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給安全生產插上“智慧”翅膀
安全生產(chan) 事關(guan) 人民福祉,事關(guan) 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保障安全、防範風險,始終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不能忽視的大事,而一旦出現事故,都會(hui) 追悔莫及。前幾天,京昆高速陝西段發生交通事故,造成36人死亡。這一悲劇令人痛心,也再次以沉痛的代價(jia) 敲響了安全的警鍾。
安全領域覆蓋社會(hui) 生活的方方麵麵,除了交通安全,生產(chan) 安全更是千頭萬(wan) 緒、易發難防。據調查統計,2012年至2016年全國共發生220起重特大事故,其中違章違規操作或遭遇險情采取措施不當的有113起,占51.4%。生產(chan) 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的確是擺在政府、企業(ye) 和社會(hui) 麵前的一道必答題,而守住安全的紅線,需要全麵統籌、立體(ti) 施策。
智能時代的到來,讓安全生產(chan) 麵臨(lin) 新課題。如果以前生產(chan) 需要睜大安全的眼睛,那麽(me) 如今需要給生產(chan) 插上一雙“智慧”的翅膀。以往生產(chan) 往往更多地考慮規範操作、流程作業(ye) 等,而如何提高生產(chan) 精準化程度,則需要賦予生產(chan) 過程一種“智慧化能力”。借助先進技術開啟安全生產(chan) 的新進程,不失為(wei) 時代的契機。在最近舉(ju) 辦的中國工程機械安全生產(chan) 高峰論壇上,有關(guan) 北鬥導航係統助力工程機械的對話,某種程度上就是融合智能係統、提升安全設備管控力的一種嚐試。安全生產(chan) ,不僅(jin) 是拚機械、拚重工、拚規模,更是精準度、智慧化的較量。
隨著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安全生產(chan) 也在邁向智慧建造。生產(chan) 過程伴隨著數據監測,任何一種工程機械都有必要數據化操作,這既能為(wei) 生產(chan) 提供安全管理服務,如檢測配件和油料等,又能為(wei) 政府加強安全監督和管控提供支持。例如,有公司就研發出多功能視頻智能終端,操作師傅可以通過智能終端查看設備的運行狀態,也能根據提供的安全指標和預警指標來調整生產(chan) 作業(ye) 。不僅(jin) 如此,工程機械的所有者,不論是個(ge) 人還是單位,都可以通過智能終端進行遠程管理,了解操作員的精神狀態、查看生產(chan) 細節等。智能化的生產(chan) 活動,在一定意義(yi) 上解放了人,更能讓安全生產(chan) 貫穿始終,實現效率與(yu) 質量的共贏。
給安全生產(chan) 插上“智慧”翅膀,更待解決(jue) 時間與(yu) 空間的問題。一個(ge) 智能化的生產(chan) 係統,往往能有效地實現時間與(yu) 空間的統一,就像北鬥係統,能通過導航知道“我在哪兒(er) ”,又能借助通信“告訴你我在哪兒(er) ”。對安全生產(chan) 尤其是工程機械的安全作業(ye) 來說,既要清楚在哪定位、情況如何,也有必要在不同作業(ye) 麵和設備之間形成“局域網”,加強生產(chan) 協調和生產(chan) 配合,這在最大程度上有助於(yu) 避免因盲目性、模糊性而導致的生產(chan) 事故。
用智慧引導安全生產(chan) ,讓機械如同有了眼睛、耳朵和嘴巴,能看能聽也能溝通,安全生產(chan) 就能成為(wei) 一個(ge) “有機體(ti)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進安全生產(chan) 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就明確要求,“提高安全性能,強製安裝智能視頻監控報警、防碰撞和整車整船安全運行監管技術裝備”。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智慧生產(chan) ”是“中國智造”的一部分,也是安全生產(chan) 的一大趨勢。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終把安全生產(chan) 放在首要位置,切實維護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安全生產(chan) ,“人”是最關(guan) 鍵的因素,不僅(jin) 在於(yu) 要靠人來保障,也在於(yu) 應如人一樣聰慧,更在於(yu) 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事故從(cong) 來不會(hui) 躲著走,而人人守護安全、發展趕上時代,需要的是行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