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起,中央環保督察分二批督察四川浙江山東等15省(時間期限為三個月)!
從(cong) 2017年4月起,中央環保督察組將分兩(liang) 批次,對湖南、安徽、新疆、西藏、貴州、四川、山西、山東(dong) 、天津、海南、遼寧、吉林、浙江、青海、福建等15個(ge) 以上的省(市)進行督察。
督查啟幕
從(cong) 環保部門的相關(guan) 人士處了解到,本次即將展開的督察行動,僅(jin) 構成督查組成員的地方環保人員就將達到430餘(yu) 人。4月起,中央環保督察組將陸續進駐湖南、安徽等15省,開展對上述省委、省政府的環保督查,時間期限為(wei) 三個(ge) 月,同時督查還將下沉到每個(ge) 省3個(ge) 左右的地級市。
相關(guan) 的培訓工作已經展開。3月7日,環保部公布了一份《關(guan) 於(yu) 舉(ju) 辦2017年第二期至第四期全國環境監察幹部崗位培訓班的通知》,培訓的對象涉及各地市級環境監察機構主要負責人302人,這些人員將成為(wei) 督查小組的“支隊長”。在地市級監察機構負責人之外,還有省一級環境監察機構主要負責人,以及縣(區)環境監察機構主要負責人共計130人。
本輪啟動的督查是中央環保督察組自2017年以來的第二次重大行動。在此之前,為(wei) 期一個(ge) 月的空氣質量專(zhuan) 項督察工作剛剛結束。
經濟觀察報獲得的前述地方環保部門內(nei) 部文件提示,中央環保督察組與(yu) 地市級環保督查分工不同,地市級環保督查將主要解決(jue) 目前縣、市一級的環保問題,這也是中央環保督查的難點問題。
從(cong) 經濟觀察報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即將接受督查的一些省份已經開始啟動相關(guan) 工作了。這其中既包括主管部門的內(nei) 部溝通,也包括對地方企業(ye) 內(nei) 部交流。據地方環保部門的內(nei) 部人士透露:“進入四月份就會(hui) 有正式發文。這正如紀委暗訪組要去哪些地區,也會(hui) 提前說,但是行程不會(hui) 隨便透露。提前放出風聲,也是允許企業(ye) 有時間進行整改。”
按照製度設計,中央環保督察主要包含督察準備、督察進駐、督察報告、督察反饋、移交移送、整改落實、立卷歸檔七個(ge) 環節。其中督察進駐是關(guan) 鍵環節,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被督察地方,用一個(ge) 月的時間聽取匯報、調閱資料、走訪問詢、個(ge) 別談話、受理舉(ju) 報和現場抽查,分三個(ge) 階段的對地方進行相關(guan) 督查工作。
第一階段為(wei) 省級層麵督察,通過與(yu) 省級領導還有相關(guan) 部門主要領導個(ge) 別談話,調閱省級黨(dang) 委政府和有關(guan) 部門的資料,走訪主要承擔環保職責的部門,受理信訪舉(ju) 報等。第二階段為(wei) 下沉地市督察,針對督察準備和省級層麵督察梳理出的問題線索,下沉到部分地市進行調查取證核實。主要看這些問題是不是真的存在,責任在哪個(ge) 方麵。第三階段為(wei) 梳理分析歸檔,一方麵是對前兩(liang) 個(ge) 階段的工作進行梳理,形成一些基本的觀點和報告框架,同時根據需要,還可能對未下沉地市的突出問題進行取證,開展有針對性的補充督察。
一位地方環保部門的人士表示,在督查來臨(lin) 之前,相關(guan) 企業(ye) 需要做好自查,例如固體(ti) 廢棄物的及時處理、各項排放指標、噪聲監測、水質調節及排放等重點監測目標。同時他還表示:“對比以往包括省一級在內(nei) 的主管部門展開的環保監察,肯定不會(hui) 像中央級別這麽(me) 嚴(yan) 格,企業(ye) 的重視程度也沒那麽(me) 高。”
江蘇省是第一批接受中央督察組督察的省份之一。該省一位地方發改委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表示,督查執行較為(wei) 嚴(yan) 厲。該地方人士所在地市的一家鋼鐵企業(ye) ,因為(wei) 被查出違規建設產(chan) 能,當天設備即被拆除。該人士認為(wei) ,中央督察對於(yu) 地方企業(ye) 的環保問題,的確會(hui)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懾的作用。
與(yu) 此同時,該發改委人士表示,在中央嚴(yan) 查環保問題的重壓下,從(cong) 省一級到市縣一級政府,對環保的重視程度都很高。這種重視,原因是多方麵的,既有來自中央的壓力,也有地方政府自身的覺悟,還有來自群眾(zhong) 的監督舉(ju) 報。
據了解,不同省份、地區對於(yu) 環保的整治力度,可能呈現出一定的差異。前述地方環保部門的相關(guan) 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表示:“如果沒有中央督查的介入,地方政府可能會(hui) 采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很多私營企業(ye) 因為(wei) 擁有一些‘關(guan) 係渠道’,在抽查中被幸免。中央的督查組進駐,效力則會(hui) 不同,如果真查出問題,地方政府不僅(jin) 要擔責,省一級政府也不願意出事啊。”
這位地方環保部門人士還透露,對於(yu) 地方企業(ye) 而言,環保不達標的情況很普遍,隻是程度的區分。主要原因在於(yu) ,環保對於(yu) 企業(ye) 來說成本較高,偷工減料、對環保的要求打折扣也就不足為(wei) 怪了,例如偷排廢氣廢水、固體(ti) 廢棄物未做無害化處理,而是私自焚燒,進而演變成空氣汙染、土地汙染以及水源汙染。
在“風聲”較緊的情況下,企業(ye) 會(hui) 花一些本錢和精力采取環保措施,例如找專(zhuan) 門的環保科技公司進行處理中心的設計、引進環保設備等。上述地方環保部門人士說:“督查雖然不能完全杜絕環保不達標的情況,但基於(yu) 中央、地方近年來對於(yu) 環保檢查力度的加大,有些規模做大的企業(ye) ,不希望因此被有關(guan) 部門盯上,會(hui) 投入正規的處理中心建設。與(yu) 此同時,不排除一些‘關(guan) 係戶’在麵臨(lin) 突查的情況下也能提前收到風聲,僅(jin) 在‘嚴(yan) 打’的時候做一做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