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益: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新材料 加快建材工業轉型升級
一、新材料產(chan) 業(ye) 適逢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新材料是“強國之基”,是保障中國製造實現由大變強的物質基礎。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材料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獲得廣泛認同,“材料先行”漸成業(ye) 界共識,新材料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地位越來越重要。今年“兩(liang) 會(hui) ”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三個(ge) 五年規劃綱要》《政府工作報告》均明確要求要大力發展新材料,為(wei) 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業(ye) 已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和即將陸續發布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規劃、新材料產(chan) 業(ye) 規劃等,為(wei) 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作出全麵部署,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指出了路徑,製定了措施。日前,馬凱副總理赴浙江、江蘇,深入碳纖維、石墨烯、特種合金、先進高分子材料等企業(ye) 和科研機構調研,召開座談會(hui) ,強調要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堅持需求牽引、戰略導向,材料先行、創新驅動,產(chan) 用結合、軍(jun) 民融合,市場主導、政府推動,下大力氣突破一批關(guan) 鍵材料,加快健全新材料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不斷提升國際競爭(zheng) 能力,為(wei) 製造強國建設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這進一步發出了下大力氣把新材料產(chan) 業(ye) 搞上去的動員令。可以說,在我國製造強國建設的關(guan) 鍵時期,新材料產(chan) 業(ye) 正處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持續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二、建材工業(ye) 轉型發展對新材料產(chan) 業(ye) 寄予更多、更高、更急迫的期望
建材工業(ye) 是高耗能、高排放、資源型的基礎產(chan) 業(ye) 。“十二五”期間,建材工業(ye) 產(chan) 業(ye) 規模持續擴大,產(chan) 業(ye) 結構加速優(you) 化,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綠色發展進展顯著,兩(liang) 化融合穩步推進,國際競爭(zheng) 能力日益增強,發展成績喜人,建材生產(chan) 、消費和貿易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但我國建材工業(ye) 仍“大而不強”,還麵臨(lin) 著傳(chuan) 統大宗產(chan) 品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新材料卻難以保障、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以及不斷趨強的節能減排、綜合利用和碳排放約束,正處於(yu) 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促進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關(guan) 鍵階段,亟需找到轉型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抓手。
5月份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促進建材工業(ye) 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對建材工業(ye) 提出抓住產(chan) 能過剩、結構扭曲等關(guan) 鍵問題,在供給側(ce) 截長補短,增強企業(ye) 創新能力,擴大新型、綠色建材生產(chan) 和應用,加快轉型升級,有效提高建材工業(ye) 的質量和效益的總體(ti) 要求。建材工業(ye) 必須從(cong) 更高、更多的角度去認識新材料,務必把新材料、綠色建材作為(wei) 建材工業(ye) 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促進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重要抓手,以中國製造2025和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對建材產(chan) 品的需求為(wei) 牽引,以技術、業(ye) 態和商業(ye) 模式協同創新為(wei) 驅動,努力推進新材料、綠色建材加速發展,盡快彌補建材工業(ye) 發展短板,增加市場急需、適銷對路的新材料、綠色建材供給,提高全行業(ye) 綠色製造、智能製造水平和全要素生產(chan) 率,為(wei)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為(wei)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夯實基礎,為(wei) 建材自身結構調整、材料升級換代提供先導引領。不斷提高工業(ye) 用材料在建材產(chan) 品中的占比、綠色建材在建築業(ye) 所用建材產(chan) 品中的比重。
三、聚焦關(guan) 鍵需求,狠抓重點產(chan) 品發展
圍繞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有關(guan) 專(zhuan) 項規劃和建材工業(ye) 發展規劃(2016~2020年),聚焦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武器裝備發展、民生福祉改善對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和新型綠色建材的需求,“十三五”期間,要集中力量優(you) 先發展以下新材料產(chan) 品。
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高性能碳纖維、玻璃纖維、玄武岩纖維、碳化矽纖維等無機纖維,大尺寸異形截麵複合材料製品,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陶瓷基複合材料。
石墨烯及其改性材料:係列化、標準化、低成本化石墨烯微片及其改性防腐塗料、橡塑製品、電極材料、觸點材料、輕合金及線纜材料等,石墨烯薄膜及基於(yu) 石墨烯薄膜的柔性顯示、傳(chuan) 感器、安全電壓發熱器等製品。
工業(ye) 玻璃:高世代TFT-LED平板顯示器玻璃基板、高強高鋁矽觸摸屏蓋板玻璃,高端運輸裝備用風擋、舷窗製品,高純石英玻璃及製品、激光玻璃、防輻射玻璃、高性能多功能鍍膜玻璃、微晶玻璃等產(chan) 品。
工業(ye) 陶瓷:以氮化矽、碳化矽、氧化鋯為(wei) 主的高溫結構陶瓷,新型無鉛壓電陶瓷、透明陶瓷、透波陶瓷、過濾陶瓷等結構功能一體(ti) 化特種陶瓷,以及耐磨陶瓷、陶瓷絕緣子、陶瓷刹車片、陶瓷軸承、陶瓷換熱器、蓄熱陶瓷板、半導體(ti) 用陶瓷及生物陶瓷等產(chan) 品。
人工晶體(ti) :高品質人造金剛石和金剛石膜,4~6英寸LED用藍寶石晶體(ti) 襯底,新型中紅外激光晶體(ti) 、非線性光學晶體(ti) ,高端醫療裝備和安全檢測設備用閃爍晶體(ti) ,第三代半導體(ti) 晶體(ti) 材料等產(chan) 品。
礦物功能材料:高純石墨、等靜壓石墨、氟化石墨、滲矽石墨,石墨密封材料、石墨散熱/導熱材料,係列化、標準化用於(yu) 節能環保、食品醫藥、化工輕工等領域的功能性矽藻土、矽灰石、膨潤土、高嶺土、海泡石、凹凸棒粘土、雲(yun) 母、滑石等產(chan) 品。
新型綠色建材:港口、核電等工程專(zhuan) 用水泥、低碳水泥,多銀低輻射鍍膜(Low-E)玻璃、安全真(中)空玻璃,人性化、智能化家居用品,輕質、高強、耐久、自保溫、部品化牆材,本質安全、綠色保溫材料,無鉻耐火材料,耐燒蝕與(yu) 隔熱保溫一體(ti) 化長壽命耐火材料,長壽命、低滲漏、免維護高分子防水卷材,熱反射塗料和熱反射膜,低揮發性有機物建築塗料、密封材料、膠黏劑,無礙健康、安全環保裝飾裝修材料,利用農(nong) 業(ye) 秸稈、建築垃圾、工業(ye) 固廢為(wei) 原料生產(chan) 的新型建築材料。
四、建材工業(ye) 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建材工業(ye) 新材料產(chan) 業(ye) 體(ti) 係基本完整,門類較為(wei) 齊全,取得了長足發展,基本滿足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需要。但與(yu) 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需要相比,新材料保障能力還有不小差距,究其原因是多方麵的,主要表現:一是市場開發意識淡漠,新材料研製與(yu) 應用研究、市場開發脫節,新材料產(chan) 品難以進入終極應用市場或市場開發周期漫長,如國內(nei) 做石英製品開發的企業(ye) 與(yu) 從(cong) 事集成電路生產(chan) 的企業(ye) ,由於(yu) 對微電子用石英製品性能和可靠性等的認識存在差異,國產(chan) 石英製品難以在微電子企業(ye) 應用推廣。二是部分高端材料,由於(yu) 國內(nei) 生產(chan) 企業(ye) 尚不熟悉特定的市場認證要求,產(chan) 品難以進入特定的市場,如國產(chan) 碳纖維及其增強複合材料產(chan) 品,由於(yu) 未取得民航適航認證,國產(chan) 碳纖維尚難以用於(yu) 生產(chan) 民用飛機複合材料製品。三是部分材料研製生產(chan) 的關(guan) 鍵工藝與(yu) 裝備不匹配、水平落後,導致產(chan) 品性能難以進一步提高、品種難以係列化,不利於(yu) 拓展下遊細分市場,如礦物功能材料,很多品種缺乏專(zhuan) 用破碎、分級和粒徑控製製備,導致大鱗片石墨、凹凸棒等產(chan) 品特異性能受到限製。四是協同創新能力不強,導致部分結構設計、研製生產(chan) 、評價(jia) 檢測和應用驗證等環節需多單位協同聯動的產(chan) 品研製周期長,有些甚至難以完成應用研究和性能驗證,如部分閃爍晶體(ti) ,由於(yu) 晶體(ti) 生產(chan) 單位難以開展後續器件研製和應用試驗,又難以與(yu) 器件和整機單位有效對接,費了很大功夫生長出晶體(ti) 後就擱置了。
五、以問題為(wei) 導向,花大力氣補短板
今後一段時間要抓住機遇,堅持問題導向,立足協同推進,花大力氣補行業(ye) 發展短板。一是加強宣傳(chuan) 引導,切實提高業(ye) 內(nei) 對新材料產(chan) 業(ye) 重要性的認識,尤其是要看到發展新材料對建材工業(ye) 截長補短、結構調整、增加有效供給、加快轉型發展,避免重複建設和無序競爭(zheng) 的獨特作用,引導發展要素向有序新材料產(chan) 業(ye) 轉移和聚集,鼓勵差異化發展,努力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二是引導培養(yang) 專(zhuan) 門人才,更新市場開拓觀念,盡快了解熟悉進入特定應用市場所需掌握、通過的認證規則,特別是那些有望服務於(yu) 發展潛力大、市場空間廣的航空、核電等領域的產(chan) 品,研製生產(chan) 單位從(cong) 研製生產(chan) 之初就主動按所要求的認證規則去組織科研生產(chan) 等活動,努力減少發展彎路。三是倡導上下遊合作,協同創新,沿著產(chan) 業(ye) 鏈,支持各環節骨幹單位,組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chan) 業(ye) 發展聯盟,以實現新材料終極應用為(wei) 目標,並以終極應用為(wei) 龍頭,采取“一條龍”模式,各環節聯動攻關(guan) ,共同推進產(chan) 品首批次(首台套)示範應用。四是堅持需求牽引,強化市場導向,圍繞滿足市場特定需求、體(ti) 現新材料使用功能實現終極應用、產(chan) 品轉化為(wei) 商品這個(ge) 大目標,組織新材料研製和應用開發,注重新材料開發、應用研究、性能評價(jia) 和終極應用的對接。五是加強材料製備技術開發與(yu) 引導專(zhuan) 用裝備發展互動並進,加強裝備對材料研發的支撐,強化材料研發需求對裝備發展的牽引,互動協同開發專(zhuan) 用裝備,夯實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根基,帶動專(zhuan) 用裝備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