業(ye) 轉型升級之路任重而道遠。
由此可見,目前我國水泥工業(ye) 仍然存在著產(chan) 業(ye) 鏈短、附加值低、供求失衡等問題,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轉變粗放型增長方式的任務仍很艱巨,水泥行業(ye) 發展亟待轉型。由此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由分散經營向集中經營轉變,加快企業(ye) 兼並重組,提高市場集中度。力爭(zheng) 實現全國前10家大集團的水泥市場集中度達到60%以上,各省市自治區內(nei) 前2家大集團的水泥市場集中度要達到70%以上。目前,前10家大集團的水泥市場集中度隻有35%,各省市自治區內(nei) 前2家大集團市場集中度達到70%的僅(jin) 有2個(ge) 省。
第二,依靠市場機製淘汰落後產(chan) 能,加速去產(chan) 能進程。淘汰落後產(chan) 能最重要的方麵是深化要素市場的改革,特別是要理順資源、環境、土地等要素的價(jia) 格,使環境、資源等外部性成本能夠進入企業(ye) 的成本函數,使落後產(chan) 能無利可圖。應當通過要素市場化改革,建立起淘汰落後產(chan) 能的最基本、最有力和最長效的機製。同時,要提高產(chan) 品標準、環境標準、能效標準,嚴(yan) 格執法,讓不達標的企業(ye) 退出市場。
第三,加快技術創新。技術創新要圍繞企業(ye) 和行業(ye) 實際,重點研究和開發節能節省資源技術、無廢少廢新技術、清潔能源等一批重大關(guan) 鍵和共性技術。加強國外先進清潔生產(chan) 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