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 有效滿足多目標需求
“去產(chan) 能”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目前中國處於(yu) 很典型的城市化、工業(ye) 化進程背景下,具有經濟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大國所具有的產(chan) 業(ye) 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重工業(ye) 主要包括鋼鐵、水泥、建材、冶金、機械等,這些都與(yu) 基礎設施建設高度關(guan) 聯。如果沒有積極的基礎設施建設,即使保持6.5%的經濟增長,也難以阻擋重工業(ye) 持續下行。中國的產(chan) 業(ye) 結構和能源結構一定會(hui) 轉型,但若重工業(ye) 下行太快,則會(hui) 導致產(chan) 能極大浪費。傳(chuan) 統的基礎建設為(wei)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基礎,但也造成了資源和環境汙染問題,因此進一步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選擇急需、有效且滿足多目標的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軌道交通就是可選擇的、急需且能滿足多目標的基礎設施。它將分散的出行方式集中化,提高了運輸量和運行速度,完善的軌道交通係統可以有效減少人們(men) 的汽車使用頻率,並且電力是城市軌道交通的唯一能源,和汽車交通方式比較,可以減少石油消費,減少尾氣排放。良好的軌道交通還可緩解城市中心的多種壓力。
軌道交通可滿足多種目標需求
從(cong) 能源角度看,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有幾個(ge) 需要迫切解決(jue) 的問題:一是隨著經濟發展速度放緩,重工業(ye) 與(yu) 上遊鋼鐵煤炭等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突出;二是城市交通擁堵,既影響了工作效率,汽車尾氣是霧霾的主要來源之一;三是石油對外依存超過60%,而且逐年增加,不利於(yu) 中國能源安全。
首先,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可以支持去產(chan) 能。在目前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背景下,進行城市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提高能源和電力需求。以煤炭為(wei) 例,在需求下降和價(jia) 格走低的時候,煤炭企業(ye) 除了可以維持生產(chan) ,還能獲得必需的現金流。由於(yu) 重工業(ye) 與(yu) 基礎設施建設高度關(guan) 聯,對能源電力消費貢獻最大,因此政府可以通過大規模建設城市地鐵和其他軌道交通的基礎設施,來增加對重工業(ye) 和能源電力需求,在解決(jue) 交通擁堵和霧霾治理的同時,有效進行石油替代。產(chan) 能過剩是相對於(yu) 需求而言的,增加需求也是去產(chan) 能。此外,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其可行性在於(yu) 除了城市交通,許多經濟活動也在地下進行,由於(yu) 地麵物業(ye) 價(jia) 格很高,因此城市地下物業(ye) 的回報比其他基礎設施建設機會(hui) 更好。
其次,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和霧霾治理。交通運輸是鏈接生產(chan) 端到消費端,承載人類社會(hui) 經濟活動的重要部門,其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支撐。在石油消費方麵,全世界交通運輸的石油消費比重占到了消費總量的50%。交通運輸部門的高能耗也意味著高汙染和高排放,據IEA統計,目前交通運輸部門的排放占世界能源消費排放的近1/3,預計到2030年,交通運輸能耗和排放比重都將超過50%。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城市規模和人口都在不斷擴大,城市的交通問題也日益凸顯。城市軌道交通是將分散的出行方式集中化,提高了運輸量和運行速度,在緩解交通擁堵的同時,可以有效減少石油消費以及尾氣排放造成的汙染。中國人口超過千萬(wan) 的超大城市就多達15個(ge) ,因此長遠來看,要解決(jue) 中國大城市交通擁堵和空氣汙染問題,需要軌道交通快速發展,尤其是目前交通擁堵的大城市,需要拿出以往建設地麵基礎設施的熱情,建設地下通道,之後再通過大幅度提高地麵交通的成本,引導城市人流在地底下流動。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汽車行業(ye) 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15年全年我國累計生產(chan) 汽車2450.33萬(wan) 輛,銷售汽車2459.76萬(wan) 輛,比上年分別增長3.3%和4.7%,產(chan) 銷量連續七年位居世界第一。快速發展的汽車部門帶來了巨大的能源消費量。城市交通和汽車尾氣是城市霧霾的一個(ge) 重要來源。環保部的調查說明,北京31%的霧霾來自於(yu) 機動車尾氣排放;上海霧霾來源中,機動車、船、飛機、非道路移動機械等流動源占29.2%。
國際經驗說明,最初的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治理過程中,化工廠排放的廢氣被認為(wei) 是環境汙染的主要因素,此後市內(nei) 的化工廠相繼關(guan) 停,政府還禁止居民在市內(nei) 焚燒垃圾。這些措施並未改變當地日益嚴(yan) 重的空氣汙染。此後的調查發現大部分汙染物來自汽車尾氣,洛杉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就已經擁有超過250萬(wan) 輛汽車,每天消耗超過1000噸汽油並排放大量的汽車尾氣。政府有針對性地推行了一係列措施,包括建議居民減少使用汽車出行、規定在汽車上安裝催化轉化器以解決(jue) 汽油不完全燃燒的問題、鼓勵開發使用甲醇和天然氣替代汽油等,這些措施對空氣質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國外經驗表明,通過解決(jue) 城市交通擁堵和減少尾氣排放,是大中城市霧霾治理的重要一環。
再次,減少石油對外依存。中國石油消費量占全球總消費的11%到12%之間,即使目前經濟發展放緩,石油進口依然強勁。2015年中國全年原油進口量達到3.4億(yi) 噸,上漲8.8%,創曆史新高。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是低油價(jia) 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是油價(jia) 大幅度波動和今後可能的走高,對中國經濟影響很大,也是中國能源安全的關(guan) 鍵所在。對於(yu) 中國而言,目前國內(nei) 市場汽車增量每年近2500萬(wan) 輛,中國2015年汽車部門石油消費比重已經接近60%,汽油消費將持續增長,因此石油進口對外依存度還將大幅度上升,真正能夠回避國際油價(jia) 大幅度波動影響和保障中國能源安全,除了加快石油戰略儲(chu) 備,進行石油進口多元化,還需要對石油消費進行替代。
盡管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助於(yu) 霧霾治理和石油替代,但不是短中期的選擇,也無法解決(jue) 目前日益嚴(yan) 重的城市交通擁堵。根據統計,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wei) 58.3萬(wan) 輛,比2014年增長169.48%,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33.2萬(wan) 輛。即使增長速度很快,由於(yu) 新能源汽車隻占汽車總量的0.34%,未來長時間內(nei) ,中國汽車仍將以石油為(wei) 主要燃料。因此,希望新能源汽車來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和進行石油替代是一個(ge) 非常遠的選擇。而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是短中期石油替代的重要方麵。電力是城市軌道交通的主要能源,可以減少石油消費,並減少尾氣排放。
城市軌道交通具有節能、省地、運量大、全天候、無汙染又安全等特點,屬綠色環保交通體(ti) 係,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特別適應於(yu) 大中城市。城市軌道交通種類繁多,城市軌道交通包括地鐵、輕軌、單軌、有軌電車、磁浮等運輸方式,是城市公共交通模式的一種。
東(dong) 京的城市軌道交通係統為(wei) 中國解決(jue) 大城市交通以及霧霾提供了一個(ge) 很好範例。作為(wei) 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東(dong) 京城市圈麵積為(wei) 1.34萬(wan) 平方公裏,擁有人口3760萬(wan) ,汽車保有量約為(wei) 800萬(wan) 輛;而北京城市麵積1.6萬(wan) 平方公裏,人口數量2100萬(wan) ,汽車保有量約為(wei) 560萬(wan) 輛。東(dong) 京要在更小的土地麵積上解決(jue) 更多人口和更多車輛的出行,交通壓力應該更大。然而,東(dong) 京目前交通情況良好,比較少發生擁堵現象,完善和發達的城市公共軌道交通係統是東(dong) 京解決(jue) 交通擁堵的重要原因。東(dong) 京的軌道交通主要由地鐵、JR鐵道、民鐵三部分組成,目前東(dong) 京城市圈軌道交通線路總長約2500公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地鐵333公裏,民鐵和JR鐵道分別達到了1100公裏和880公裏。東(dong) 京軌道交通網絡覆蓋程度高,換乘便捷,除了交通,許多經濟活動也在地下進行。目前東(dong) 京的交通出行總量中,軌道係統占86%。在完善的城市軌道交通係統的支撐下,東(dong) 京通過收取高額的停車費和違規罰單來“迫使”人們(men) 選擇軌道交通係統。由於(yu) 東(dong) 京市區內(nei) 開車出行的成本很高,東(dong) 京汽車出行的比例隻有11%。相比之下,2015年北京的軌道交通總長度僅(jin) 為(wei) 554公裏,2014年的公共交通出行率隻占到48%。截至2015年末,中國累計有26個(ge) 城市建成投運城軌線路116條,運營線路長度僅(jin) 為(wei) 3612公裏,其中地鐵2658公裏。
多措並舉(ju) 大力推廣軌道交通
中國軌道交通發展潛力有多大?現階段汽車消費仍將處於(yu) 快速增長的時期,汽車部門能源消費量繼續增加,因此大中城市交通狀況將持續惡化,簡單的擴路和城市交通管理解決(jue) 不了城市擁堵這一重大難題。長遠來看,要解決(jue) 中國大城市交通擁堵和環境問題,需要軌道交通快速發展。完善的軌道交通係統和地麵車輛成本管理可以有效減少汽車使用頻率。截至2015年末,中國累計有26個(ge) 城市建成投運城軌線路116條,運營線路長度僅(jin) 為(wei) 3612公裏,其中地鐵2658公裏。目前,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有軌道交通修建計劃的共有42個(ge) 城市,按照修建規劃以及發展趨勢,到2020年大約要修建10000公裏的軌道交通。如果從(cong) 實際需求來說,城區人口超過300萬(wan) ,城市GDP超過1000億(yi) 元的城市還有30個(ge) 左右,如果這些有潛在需求的城市都修建50公裏的軌道交通,那麽(me) 到2020年中國軌道交通裏程將達到12000公裏左右,規模大約是現在的3.5倍,大致會(hui) 節約1500萬(wan) 噸汽油。
推廣軌道交通需要政策支持。筆者認為(wei) ,借鑒國際經驗,研究基於(yu) 國情的發展模式,大規模發展經濟又實用的城市軌道交通係統,應該是目前經濟發展的重點。
第一,政府應該重新製定軌道交通項目審批的標準,並且盡可能簡化流程。上一個(ge) 軌道交通的審批標準出台在2003年,目前軌道交通需求無論人口還是城市GDP已經早已超出當時的標準,因此這份標準已經成為(wei) 了一個(ge) 約束力不強的“軟標準”。這就導致各城市根據標準製定了交通規劃,但遲遲得不到國家的審批。軌道交通項目修建周期較長,審批流程也相對複雜,因此個(ge) 別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從(cong) 規劃到通車超過十年。因此,政府應該根據新的形勢,新的需求,重新製定項目審批標準程序,進而簡化項目運作流程,盡量縮短項目周期。
第二,軌道交通項目單靠政府撥款難以很快推廣,應該鼓勵民營與(yu) 政府合作、發行債(zhai) 券等多種靈活的融資方式並行。也可以發展成本較低的,如單軌等小型、靈活且成本相對較低交通方式,作為(wei) 地鐵、輕軌的補充。
軌道交通項目成本高昂,軌道交通修建耗資巨大,地鐵每公裏成本大概需要5億(yi) 元-10億(yi) 元,目前大多數線路在虧(kui) 本運行。沒有一個(ge) 合理回報的價(jia) 格機製,將難以吸引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