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促進建材工業(ye) 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
國辦發〔2016〕3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建材工業(ye) 是重要的原材料產(chan) 業(ye) 。近年來,我國建材工業(ye) 規模不斷擴大,結構逐步優(you) 化,創新、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民生改善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要看到,受經濟增速回落、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建材工業(ye) 增速放緩、效益下降、分化加劇,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ye) 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部分適應生產(chan) 消費升級需要的產(chan) 品缺乏,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促進工業(ye) 穩增長和建設製造強國的決(jue) 策部署,推動建材工業(ye) 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ti) 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麵貫徹黨(dang) 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hui) 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按照“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抓住產(chan) 能過剩、結構扭曲、無序競爭(zheng) 等關(guan) 鍵問題,在供給側(ce) 截長補短、壓減過剩產(chan) 能,有序推進聯合重組,改善企業(ye) 發展環境,增強企業(ye) 創新能力,擴大新型、綠色建材生產(chan) 和應用,積極開展國際產(chan) 能合作,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和組織結構,有效提高建材工業(ye) 的質量和效益。
(二)基本原則。堅持市場主導。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jue) 定性作用,利用市場倒逼機製壓減過剩產(chan) 能,優(you) 化供給結構,增加有效供給,促進優(you) 勝劣汰。
堅持企業(ye) 主體(ti) 。激發企業(ye) 活力和創造力,發揮骨幹優(you) 勢企業(ye) 的示範帶頭作用,創新經營模式和業(ye) 態。尊重企業(ye) 主體(ti) 地位,由企業(ye) 自主決(jue) 策、自願參與(yu) 聯合重組。
堅持政策引導。健全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嚴(yan) 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強製性標準,依法依規化解過剩產(chan) 能。完善支持政策,增強行業(ye) 和企業(ye) 的內(nei) 生發展動力。
堅持統籌協調。發揮部門合力,創新工作機製,加強產(chan) 業(ye) 政策與(yu) 相關(guan) 政策的協同。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扶持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提升建材工業(ye) 整體(ti) 發展水平。
(三)目標任務。到2020年,再壓減一批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chan) 能,產(chan) 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區間;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chan) 量排名前10家企業(ye) 的生產(chan) 集中度達60%左右;建材產(chan) 品深加工水平和綠色建材產(chan) 品比重穩步提高,質量水平和高端產(chan) 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建材工業(ye) 效益好轉,水泥、平板玻璃行業(ye) 銷售利潤率接近工業(ye) 平均水平,全行業(ye) 利潤總額實現正增長。
二、壓減過剩產(chan) 能
(四)嚴(yan) 禁新增產(chan) 能。2020年底前,嚴(yan) 禁備案和新建擴大產(chan) 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設項目;2017年底前,暫停實際控製人不同的企業(ye) 間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chan) 能置換。《國務院關(guan) 於(yu) 化解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印發後核準或備案的項目,凡是未按規定開展產(chan) 能置換導致新增產(chan) 能的,要嚴(yan) 肅查處,國土、環保、質檢等部門和金融機構一律不予支持。對國發〔2013〕41號文件印發前的水泥違規項目,未經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公告、認定或明確由地方視情處理的,停止生產(chan) 許可受理,已受理的一律不予許可;存在落後設備、工藝、違規產(chan) 能以及生產(chan) 淘汰類產(chan) 品的,一律不予受理、不予許可。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或危險廢物、電石渣等固廢伴生水泥項目,必須依托現有新型幹法水泥熟料生產(chan) 線進行不擴產(chan) 能的改造。新上工業(ye) 玻璃項目,熔窯能力超過150噸/天的,應依托現有平板玻璃生產(chan) 線進行技術改造。嚴(yan) 防借開展協同處置、發展工業(ye) 玻璃之名建設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chan) 能的項目。
(五)淘汰落後產(chan) 能。汙染物排放達不到要求或超總量排汙的,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情節嚴(yan) 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ye) 、關(guan) 閉。能耗超限額的,應在6個(ge) 月內(nei) 整改達標;確需延長整改期限的,經申請可延長不超過3個(ge) 月的期限;逾期仍不達標的,依法關(guan) 停退出。依法查處生產(chan) 、銷售不符合國家強製性標準水泥產(chan) 品和無生產(chan) 許可證生產(chan) 、銷售水泥產(chan) 品的違法行為(wei) 。產(chan) 品質量達不到國家強製性標準的,依法查處並責令停產(chan) 整改,6個(ge) 月內(nei) 未整改或整改仍不達標的,依法關(guan) 停退出。安全生產(chan) 標準化和安全生產(chan) 條件達不到要求的,應立即停產(chan) 整改,6個(ge) 月內(nei) 未整改或整改仍不達標的,依法關(guan) 停退出。使用《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淘汰類工藝技術與(yu) 裝備的產(chan) 能,要立即關(guan) 停退出。
(六)推進聯合重組。支持優(you) 勢企業(ye) 搭建產(chan) 能整合平台,利用市場化手段推進聯合重組,整合產(chan) 權或經營權,優(you) 化產(chan) 能布局,提高生產(chan) 集中度,並結合聯合重組、技術改造,優(you) 化生產(chan) 要素配置,主動壓減競爭(zheng) 乏力的過剩產(chan) 能。已獲許可的建材企業(ye) 並購重組且不涉及搬遷的,辦理生產(chan) 許可證時,免予企業(ye) 實地核查;已獲許可的建材企業(ye) 被並購重組後,企業(ye) 名稱、生產(chan) 條件、產(chan) 能未發生變化的,經產(chan) 品檢驗合格後,直接換發許可證。支持企業(ye) 根據市場需求,創新業(ye) 態和商業(ye) 模式,主動退出綜合成本高、生產(chan) 效率低的產(chan) 能,增強盈利能力。在具備條件的地方開展試點,支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ye) 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壓減過剩產(chan) 能、實現脫困發展。
(七)推行錯峰生產(chan) 。在采暖地區的采暖期全麵試行水泥熟料(含利用電石渣)錯峰生產(chan) ,縮短水泥熟料裝置運轉時間,壓減采暖地區熟料產(chan) 能,同時有效避免水泥熟料生產(chan) 排放與(yu) 取暖鍋爐排放疊加,減輕采暖期大氣汙染。其他地區水泥熟料裝置在春節期間和酷暑伏天也應錯峰生產(chan) 。對不宜臨(lin) 時停產(chan) 的平板玻璃生產(chan) 線,倡導通過行業(ye) 自律按一定比例降低負荷、合理限產(chan) 。
三、加快轉型升級
(八)提升水泥製品。停止生產(chan) 32.5等級複合矽酸鹽水泥,重點生產(chan) 42.5及以上等級產(chan) 品。加快發展專(zhuan) 用水泥、砂石骨料、混凝土摻合料、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水泥製品和部件化製品。積極利用尾礦廢石、建築垃圾等固廢替代自然資源,發展機製砂石、混凝土摻合料、砌塊牆材、低碳水泥等產(chan) 品。發展鎂質膠凝材料等新型膠凝材料。
(九)發展高端玻璃。提高建築節能標準,推廣應用低輻射鍍膜(Low—E)玻璃板材、真(中)空玻璃、安全玻璃、個(ge) 性化幕牆、光伏光熱一體(ti) 化玻璃製品,以及適應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需要的節能門窗等產(chan) 品。積極發展建築用防火玻璃板材、電致變色玻璃等新產(chan) 品,結合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和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開發農(nong) 業(ye) 種植和觀光大棚所需的結構功能一體(ti) 化玻璃板材及製品。
(十)提高陶瓷品質。從(cong) 政府投資項目和公共建築入手,推廣薄型化的陶瓷磚以及節水、輕量的衛浴潔具等綠色建材產(chan) 品,促進綠色消費。加強產(chan) 品設計和關(guan) 鍵零配件研發,開發多功能產(chan) 品、智能家居等用品,提升產(chan) 品技術含量和藝術性,促進陶瓷產(chan) 品智能化、多功能化,更好滿足個(ge) 性化消費需求。
(十一)推廣新型牆材。發展本質安全、節能環保、輕質高強的牆體(ti) 和屋麵材料、外牆保溫材料,以及結構與(yu) 保溫裝飾一體(ti) 化外牆板。推進疊合樓板、內(nei) 外牆板、樓梯陽台、廚衛裝飾等構配件工廠化生產(chan) 。引導利用可再生資源製備新型牆體(ti) 材料,支持利用農(nong) 作物秸稈、竹纖維、木屑等開發生物質建材,發展生物質纖維增強的木塑、鎂質建材等產(chan) 品。加快推廣應用水性塗料、膠黏劑及高分子防水材料、密封材料、熱反射膜、管材等產(chan) 品。
(十二)開發新型材料。以石墨、高嶺土、膨潤土、矽藻土等非金屬礦精深加工為(wei) 重點,加大在礦物均化、提純、超細磨粉、分級級配、表麵改性等方麵攻關(guan) 力度,大力發展基於(yu) 非金屬礦物,用於(yu) 節能防火、填充塗敷、環保治理、儲(chu) 能保溫的礦物功能材料。加快推進玻璃纖維、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以及玻璃基板、光纖預製棒、高壓電瓷、陶瓷分離膜、閃爍晶體(ti) 、激光晶體(ti) 等先進無機非金屬產(chan) 品的首批次示範應用,加大推廣應用力度,擴大新材料產(chan) 業(ye) 規模。
(十三)改善技術裝備。開展協同攻關(guan) ,大力開發纖維增強樹脂基複合材料、高端玻璃及製品、精細陶瓷前驅體(ti) 及陶瓷粉體(ti) 、人工晶體(ti) 材料等生產(chan) 、檢測專(zhuan) 用裝備,提高裝備控製精度、自動化水平和生產(chan) 工藝穩定性,提升產(chan) 品質量和合格率。針對細分市場,加快推進產(chan) 品品種規格係列化、生產(chan) 過程柔性化,更好滿足差異化需求。加強標準化建設,堅持產(chan) 學研用相結合,立足產(chan) 業(ye) 化生產(chan) 和應用需要,建立完善新材料的基礎標準、方法標準和產(chan) 品標準。
四、促進降本增效
(十四)綠色智能發展。加大對無組織排放治理力度,支持企業(ye) 向特色園區集聚,鼓勵園區加快燃料升級,有條件的企業(ye) 實施“煤改氣”、“煤改電”,集中使用清潔能源。開發推廣玻璃熔窯高效燃燒、餘(yu) 熱利用技術以及陶瓷窯爐脫硫脫硝除塵綜合治理、原料幹法製粉和連續球磨等技術,提高能源梯級利用水平。推廣無鉻耐火材料。平板玻璃企業(ye) 要嚴(yan) 格限製高硫石油焦燃料。鼓勵整合玻璃用矽砂、石英砂和砂石骨料用尾礦、廢石等資源,提高綜合利用水平。推進智能化生產(chan) ,建設廠區物聯網,在搬運、碼垛等重複操作工段推廣“機器代人”,加強對產(chan) 品質量、汙染物排放、能耗等關(guan) 鍵參數的可視化管理,提高質量效益。
(十五)支持企業(ye) 創新。支持企業(ye) 開展清潔能源開發替代、清潔生產(chan) 和資源綜合利用、智能製造、新材料開發、產(chan) 品深加工等轉型升級改造。支持企業(ye) 加快推進高性能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和礦物功能材料的產(chan) 業(ye) 化,著力提高關(guan) 鍵材料保障能力,更好滿足下遊產(chan) 業(ye) 需求。發布建材工業(ye) 鼓勵推廣應用的技術和產(chan) 品目錄,並據此對建材工業(ye) 節能減排、產(chan) 品升級換代、提升質量效益等項目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
(十六)實施品牌戰略。發揮優(you) 勢企業(ye) 的主導作用,以品牌、管理和營銷網絡為(wei) 紐帶,促進業(ye) 態和商業(ye) 模式創新,提高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深化“互聯網+”在產(chan) 品設計、製造、銷售、管理等環節的應用,打造電子商務平台和專(zhuan) 業(ye) 物流網絡配送體(ti) 係。加強品牌培育、宣傳(chuan) 與(yu) 推介,加快本土品牌建設,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逐步在廚衛、家居等消費產(chan) 品領域培育世界知名品牌。
(十七)開展產(chan) 能合作。按照風險可控、商業(ye) 可持續原則,支持有意願的企業(ye) 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建材項目,開展國際產(chan) 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積極開展商標等知識產(chan) 權政策培訓,搭建具有針對性的服務平台,建立商標、版權、商業(ye) 秘密等“一站式”服務體(ti) 係,指導企業(ye) 進行商標保護維權。根據國際產(chan) 能合作需要,支持企業(ye) 參與(yu) 國際標準製修訂,加大建材領域中國標準外文版翻譯力度,通過產(chan) 品、裝備和投資帶動中國標準“走出去”。
五、完善支持政策
(十八)優(you) 化產(chan) 業(ye) 政策。落實促進綠色建材生產(chan) 和應用行動方案,開展綠色建材評價(jia) ,發布綠色建材產(chan) 品目錄。研究修訂水泥產(chan) 品標準,製修訂混凝土產(chan) 品標準、混凝土摻合料產(chan) 品標準和專(zhuan) 用水泥標準。加快製定協同處置固廢伴生水泥產(chan) 品汙染控製標準。落實水泥產(chan) 品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you) 惠政策,促進節能減排。
(十九)加大金融支持。落實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對化解過剩產(chan) 能、實施兼並重組以及有前景、有效益的建材企業(ye) ,按照風險可控、商業(ye) 可持續原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對違規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chan) 能的企業(ye) 停止貸款。通過提供並購貸款、並購票據等方式拓展融資渠道,支持各類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建材企業(ye) 並購重組。探索由大型骨幹水泥企業(ye) 和平板玻璃企業(ye) 按照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聯合設立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專(zhuan) 項資金,專(zhuan) 門用於(yu) 獎補主動退出的產(chan) 能。
(二十)嚴(yan) 格執法監督。省級人民政府有關(guan) 部門要盡快完善並公開本地區水泥、平板玻璃行業(ye) 建設項目庫;對國發〔2013〕41號文件印發後核準備案、點火投產(chan) 的項目,要逐條注明具體(ti) 情況;對隱瞞信息或違規建設的項目,一經舉(ju) 報並查證屬實,將予以公告,並追究相關(guan) 責任。建材企業(ye) 應依法安裝在線監控係統並與(yu) 環保部門聯網,主動披露環保相關(guan) 信息。管理節能工作的部門要加強對水泥企業(ye) 單位產(chan) 品能耗限額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依法處理違反強製性節能標準的行為(wei) 。對水泥行業(ye) 實行基於(yu) 能耗限額標準的階梯電價(jia) 政策。質檢部門要加大建材產(chan) 品抽檢力度,對產(chan) 品質量不達標的,依法責令整改並予通報;對無證生產(chan) 水泥的,依法責令停產(chan) 、處罰並向社會(hui) 公告。嚴(yan) 格安全生產(chan) 監督執法,依法查處不具備安全生產(chan) 條件的建材企業(ye) ,及時公布建材企業(ye) 安全生產(chan) 不良記錄“黑名單”信息。
(二十一)發揮協會(hui) 作用。完善行規行約,加強行業(ye) 自律,引導企業(ye) 遵規守法、規範經營,誠實守信、公平競爭(zheng) 。發揮有關(guan) 協會(hui) 熟悉行業(ye) 、貼近企業(ye) 的優(you) 勢,支持企業(ye) 推進兼並重組,促進企業(ye) 主動去產(chan) 能,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幫助企業(ye) 加強和改進管理。加強對行業(ye) 關(guan) 鍵、共性問題的研究,反映企業(ye) 訴求,反饋政策落實情況,提出相關(guan) 政策建議。
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改革創新精神,合力推進建材工業(ye) 穩增長、調結構、轉型升級、降本增效工作。省級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製定具體(ti) 方案,切實抓好組織落實。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會(hui) 同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質檢總局等部門加強對地方的督促指導,有關(guan) 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抓緊完善配套政策,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國務院辦公廳
2016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