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是實現“中國製造2025 ”重要推手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日前撰文表示,通過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我國製造強國建設進程。為(wei) 此,將推進實施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建設、智能製造、工業(ye) 強基、綠色製造和高端裝備創新工程。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張峰日前表示,工信部在貫徹“互聯網+”指導意見中,工作主要定位在“兩(liang) 個(ge) 重點”和“兩(liang) 個(ge) 支撐”。這“兩(liang) 個(ge) 重點”叫推進“互聯網+”協同製造和“互聯網+”小微企業(ye) 創業(ye) 創新的融合發展。同時還有“兩(liang) 個(ge) 支撐”,這“兩(liang) 個(ge) 支撐”就是推動全社會(hui) “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滿足、跟上全社會(hui) “互聯網+”的需要。我們(men) 的基礎設施雖然說經過多年的努力,自己和自己比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和國際上的先進國家相比,包括下一步要實施“互聯網+”,這裏需要大量的資源和大量的基礎設施加以支撐,所以這作為(wei) 我們(men) 支撐的一個(ge) 重點。同樣,在支撐“互聯網+”方麵,我們(men) 還有很多的設備,比如剛才講到了“互聯網+”的器件、軟件、芯片等,也要跟得上“互聯網+”,才能夠使“互聯網+”更好地為(wei) 全社會(hui) 提供高速的寬帶基礎設施和軟硬件產(chan) 品應用的服務支撐。這是我們(men) 工作的重點。
信息技術和製造業(ye) 的深度融合將成為(wei) 未來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的製高點。要搶占這一製高點,智能製造是主攻方向,也是實現我國製造業(ye) 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實施智能製造工程,要緊密圍繞重點製造領域的關(guan) 鍵環節,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要支持產(chan) 學研用聯合攻關(guan) ,開發智能產(chan) 品和智能裝置並實現產(chan) 業(ye) 化。要在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地區、行業(ye) 和企業(ye) 中,分類實施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及應用推廣。要加快建立智能製造標準體(ti) 係和信息安全保障係統,搭建智能製造網絡係統平台。
到2020年,製造業(ye) 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試點示範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chan) 品生產(chan) 周期降低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製造業(ye) 重點領域全麵實現智能化,試點示範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chan) 品生產(chan) 周期降低50%,不良品率降低50%。
智能製造是核心
“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是:經過10年的奮鬥,到2025年,中國製造業(ye) 整體(ti) 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明顯提高,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進入世界製造強國的行列。
“‘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是創新驅動發展,主線是工業(ye) 化和信息化兩(liang) 化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製造,最終實現製造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日前在2015智能製造國際會(hui) 議上如是說,“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實現製造業(ye) 智能製造。
如今,新一輪工業(ye) 革命方興(xing) 未艾,其根本動力在於(yu) 科技創新。其中,信息技術指數級增長、數字化網絡化進步和集成式智能化創新是第三次工業(ye) 革命的三大根本動力。
互聯網能夠有效縮短信息交互的時空距離,其強大的互動性正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並推動製造業(ye) 由生產(chan) 型走向服務化。
在製造企業(ye) 中,運用最早、最好的互聯網技術之一莫過於(yu) 電子商務。距離市場最近的製造業(ye) 銷售端,把營銷渠道搬上互聯網後,不僅(jin) 豐(feng) 富了銷售渠道,拓展了銷售市場,還降低了營銷成本。如今,電子商務正從(cong) 傳(chuan) 統的交易平台向研發設計平台、生產(chan) 加工平台、物流配送平台、金融融資平台拓展和轉型,完善了生態鏈條,使企業(ye) 更具戰略競爭(zheng) 力。
不僅(jin) 如此,利用互聯網,製造企業(ye) 內(nei) 部分工正變得更加專(zhuan) 業(ye) 和精細,不同企業(ye) 的原材料供應、機器運行、產(chan) 品生產(chan) 、銷售營銷都由網絡化係統來統一調度和分派,產(chan) 業(ye) 鏈的上下遊協作也因此變得更實時化。
“與(yu) 發達製造國家相比,中國製造業(ye) 基礎的確相對較弱,但互聯網應用和創新卻更有優(you) 勢。利用中國市場多層次、規模大的特點,加快互聯網技術應用,將有效改造提升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龔曉峰說。
當前,信息化最先進的美國、製造業(ye) 最強的德國、製造業(ye) 最大的中國在各自的國家戰略中都提出了工業(ye) 4.0、工業(ye) 互聯網、互聯網等戰略,並成為(wei) 熱門話題。德國工業(ye) 4.0是立足機械製造、自動化工業(ye) 、工業(ye) 軟件等領域的優(you) 勢,基於(yu) CPS信息物理係統,在智能工廠與(yu) 智能生產(chan) 兩(liang) 個(ge) 方向展開研究;而美國工業(ye) 互聯網是基於(yu) 美國全球領先的互聯網等IT技術,通過CPS信息物理係統,最終目的是實現“再工業(ye) 化”;中國“互聯網戰略”明確指出了“以信息化與(yu) 工業(ye) 化深度融合為(wei) 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裝備等十大領域,實現中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
三個(ge) 國家的戰略側(ce) 重點不同,但聚焦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基於(yu) CPS信息物理係統的智能工廠。因此,通過底層設備的互聯互通、基於(yu) 大數據分析的決(jue) 策支持、可視化展現等技術手段,實現智能化生產(chan) 過程的管理與(yu) 控製,最終建設成智能生產(chan) 的智能工廠,這就是中國製造企業(ye) 實現工業(ye) 4.0、工業(ye) 互聯網、互聯網的突破口與(yu) 落腳點。
從(cong) 中可以看出曆史的發展一定是趨同的,而發展的方式一定是存異的,隻有保持自己特色,隻有自主獨立的發展才能找到適合方式,一味的跟在別人後麵隻能做個(ge) 模仿者。
在近兩(liang) 年,受到金融政策、項目開工和市場飽和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e) 進入新常態,行業(ye) 企業(ye) 變得冷靜了許多,開始修煉“內(nei) 功”,將產(chan) 品質量和研發而非市場營銷放在第一位,更多的企業(ye) 加強對製造業(ye) 智能化產(chan) 品的研究,以通過技術革新向市場發起挑戰,而把握時代發展脈搏,因勢利導,以時而動才能在企業(ye) 進行技術革新時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