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上半年技改投資增長12.8%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4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技術改造投資為(wei) 3.9萬(wan) 億(yi) 元,增長12.8%,增速同比回落5.2個(ge) 百分點;增速比1至5月提高0.9個(ge) 百分點,環比有所回升。
“技術改造投資環比回升是經濟形勢回暖的體(ti) 現。”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龔曉峰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技改資金增速同比下降有三個(ge) 原因,一是上半年整體(ti) 經濟形勢壓力較大,出口、投資、消費增速都在放緩;二是企業(ye) 經濟效益普遍困難,對新業(ye) 務的開拓和培育需要時間,企業(ye) 自身造血能力不夠強,能夠投入技改的資金也相應受到影響;三是很多企業(ye) 麵臨(lin) 改革機製、提高活力的問題,新機製的建立將推動企業(ye) 技改從(cong) “要我改”轉變為(wei) “我要改”。
今年上半年工業(ye) 投資為(wei) 9.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3%,增速同比回落4.9個(ge) 百分點。其中,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ye) 投資比重為(wei) 40.9%,同比上升1.3個(ge) 百分點。去年全年,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ye) 投資比重也是40.9%。對這一比重,中國工業(ye) 經濟聯合會(hui) 會(hui) 長李毅中認為(wei) 不夠,因為(wei) 發達國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工業(ye) 化前後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ye) 投資的比重為(wei) 50%至60%,美國則達到69%。他建議要采取財政貼息、加速折舊等措施,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
“企業(ye) 要看到技改的效益,才有投資的動力。”龔曉峰表示,技改資金要更多發揮企業(ye) 主體(ti) 的作用,我國過剩的產(chan) 能主要是中低端的,高精尖的產(chan) 能卻嚴(yan) 重短缺,市場有需求和企業(ye) 有動力之間要形成良性循環。他建議統籌多種渠道籌措技改資金,尤其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
李毅中強調,因為(wei) 各種原因造成我國實體(ti) 經濟的利潤低下,與(yu) 虛擬經濟形成明顯的反差,導致資本的非正常流向。對此,龔曉峰也表示,上半年我國直接融資比例僅(jin) 占社會(hui) 融資比例的11.7%,而G20國家這比例為(wei) 65%至75%。要推動虛擬經濟支持實體(ti) 經濟,引導資金流向技術改造和實體(ti) 經濟。
“技改的核心是要提升企業(ye) 的自主創新能力,從(cong) 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龔曉峰說,要通過技改提高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技術競爭(zheng) 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同時,利用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機遇提升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以市場換市場,以技術換技術,把技術改造和推動企業(ye) 兼並重組、品牌建設等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