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產能合作或成未來五年新熱點

來源:國際商報 發布日期:2018-01-09

“1+1不僅(jin) 等於(yu) 2還可以大於(yu) 2,兩(liang) 個(ge) 平台猶如一個(ge) 人的兩(liang) 條腿,用兩(liang) 條腿走路必能行穩致遠,使兩(liang) 個(ge) 平台上的中非合作成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和利益共同體(ti) 的典範。”外交部中非合作論壇事務大使周欲曉近期表示。

2016年中國對非投資33億(yi) 美元,占總投資1.92%;2017年上半年對非投資16億(yi) 美元,占總投資3.3%。目前中國對非投資金額小,但機會(hui) 多、潛力大。“未來5年,支持非洲工業(ye) 化和產(chan) 能合作將是中國與(yu) 非洲國家合作的關(guan) 鍵。”第五屆中非工業(ye) 合作發展論壇秘書(shu) 長程誌剛認為(wei) ,中非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正在以產(chan) 業(ye) 園等形式高速發展,未來幾年,非洲基礎設施的完善、工業(ye) 化的發展及人口紅利增長將為(wei) 投資者帶來巨大商機。

產(chan) 能合作是中非“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抓手。中非產(chan) 能合作從(cong) 商品出口擴展到資本、技術、機械和管理技能的合作。對非洲國家來說,光有基礎設施建設還遠遠不夠。非洲大陸還需要大力推進工業(ye) 化,才能使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派上用場,真正發揮其聯通內(nei) 外、造福於(yu) 民的作用。

2007年,深圳能源加納安所固電廠率先在非洲加納建設電廠,成為(wei) 中國在非洲首個(ge) 獨立電力生產(chan) 商投資項目。加納電廠二期投產(chan) 後,電力供應占加納全國的25%,極大緩解了加納電力短缺問題。

中國確立肯尼亞(ya) 、埃塞俄比亞(ya) 、坦桑尼亞(ya) 和剛果(布)四個(ge) 國家為(wei) 開展產(chan) 能合作先行先試示範國家。設立首批資金為(wei) 100億(yi) 美元的“中非產(chan) 能合作基金”,支持雙方產(chan) 業(ye) 對接與(yu) 產(chan) 能合作;通過加強政策溝通,逐步擴大中非合作共識,目前已與(yu) 埃塞俄比亞(ya) 、肯尼亞(ya) 等非洲國家簽署國際產(chan) 能合作文件;努力搭建中非產(chan) 業(ye) 合作平台,築巢引鳳。

中非產(chan) 能合作基金董事總經理王玉龍亦認為(wei) ,隨著中國的勞動力優(you) 勢的喪(sang) 失,非洲到2050年會(hui) 占全球新增勞動力的50%,這與(yu) 中國產(chan) 能對接的吻合度非常高,中國又有非洲工業(ye) 化進程中所需要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特別是資金。

在成立一年多的時間內(nei) ,中非產(chan) 能合作基金已經批準10個(ge) 項目,總投資金額10.7億(yi) 美元。中非產(chan) 能合作基金的投資範圍比較寬泛,以股權投資為(wei) 主,也可進行債(zhai) 權、基金、貸款等多種類投資。“在一個(ge) 項目中,我們(men) 常常多種投資手段並用,既可以做股權投資,也可以做債(zhai) 券投資。通過打組合拳,我們(men) 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決(jue) 企業(ye) 融資過程中的問題。”王玉龍說。

中非產(chan) 能合作基金出資的首個(ge) 項目是與(yu) 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的安哥拉鋁型材廠項目,項目總占地20公頃,一期總投資約4000萬(wan) 美元。項目預計2018年投產(chan) ,年產(chan) 能1萬(wan) 噸,能提供500個(ge) 就業(ye) 崗位,是安哥拉目前規模最大的型材投資項目。該項目建成後將不僅(jin) 極大程度解決(jue) 安哥拉國內(nei) 鋁型材使用的需求,而且對外匯儲(chu) 備高度依賴石油出口的安哥拉而言,還可起到替代進口、減少外匯支出和增加出口換匯的作用。

目前,中國在非洲興(xing) 建的工業(ye) 園已吸引大量的企業(ye) 入駐發展,成為(wei) 中國企業(ye) 集群式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中非友好合作的象征。中國在非洲建成、在建或籌建的產(chan) 業(ye) 園有近100個(ge) ,其中近40個(ge) 已經開始運營,產(chan) 業(ye) 園建設已成為(wei) 目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非洲工業(ye) 化及中國對非經貿合作特別是產(chan) 能合作的重要載體(ti) 。中非投資的迅速增長也促進了產(chan) 業(ye) 園建設擁有了入園企業(ye) 數量上的優(you) 勢。

中國通過建設埃塞俄比亞(ya) 東(dong) 方工業(ye) 園、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等產(chan) 業(ye) 園,鼓勵和支持中方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向非洲轉移,開展進口替代型和出口主導型合作,提升非洲當地就業(ye) 、技術轉移和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幫助非洲國家提高創匯能力。

中非發展基金副總裁王勇介紹,在產(chan) 能合作方麵,中非發展基金累計在汽車、家電、機械、水泥、玻璃等行業(ye) 及工業(ye) 園區等領域帶動引導中國企業(ye) 投資超過30億(yi) 美元,形成年產(chan) 中重卡車1.1萬(wan) 輛、空調30萬(wan) 台、冰箱54萬(wan) 台、電視機39萬(wan) 台、水泥160萬(wan) 噸的產(chan) 能。“當前,我們(men) 對非投資落地的項目不多,以能源、礦產(chan) 和電站居多,跟我們(men) 對接中非產(chan) 能合作的定位還是稍微有出入的。”王玉龍指出,中非合作應該重點解決(jue) “三個(ge) 流”的問題,也就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這三個(ge) 支點問題如果不解決(jue) ,中非產(chan) 能合作的飛機別說是飛不起來,跑都跑不起來。”

王玉龍指出,中非合作要搶占製高點,除了傳(chuan) 統的能源、礦產(chan) 和基礎設施之外,還有三個(ge) 領域要重點關(guan) 注:第一個(ge) 是產(chan) 能對接,中國應該把自己在汽車、通訊、電站等領域的優(you) 勢產(chan) 能往非洲轉移,加快非洲的工業(ye) 化步伐;第二個(ge) 是技術合作,現階段應該優(you) 先關(guan) 注海纜、電訊、民用雷達、無人機的本地化發展,並幫助非洲進行人員培訓;第三個(ge) 是移動支付,不少先知先覺的互聯網企業(ye) 和網絡企業(ye) 已早早開始布局非洲。“從(cong) 曆史上看非洲就是古代絲(si) 綢之路組成部分,現在非洲更是‘一帶一路’的自然形成和必然選擇。”周欲曉表示。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