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旗下媒體:以金融去杠杆帶動實體經濟去杠杆舉措將亮相

來源:金融時報 發布日期:2017-04-24

金融去杠杆重在引導資金“脫虛向實”

金融去杠杆的步伐在穩步推進。

4月17日,央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4955億(yi) 元,其中,6個(ge) 月期1280億(yi) 元,1年期3675億(yi) 元,利率與(yu) 上次持平,分別為(wei) 3.05%和3.20%。央行此次足量續作MLF,對近日資金到期量進行了完全對衝(chong) ,表明央行保持流動性中性的意圖。有分析認為(wei) ,本次1年期MLF占比增加,從(cong) 一定程度上抬升了利率中樞,體(ti) 現出央行溫和去杠杆的政策意圖。

與(yu) 貨幣政策去杠杆意圖相協調,相關(guan) 監管也在進一步加強。除了央行宏觀審慎評估體(ti) 係(MPA)趨嚴(yan) ,考核加碼外,近期銀監會(hui) 密集下發了多個(ge) 監管文件,推動風險防範與(yu) 杠杆控製。例如《關(guan) 於(yu) 銀行業(ye) 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關(guan) 於(yu) 開展銀行業(ye) “不當創新、不當交易、不當激勵、不當收費”專(zhuan) 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等,重點指向同業(ye) 、銀行理財、委外等業(ye) 務,引導資金更多地投向實體(ti) 經濟,嚴(yan) 控期限錯配和杠杆投資。

顯然,對金融機構加杠杆行為(wei) 加強監管,溫和推動金融去杠杆的大幕已經拉開。

在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中,各方普遍關(guan) 心的去杠杆主要是非金融部門的去杠杆,即化解企業(ye) 部門負債(zhai) 較高的風險問題。不過,隨著過去兩(liang) 年股票市場異常波動、資產(chan) 泡沫顯現、資金“脫實向虛”趨勢顯現等問題的出現,金融領域去杠杆已經引起相關(guan) 部門的高度重視。可以說,推動金融去杠杆,是防控風險、提高監管有效性、引導資金“脫虛向實”、助力實體(ti) 部門去杠杆的重要保障。

防控金融風險,顯然是今年以及今後一段時期金融業(ye) 麵臨(lin) 的重要挑戰。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有研究顯示,2015年以來,我國金融領域杠杆率上升,未能進入實體(ti) 經濟的資金在金融市場中湧動,先後引發股票市場異常波動、債(zhai) 券市場杠杆率上升和保險公司利用高杠杆資金舉(ju) 牌上市公司等事件,成為(wei) 係統性金融風險的隱患。因此,推動金融去杠杆,有助於(yu) 防控金融風險,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防範係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無疑需要進一步提高監管的有效性,杜絕“牛欄關(guan) 貓”現象的出現。過去一段時間,一些不合理的金融加杠杆行為(wei) 正是通過所謂的“創新”逃避了監管,進行了監管套利。對此,本報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ye) 協會(hui) 首席經濟學家 巴曙鬆表示,本輪加杠杆在資產(chan) 負債(zhai) 結構調整上表現出新的特點,在負債(zhai) 端依賴於(yu) 可以快速擴規模的同業(ye) 負債(zhai) ,而在資產(chan) 端通過直接或間接投資債(zhai) 券、非標、權益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監管的視線,造成了資產(chan) 擴張與(yu) 資本支撐的背離。巴曙鬆認為(wei) ,資產(chan) 擴張多元化的背後,資金流向變得愈加難以追蹤,其根本驅動力無外乎是達到監管套利和資金套利的目的。因此,要推動金融去杠杆,加強監管無疑是題中應有之義(yi) 。

更為(wei) 重要的是,推動金融去杠杆,意在引導資金“脫虛向實”,更好地服務實體(ti) 經濟。近幾年,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結構轉型調整,部分資金“脫實向虛”,金融領域資金空轉、“以錢炒錢”等苗頭顯現。

部分金融機構熱衷當通道、做過橋、加鏈條、放杠杆,造成部分資金在金融機構內(nei) 部空轉,提高了資金成本。根據瑞銀證券的統計,截至2016年年底,各類資管理財產(chan) 品餘(yu) 額超過100萬(wan) 億(yi) 元,其中既包括最後流向實體(ti) 經濟的各類信貸,也包括在金融機構之間“空轉”的各類信用。例如不同類型金融機構之間合作的通道類業(ye) 務,帶動了證券和基金子公司的資產(chan) 管理規模迅速擴張。在此背景下,防止資金“脫實向虛”,引導資金更多流向實體(ti) 經濟,成為(wei) 從(cong) 央行到相關(guan) 監管部門的重任。金融去杠杆,恰是這一重任的具體(ti) 落實。

推動金融體(ti) 係去杠杆已經“在路上”——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強調保持中性,央行在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上也通過“鎖短放長”、拉長周期的方式抬升銀行負債(zhai) 成本,降低同業(ye) 套利空間,以達到降低金融杠杆的目的;銀監會(hui) 近期的一係列監管舉(ju) 措更是在防控銀行業(ye) 風險的同時,推動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立足服務實體(ti) 經濟本質,壓縮同業(ye) 鏈條規模、降低金融杠杆、引導資金“脫虛向實”。

可以預見,以金融去杠杆帶動實體(ti) 經濟去杠杆的相關(guan) 舉(ju) 措還會(hui) 陸續亮相。

有專(zhuan) 家稱,控製杠杆必須控製貨幣,貨幣是引導預期的總閘門。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重視金融風險的防範化解,其中的關(guan) 鍵就是要調節好貨幣閘門,保持流動性總量基本穩定。與(yu) 此同時,要加快建立監管協調機製,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強化重點領域監管約束,進一步提高金融監管的有效性。既要對相關(guan) 資管產(chan) 品統一監管標準,加強對跨市場和跨行業(ye) 金融風險傳(chuan) 染的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監管套利,又要杜絕金融領域違法違規行為(wei) 和市場亂(luan) 象,切實查糾參與(yu) 方過多、結構複雜、鏈條過長、導致資金“脫實向虛”的交易業(ye) 務,確保金融資源流向實體(ti) 經濟。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