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以市場開放促PPP健康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日期:2017-12-13

沒有社會(hui) 資本廣泛化、製度化的參與(yu) ,PPP就難以達到預期目標,也很難形成一個(ge) 市場化的風險約束機製。破解PPP發展難題,需要抓住市場開放這個(ge) “牛鼻子”。應從(cong) 製定PPP負麵清單、推進更多領域開放、改革PPP治理結構、規範政府義(yi) 務範圍等出發,形成社會(hui) 資本“能投資”“可投資”“想投資”“會(hui) 投資”的格局

近一段時間,多部門陸續出台規範性文件,加大了對PPP的規範引導力度。

我國實施PPP製度的目的,在於(yu) 發揮社會(hui) 資本在擴大公共產(chan) 品供給中的作用。但由於(yu) 多種原因,客觀上出現了亟須處理的突出矛盾與(yu) 問題,並且帶來了潛在風險隱患。當前,PPP麵臨(lin) 最為(wei) 突出的矛盾是社會(hui) 資本比重過小,相當一部分是國有企業(ye) 在參與(yu)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25日,中央企業(ye) 牽頭參與(yu) 的PPP項目1062個(ge) ,占總成交項目數的35%,投資額達5.7萬(wan) 億(yi) 元,占總成交數的59%。另一方麵,截至今年9月末,在572個(ge) 落地國家示範項目簽約的944家社會(hui) 資本中,民營企業(ye) 隻有328家,占比34.7%,環比降低2.3個(ge) 百分點,低於(yu) 去年末4.2個(ge) 百分點。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是社會(hui) 資本在PPP中麵臨(lin) “進入難”的問題。一些地方政府在選擇PPP合作夥(huo) 伴時,更願意選擇國有企業(ye) ,尤其是央企。他們(men) 認為(wei) 央企有實力、有保障,而且一些領域並沒有向社會(hui) 資本有效開放;二是一些社會(hui) 資本對參與(yu) PPP存在某些顧慮。PPP項目大多周期長,回報期長,麵臨(lin) 的不確定性因素必然比一般項目要多;三是目前PPP項目治理中,地方政府主導色彩較濃,社會(hui) 資本的話語權與(yu) 其股份不相稱,這使得社會(hui) 資本對參與(yu) PPP的積極性受到影響。

在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構建中,PPP不僅(jin) 是一種融資創新,更是一項製度創新。沒有社會(hui) 資本廣泛化、製度化的參與(yu) ,PPP就難以達到預期目標,也很難形成一個(ge) 市場化的風險約束機製。破解PPP的這個(ge) 難題,需要抓住市場開放這個(ge) “牛鼻子”。

第一,製定PPP負麵清單。PPP健康發展,需要一個(ge) 更加開放的市場,需要進一步打破各種顯性或者隱性的市場壁壘。為(wei) 此,應盡快出台PPP的負麵清單,清單以外領域實現社會(hui) 資本無障礙進入,由此形成社會(hui) 資本“能投資”的格局。

第二,從(cong) 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化出發,適應全社會(hui) 服務型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的趨勢,全麵推進教育、醫療、養(yang) 老、軌道交通、市政設施等領域的開放。在政府承擔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基礎上,加快形成以社會(hui) 資本為(wei) 主的投資結構,由此形成社會(hui) 資本“可投資”的格局。

第三,在擴大市場開放的同時,盡快改革PPP的治理結構,改變地方政府主導色彩比較濃的特點,形成以企業(ye) 為(wei) 主導、以股份為(wei) 基礎的治理結構。政府真正轉變成為(wei) PPP項目的合作者和監督者,由此有效穩定社會(hui) 資本的製度預期,形成社會(hui) 資本“想投資”的格局。

第四,對於(yu) 不屬於(yu) 公共服務的領域,政府不負有提供義(yi) 務的項目,如商業(ye) 地產(chan) 開發、招商引資具體(ti) 項目等,完全放開市場讓社會(hui) 資本進入。這樣既可以吸引社會(hui) 資本進入,又可以避免某些項目借PPP的名義(yi) “搭便車”,由此形成社會(hui) 資本“會(hui) 投資”的格局。

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時期,對PPP加以有效規範和引導,發揮其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一項重大任務。通過市場開放,使得符合政策導向的PPP項目主要依靠預期投資收益、權益保障、風險防範等穩定的製度安排來吸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這是實現PPP健康發展的關(guan) 鍵所在。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