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按標準淘汰落後產能 化解過剩產能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guan) 於(yu) 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6年行動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加強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動建設質量強國。通知還要求,加強質量整治淘汰落後產(chan) 能和化解過剩產(chan) 能,在煤炭、鋼鐵、電解鋁、石油化工等高能耗、高汙染行業(ye) 嚴(yan) 格執行生產(chan) 許可及其他行業(ye) 準入製度,按標準淘汰落後產(chan) 能和化解過剩產(chan) 能。
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6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國辦發〔2016〕1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6年行動計劃》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men) ,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2016年4月4日
(此件公開發布)
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6年行動計劃
為(wei) 貫徹落實《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和實施《中國製造2025》,明確2016年工作重點,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wei) 中心,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加強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動建設質量強國,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增強質量和品牌提升的動力
(一)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以空氣淨化器、電飯煲、智能馬桶蓋、智能手機、玩具、兒(er) 童及嬰幼兒(er) 服裝、廚具、家具等消費者普遍關(guan) 注的消費品為(wei) 重點,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zhuan) 項行動,組織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工程,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突出抓好輸非商品、輸中東(dong) 商品、跨境電商產(chan) 品質量提升。實施出口食品競爭(zheng) 力提升工程。在重點領域開展服務業(ye) 質量提升專(zhuan) 項行動。依托“重大新藥創製”專(zhuan) 項,推進新藥研發質量與(yu) 品牌提升。開展提升醫療質量專(zhuan) 項工作。開展售後服務質量對比提升活動,發布京津冀地區城市公共服務質量監測報告。結合物流業(ye) “降本增效”專(zhuan) 項行動,全麵提升物流服務水平。推動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強化服務質量,加大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力度。開展車用汽柴油產(chan) 品質量提升行動。開展含揮發性有機物塗料質量標準提升行動。(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衛生計生委、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銀監會(hui) 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大力提高勞動者職業(ye) 技能和質量素養(yang) 。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xing) 計劃。促進培養(yang) 高級技能人才。實施企業(ye) 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為(wei) 中小企業(ye) 培養(yang) 專(zhuan) 門人才。組織開展農(nong) 民工職業(ye) 技能提升計劃“春潮行動”。鼓勵引導企業(ye) 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開展質量素養(yang) 提升行動,塑造精益求精、追求質量的工匠精神。推進旅遊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旅遊從(cong) 業(ye) 人員服務質量。(教育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質檢總局、旅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積極推動質量技術創新。圍繞汽車、高檔數控機床、軌道交通裝備、大型成套技術裝備等重點領域,開展質量攻關(guan) ,攻克一批影響質量提升的關(guan) 鍵共性質量技術。建立工業(ye) 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庫,加大對製造業(ye) 企業(ye) 質量技術改造的支持、引導力度。在重點工業(ye) 領域,推廣可靠性設計、試驗與(yu) 驗證以及可製造性設計等先進質量工程技術。廣泛開展質量改進、質量攻關(guan) 等多種形式的群眾(zhong) 性創新活動,推動質量技術萬(wan) 眾(zhong) 創新。(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資委、質檢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鼓勵采用先進的管理製度和先進標準。支持開展質量現場診斷、質量標杆經驗交流、質量管理小組、質量信得過班組等活動,提升企業(ye) 質量管理水平。在各類組織中,推廣應用中國質量獎獲獎者的質量管理方法和模式。推行企業(ye) 產(chan) 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製度,建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出台實施指南。推動團體(ti) 標準試點工作,激發社會(hui) 團體(ti) 組織和企業(ye) 參與(yu) 先進標準製定的積極性。製定海洋觀測裝備、海洋能發電裝置質量管理辦法及管理程序。(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質檢總局、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大力推動品牌建設。製定質量品牌“十三五”規劃。完善品牌國家標準體(ti) 係,指導企業(ye) 加強品牌建設。主導製定品牌評價(jia) 的國際標準,推動中國品牌走出去。繼續做好工業(ye) 企業(ye) 品牌培育、產(chan) 業(ye) 集群品牌培育試點示範工作。做大做強中國環境標誌。支持發展無公害農(nong) 產(chan) 品、綠色食品、有機農(nong) 產(chan) 品。打造一批安全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和食品品牌。打造一批檢驗檢測認證知名品牌。推進農(nong) 業(ye) 、製造業(ye) 、服務業(ye) 企業(ye) 品牌培育能力建設。實施出口食品競爭(zheng) 力提升工程。對品牌建設工作取得突出成績的中央企業(ye) 授予“品牌建設特別獎”。組織開展中央企業(ye) 品牌建設工作專(zhuan) 題研討交流。推進商標品牌戰略實施,提高商標公共服務水平。(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農(nong) 業(ye) 部、國資委、工商總局、質檢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優(you) 化質量和品牌提升的環境
(六)加強質量整治淘汰落後產(chan) 能和化解過剩產(chan) 能。在煤炭、鋼鐵、電解鋁、石油化工等高能耗、高汙染行業(ye) 嚴(yan) 格執行生產(chan) 許可及其他行業(ye) 準入製度,按標準淘汰落後產(chan) 能和化解過剩產(chan) 能。依法嚴(yan) 厲打擊質量違法和侵權盜版行為(wei) ,推進知識產(chan) 權執法維權“護航”專(zhuan) 項行動、“質檢利劍”行動、“2016紅盾網劍專(zhuan) 項行動”、農(nong) 資打假“綠劍護農(nong) ”行動、“紅盾護農(nong) ”行動、“紅盾質量維權”行動、中國製造海外形象維護“清風”行動。實施百項能效標準推進工程,推進工業(ye) 產(chan) 品綠色設計。堅持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專(zhuan) 項整治與(yu) 日常執法監管相結合,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執法及成品油市場監管,嚴(yan) 打重罰非法添加、製假售假、私屠濫宰等違法犯罪行為(wei) 。開展醫療器械專(zhuan) 項整治活動。深化食品藥品重點領域專(zhuan) 項整治,嚴(yan) 打行業(ye) 潛規則。開展涉假重點區域和農(nong) 村地區食品安全專(zhuan) 項整治。強化國際警務交流合作,嚴(yan) 厲打擊跨國、跨境製假售假犯罪。推廣高效鍋爐,實施鍋爐節能環保改造,整治落後燃煤小鍋爐。推進政府綠色采購和綠色印刷。(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環境保護部、農(nong) 業(ye) 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知識產(chan) 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強重點領域質量安全監管。突出對重點行業(ye) 、領域中央企業(ye) 的質量安全監督,堅決(jue) 防範和遏製質量安全事故。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chang) 製度。加快推進重要產(chan) 品追溯體(ti) 係建設,強化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與(yu) 風險控製。推進學校食堂及飲用水設施建設,加大學校食品安全督查力度。嚴(yan) 查日用品領域產(chan) 品質量違法行為(wei) 。深入開展工程質量治理兩(liang) 年行動。在重點領域宣傳(chuan) 推行設備監理製度。組織開展節水產(chan) 品及農(nong) 村飲用水安全產(chan) 品抽查。組織開展公路水運工程建設重點項目質量安全綜合督查和隧道工程安全專(zhuan) 項督查。開展交通運輸重點產(chan) 品質量監督抽查。加強對重點食品、重點區域、重點問題和大型食品企業(ye) 的監管,切實抓好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專(zhuan) 項整治和綜合治理工作,深入排查安全隱患,全麵規範生產(chan) 經營行為(wei) ,全力保障人民群眾(zhong) “舌尖上的安全”。督促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加強遊覽安全管理,防範事故發生。組織開展林產(chan) 品質量監測工作。開展庫存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工作。開展口岸傳(chuan) 染病風險評估,提升口岸公共衛生風險管理水平。繼續加強禽流感傳(chuan) 染病防控工作。開展進口食品“清源”行動。開展電梯安全攻堅,進一步提升電梯安全水平。(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商務部、國資委、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林業(ye) 局、旅遊局、糧食局、鐵路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快質量誠信體(ti) 係建設。建設完善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歸集、整合包括產(chan) 品質量、知識產(chan) 權、水利工程、公路水運、涉旅企業(ye) 、進出口食品境外生產(chan) 企業(ye) 等在內(nei) 的信用信息,實施信息信用共享交換。優(you) 化“信用中國”網站,推動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詢。開展國家產(chan) 品質量信用信息數據采集工作,實施省級質量信用檔案數據庫建設試點。建設知識產(chan) 權係統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立水利質量管理信息係統,開展2016年度水利建設市場主體(ti) 信用評價(jia) ,開展“東(dong) 北四省區節水增糧行動計劃”項目質量調查評價(jia) 。建成並運行“農(nong) 安信用”頻道,推進主要農(nong) 資產(chan) 品追溯體(ti) 係建設,開展種子、水產(chan) 行業(ye) 信用評價(jia) 。開展全國公路水運建設市場主體(ti) 信用評價(jia) ,治理工程設計變更違規行為(wei) 和圍標串標問題。推進“商務誠信建設重點推進行動計劃”。建立涉旅企業(ye) 不誠信行為(wei) 記錄機製,公布旅遊經營服務不良信息記錄。建設進口食品境外生產(chan) 企業(ye) 質量信用體(ti) 係試點,完善追溯信息共享。出台《電子商務企業(ye) 信用信息共享規範》,編寫(xie) 《中國電子商務信用報告》。(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nong) 業(ye) 部、商務部、人民銀行、質檢總局、知識產(chan) 權局、旅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加快構建質量和品牌社會(hui) 共治機製。組織開展2016年全國“質量月”活動,推動全社會(hui) 著力提升質量、培育品牌。強化知識產(chan) 權維權援助舉(ju) 報投訴信息平台建設,完善維權援助舉(ju) 報投訴案件網上受理、案件移送、信息反饋等製度。對農(nong) 村市場、學校食堂和食品安全開展聯合督查。在與(yu) 社會(hui) 公眾(zhong) 安全密切相關(guan) 的領域,探索產(chan) 品質量安全強製責任保險試點。構建電梯安全社會(hui) 治理機製,加強重點行業(ye) 領域電梯安全工作。結合“一帶一路”戰略,推動行業(ye) 協會(hui) 、企業(ye) 開展中國品牌海外宣傳(chuan) 推廣活動。(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水利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知識產(chan) 權局、旅遊局、保監會(hui) 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加強質量工作考核。深入開展省級人民政府質量工作考核,完善考核指標體(ti) 係,進一步強調質量、品牌考核內(nei) 容,科學製定考核方案,推動用好考核結果,抓好整改落實。指導地方政府將質量工作納入市縣績效考核範圍。開展消費者保護考核評價(jia) 工作,督促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切實履行主體(ti) 責任。組織做好2015-2016年度水利建設質量工作考核。(全國質量工作部際聯席會(hui) 議成員單位、銀監會(hui) 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發揮新聞媒體(ti) 的宣傳(chuan) 監督作用。宣傳(chuan) 一批重視質量、產(chan) 品可靠的典型企業(ye) 和優(you) 秀品牌,增進公眾(zhong) 對中國質量的信心。結合質量整治專(zhuan) 項行動,組織新聞媒體(ti) 曝光重大質量違法行為(wei) 和質量安全問題,發揮負麵典型警示教育作用。加強網絡銷售產(chan) 品、金融消費品、電子信息產(chan) 品等質量安全監管報道。組織開展“金融知識進萬(wan) 家”銀行業(ye) 金融知識宣傳(chuan) 服務月活動。開展國門生物安全宣傳(chuan) 活動。(中央宣傳(chuan) 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銀監會(hui) 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培育質量和品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十二)推動外貿優(you) 進優(you) 出。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實現“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降低企業(ye) 進出口成本,加快通關(guan) 速度。創新服務外包檢驗監管模式,對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ye) 務所需的進出口工業(ye) 產(chan) 品提供通關(guan) 便利。加快培育新型貿易方式,做好對跨境電商出口貿易的扶持。實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貿區戰略,推進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RCEP)談判工作。推進自主品牌出口增長計劃。(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guan) 總署、質檢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促進電子商務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指導電子商務生產(chan) 企業(ye) 改進生產(chan) 工藝,提高標準執行力。完善電子商務產(chan) 品質量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實現信息融合共享。推動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加強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行為(wei) 治理的意見》(國辦發〔2015〕77號)。加強對跨境網絡交易中郵遞、快件渠道的監管,嚴(yan) 厲打擊利用電子商務平台以及跨境電子商務中郵遞、快遞渠道實施的走私違法活動和通過“螞蟻搬家”等方式進出口侵權假冒商品的違法行為(wei) 。製定《電子商務產(chan) 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完善“風險監測、網上抽查、源頭追溯、屬地查處、信用管理”機製。發揮電商產(chan) 品執法打假維權協作網作用,嚴(yan) 查電商產(chan) 品質量違法案件。在電商平台試點推廣互聯網“過濾”技術,構建網絡銷售產(chan) 品質量的“防火牆”。打擊售假、虛假宣傳(chuan) 和侵權盜版的網站。(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guan) 總署、質檢總局、知識產(chan) 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夯實質量和品牌提升的基礎
(十四)完善法律法規體(ti) 係。開展質量促進法等立法研究。推動開展標準化法、計量法、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法、藥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推動《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辦法》出台。修訂完善學校食堂與(yu) 學生集體(ti) 用餐衛生管理規定。指導地方積極開展質量促進立法工作。編製《強製性國家標準管理辦法》。製定《醫療質量管理辦法》,編寫(xie) 2016年國家醫療質量管理安全報告。(教育部、農(nong) 業(ye) 部、衛生計生委、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糧食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充分發揮質量技術基礎的支撐作用。出台《關(guan) 於(yu) 加強裝備製造業(ye) 標準國際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中國裝備標準走出去名錄,開展優(you) 勢裝備製造業(ye) 技術標準的翻譯、發布、推廣以及國際對標工作。推動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工作,開展海洋國際標準研究和計量質量控製工作,啟動實施農(nong) 藥殘留標準製修訂計劃,完善鐵道行業(ye) 技術標準體(ti) 係,優(you) 化交通運輸標準體(ti) 係,開展旅遊標準化試點示範工作。加強國家計量科技創新基地和共享服務平台建設。製定和實施《誠信計量體(ti) 係建設行動計劃(2016—2020年)》。推進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計量互認,推動計量標準、裝備、服務走出去。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清真認證、有機認證和注冊(ce) 等領域國際合作。實施自貿區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製度改革試點。開展中國環境標誌產(chan) 品、環保產(chan) 品和“綠色之星”認證。(科技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nong) 業(ye) 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旅遊局、海洋局、鐵路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加強質量和品牌教育及文化建設。圍繞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開展企業(ye) 誠信宣傳(chuan) 教育,推動各類經營者提升質量誠信和品牌保護意識。推進質量和品牌相關(guan) 學科建設,支持高校自主設置質量品牌相關(guan) 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加快與(yu) 質量品牌相關(guan) 的人才培養(yang) 。舉(ju) 辦2016年全國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開展消費品質量安全“進社區、進學校、進鄉(xiang) 鎮”消費者教育活動,增強全社會(hui) 消費品質量安全意識。(中央宣傳(chuan) 部、教育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質檢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實施質量和品牌提升工程
(十七)實施質量和品牌重點工程。把質量提升、培育品牌作為(wei) 重要內(nei) 容,啟動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品牌價(jia) 值評價(jia) ,實施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智能製造工程、工業(ye) 強基工程、綠色製造工程和高端裝備創新工程。(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實施質量和品牌標杆對比提升工程。深入開展全國創建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示範城市、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縣、質量安全示範區創建活動。推進林業(ye) 標準化示範企業(ye) 、示範基地建設。開展企業(ye) 品牌培育、產(chan) 業(ye) 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示範等活動,提升企業(ye) 品牌培育能力和產(chan) 業(ye) 集群區域品牌建設水平。開展全國旅遊服務質量標杆單位遴選活動。(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農(nong) 業(ye) 部、質檢總局、林業(ye) 局、旅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質量、品牌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結合本地實際,參照以上工作安排和部門分工,製定本地區的具體(ti) 工作方案,細化任務,明確時限和要求,逐級落實責任,確保完成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