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等傳統製造業外資流入基本為“零” “結構性拐點”孕育外資新一輪“中國機遇”

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日期:2016-04-14

(原標題:製造業(ye) 利用外資隻及服務業(ye) 一半)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外資在華正在遭遇“結構性拐點”,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年製造業(ye) 利用外資隻及服務業(ye) 一半。記者近日在多地采訪發現,製造業(ye) 在中國外資總量占比下降,但高端製造業(ye) 比重明顯上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投資大幅下降,但新型服務業(ye) 態吸引外資湧入;勞動力密集的生產(chan) 線大量轉移,但企業(ye) 總部、研發中心大幅增加。“三降三升”現象不僅(jin) 折射出新一輪“中國機遇”,也為(wei) 未來中國引資提供了新思路。

拐點一:由低端製造轉向高端製造

諾基亞(ya) 相繼關(guan) 閉其在廣東(dong) 東(dong) 莞、北京和江蘇蘇州的工廠;鬆下、大金等日資製造業(ye) 企業(ye) 將中國部分產(chan) 能回遷日本;耐克、富士康等製造業(ye) 外企在東(dong) 南亞(ya) 或印度開設新廠……

近年來,隨著國內(nei) 要素成本上升,部分製造業(ye) 外資將目光轉向成本較低的東(dong) 南亞(ya) 地區;美德等發達國家鼓勵製造業(ye) 回歸,一些外資也在回流。

商務部數據顯示,近年來製造業(ye) 在中國利用外資中比重不斷下降。去年,製造業(ye) 實際使用外資395.4億(yi) 美元,已下降到隻有服務業(ye) 的一半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鋼鐵、水泥、電解鋁、造船、平板玻璃等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外資流入基本為(wei) “零”。

在製造業(ye) 外資總體(ti) 規模下降的同時,高端製造業(ye) 占比呈上升態勢。據統計,去年,高技術製造業(ye) 利用外資增長9.5%,在製造業(ye) 吸收外資中的比重升至23.8%。

總部位於(yu) 比利時的瑪瑞斯公司,於(yu) 2014年11月在上海成立了一家三維打印技術有限公司。“產(chan) 業(ye) 轉型、創新創業(ye) 推動了中國製造業(ye) 水平的提升,這也給3D打印技術的運用帶來了廣闊的市場。”該公司總經理琴恩說。

瑪瑞斯進入中國市場後,主要向醫學及工業(ye) 領域提供3D打印軟件解決(jue) 方案。目前,已與(yu)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上海兒(er) 童醫院等合作成立研究中心,合作夥(huo) 伴達數十家。

拐點二:由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向新型服務業(ye)

過去中國吸引外資更多集中於(yu) 製造業(ye) ,外資企業(ye) 推動中國成為(wei) 世界工廠;現在服務業(ye) 吸引外資迅速增加,並後來居上成為(wei) 引資主力。

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服務業(ye) 實際使用外資771.8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7.3%,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wei) 61.1%。

作為(wei) 外資大省,江蘇省商務廳巡視員趙進說,江蘇已進入工業(ye) 化後期,正從(cong) 工業(ye) 經濟為(wei) 主向以服務經濟為(wei) 主導轉型,服務業(ye) 利用外資增長很快。在新常態下,江蘇外資要進一步轉型升級,加速發展與(yu) 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相配套的現代服務業(ye) 。今年江蘇將適時召開服務業(ye) 利用外資推進大會(hui) ,爭(zheng) 取推出更多服務業(ye) 開放政策。

服務業(ye) 外資結構也發生很大改變,新型業(ye) 態引資勢頭很猛。

廈門市商務局副局長洪本祝說,廈門服務業(ye) 合同外資增長最快的是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ye) 、商務服務業(ye) 等,同比均超過7倍;另外也有一些新的行業(ye) ,如運動、金融、養(yang) 老、醫療等在外資中占比越來越大。下降較明顯的是房地產(chan) 業(ye) ,全年廈門市房地產(chan) 業(ye) 合同利用外資僅(jin) 2351萬(wan) 美元,同比下降97.4%。

去年11月,台灣誠品書(shu) 店在大陸第一家店在蘇州金雞湖畔開業(ye) 。這個(ge) 麵積達5.6萬(wan) 平方米的綜合體(ti) ,有書(shu) 店、文具店、咖啡館、餐飲、展覽館等。該店與(yu) 全球2000多家出版社合作,帶動5萬(wan) 多種書(shu) 籍跨海交流。

“對於(yu) 中國內(nei) 地的閱讀與(yu) 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我們(men) 深具信心。”誠品總經理李介修說。

拐點三:由勞動力密集型轉向總部型

除了行業(ye) 性的調整和變化外,結構性變化也在外資企業(ye) 內(nei) 部發生。一些外資企業(ye) 將勞動力密集的生產(chan) 線進行轉移,而在中國增設企業(ye) 總部、研發中心等。

外企將企業(ye) 總部、地區總部移到中國的趨勢很明顯。以上海為(wei) 例,上海市商務委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累計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535家,“總部經濟”已成為(wei) 上海名片。

傳(chuan) 統行業(ye) 的研發中心也加速向中國轉移。據統計,目前外資在華設立研發機構超過2400家。研發輻射範圍由早期的主要針對國內(nei) 製造業(ye) ,拓展到麵向亞(ya) 洲乃至全球,一些研發中心呈現向研發總部升級的趨勢。

蘇州工業(ye) 園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韓江說,園區內(nei) 一家著名韓國電子企業(ye) 連續2年銷售收入以每年40%削減,但利潤卻以每年約10%增加。“這家企業(ye) 把勞動力密集、利潤薄的生產(chan) 線轉移到了越南,把研發中心、超薄和觸控等高端新產(chan) 品放在園區。”

“從(cong) 長期發展看,企業(ye) 向綜合成本更低的地方搬遷是個(ge) 發展規律。我們(men) 當下需要做的是,提高在東(dong) 莞的運營效率。”已在東(dong) 莞耕耘20多年的利威鞋業(ye) 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查克·吉裏思說。

利威的母公司美國布朗鞋業(ye) 擁有百年製鞋曆史,是全球最大的鞋業(ye) 貿易公司之一。近年來,東(dong) 莞在其全球布局中的角色不斷變化,最初主要集中在製造環節,現在則成為(wei) 布朗鞋業(ye) 在全球最重要的設計研發中心。

“我們(men) 幾年前關(guan) 閉了台灣辦公室,意大利設計部隻剩20多人,東(dong) 莞公司則不斷擴容,現在的600多員工來自14個(ge) 國家和地區。”盡管如此,吉裏思還是坦言,過去幾十年,企業(ye) 從(cong) 美國遷到台灣再到中國內(nei) 地,內(nei) 地現在成本也越來越高,不排除以後會(hui) 外遷到東(dong) 南亞(ya) 。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桑百川等專(zhuan) 家認為(wei) ,當前,可以深入研究外資轉型升級路徑,積極把握外資發展趨勢,通過外資技術外溢效應提升中國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水平,通過深度融入跨國公司的全球布局,鞏固和提升中國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的地位。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