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證券:供給側改革調研紀要之水泥篇

來源:興業證券 發布日期:2016-08-10

短期來看,水泥價(jia) 格在暴雨及G20引起的華東(dong) 供需邊際改善和企業(ye) 盈利訴求帶動下出現全麵、快速上漲,且4季度需求將更好,漲價(jia) 有望持續並向北方等地區擴散,行業(ye) 基本麵向上拐點確立;長期來看,水泥供給側(ce) 改革開始向行政化手段傾(qing) 斜,去產(chan) 能正在加速推進,而市場對於(yu) 水泥供給側(ce) 改革關(guan) 注低,存在較大的預期差。我們(men) 上周調研了長江流域某非上市水泥公司,集調研精華供投資者參考。

該水泥公司情況:地處江蘇,年產(chan) 水泥900萬(wan) 噸,擁有2條5000t/d、1條2500t/d新型幹法水泥生產(chan) 線,屬於(yu) 行業(ye) 中型水平,未上市。

【供需】7月雨季和G20限產(chan) 共同壓縮水泥需求到9月份之後,四季度迎來旺季。受G20影響,8月中下旬開始至到9月6號,華東(dong) 區域(特別是杭州、上海、南京)窯不能開、水泥停產(chan) ,裝機工地不能施工、工程量大幅減少。

首先,供需兩(liang) 端短期均受限,但對供給的影響更大一些,工期還是要趕的,需求後移但不會(hui) 停,可能在9月份之後集中釋放。該公司下遊需要主要來自於(yu) 房地產(chan) ,公司預計這塊的需求會(hui) 較平穩或略有增長,畢竟南京房企的拿地熱情、管樁和新開工數據都不錯。

其次,包括國內(nei) 最大水泥龍頭(簡稱H)在內(nei) 的企業(ye) 都在探索新的需求增量,H市場部正在調研包括南京在內(nei) 的試點城市管廊和水利項目,這對水泥公司而言是比較穩定的需求增量,公司也在拓展中,不過暫未在南京看到相關(guan) 項目公司啟動。

【價(jia) 格和盈利】長三角區域水泥漲價(jia) 條件已經具備,企業(ye) 補利潤動力足,提價(jia) 60-70元/噸可期。經曆了7月淡季(雨季影響運輸)後,8月需求若能略有增長,企業(ye) 就有恢複價(jia) 格補利潤的動力,但關(guan) 鍵在於(yu) 龍頭企業(ye) H的配合,當前H已經鬆口,其它企業(ye) 在等待突圍時機,企業(ye) 間抱團取暖意願更加明顯。8月2號,沿江熟料價(jia) 格已經上調20元至190-200元/噸(含稅),而水泥也在醞釀漲價(jia) 中,個(ge) 別水泥企業(ye) 已經開始有5-10塊錢的微調。公司預計傳(chuan) 統9月旺季可以提價(jia) 至略有盈餘(yu) 水平,在H的配合下,這一輪漲價(jia) 可以提60-70元/噸。

【供給側(ce) 改革】不同區域去產(chan) 能進度有差異。

1)長江流域還未開始討論去產(chan) 能的任務安排。該區域情況特殊,市場化比較成熟,區域間運輸方便(江西、湖北、重慶的產(chan) 能都可以在3-7天內(nei) 運過來),更不容易坐下來討論去產(chan) 能。

2)四川已經開始部署去產(chan) 能任務。

3)京津冀區域龍頭合並是供給側(ce) 改革的典範。

4)吉林地區試點去產(chan) 能已經被工信部批複,提出了明確的產(chan) 能淘汰目標和集中度要求,畢竟吉林地區市場化手段去產(chan) 能效果並未如大家所期許,這是行政介入水泥行業(ye) 去產(chan) 能的星星之火。

如何去產(chan) 能?水泥行業(ye) 存在兩(liang) 重過剩,水泥過剩和熟料過剩。熟料集中度可以進一步提高,通過企業(ye) 間兼並重組、淘汰2500噸以下產(chan) 能、淘汰32.5水泥等方式。集中度提高後,大企業(ye) 通過不向外供應熟料或者高價(jia) 賣熟料的方式擠壓粉磨站。

這是一個(ge) 方法,但很難保證持續性,供給側(ce) 改革也可以再向上遊走一步,控製炸藥和礦石開采量。這個(ge) 辦法更直接,行政幹預更強,效果也會(hui) 更顯著些。

現在長江流域看到的積極變化是:有些小粉磨站已經開始在轉型其他方向了,不磨熟料改磨脫硫粉,不過這些小粉磨站的轉型比較容易,但複工也容易。

大部分熟料企業(ye) 是不願意主動退出的。首先,受限於(yu) 投資回報率不高或者原有商業(ye) 模式思維,他們(men) 沒有更好的實業(ye) 投資方向,金峰水泥同時投資了上海的酒店,盤固水泥開發了旅遊度假村,成果一般,華東(dong) 第三產(chan) 業(ye) 發達地區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區域。第二,被拖垮的企業(ye) 多是資金鏈出了問題,隻要企業(ye) 控製好賬款,還是可以維持正常生產(chan) 和現金周轉的,銀行也接受他們(men) 的承兌(dui) 匯票,不考慮前期投入的話,目前仍有超過6%的投資回報率,企業(ye) 抱著一種好死不如賴活的心態。

【海外經驗】企業(ye) 合並是行業(ye) 趨勢,海外經驗中也借助了行政手段,去產(chan) 能過程中也有小企業(ye) 存活下來了。台灣去產(chan) 能經驗最後保留了2大3小5家公司,這種競爭(zheng) 格局已經持續8年了,其中,2大(台泥和亞(ya) 泥的市占率達到80%,3小(新大水泥、環球水泥和幸福水泥)的市占率有20%,台灣水泥工會(hui) 起到了一定的主導作用,對內(nei) 劃分各家銷量範圍,多餘(yu) 產(chan) 能隻允許出口不允許內(nei) 部惡性競爭(zheng) ,小水泥廠定價(jia) 略低;對外協同抵製產(chan) 能輸入。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