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8字組織管理理論
為(wei) 什麽(me) 中國許多企業(ye) 在經濟下行時期活不下去?其實打倒你的往往是你自己,而不是別人。因為(wei) 企業(ye) 家精神與(yu) 企業(ye) 家的學習(xi) 能力,是一個(ge) 國家經濟發展與(yu) 持續繁榮的不竭動力源泉,也是國家經濟穩定的壓艙石,有企業(ye) 家創新精神在,有企業(ye) 家的學習(xi) 能力在,中國企業(ye) 一定能逆周期創新成長,一定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世界級領先企業(ye) 、行業(ye) 領袖與(yu) 隱形冠軍(jun) 脫穎而出。
演講:彭劍鋒,華夏基石管理谘詢集團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華為(wei) 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01
多企業(ye) 活不下去,
往往是企業(ye) 自發地“找死”
之前黃老師演講的過程中提到了中國許多企業(ye) 走向死亡的四大“自發趨勢”,並深刻揭示了其內(nei) 在原因:許多企業(ye) 不是外在環境讓它活不下去,而是內(nei) 在滋生的四大自發趨勢,使企業(ye) 在不知不覺中自己“找死”。
黃老師不愧是大家,功力深厚,我十分認同黃老師的觀點,並折服於(yu) 他的洞察。
第一,企業(ye) 離客戶越來越遠的自發趨勢。
許多企業(ye) 為(wei) 什麽(me) 活不下去,是因為(wei) 許多企業(ye) 做大了以後,就慢慢偏離市場,離客戶越來越遠,越來越失去了為(wei) 客戶創造價(jia) 值的能力,失去了敏捷的對客戶需求作出反應的能力,組織越來越官僚化,企業(ye) 越來越感受不到來自市場的壓力,危機意識淡簿。隻要老板越來越來越尚虛,逐名,員工自我感覺越來越好,越來越舒服,往往客戶就感覺不好、客戶就不舒服,客戶就會(hui) 用腳投票,毫不猶豫地拋棄你。
不以客戶為(wei) 中心,而是以自我為(wei) 中心,不具有持續為(wei) 客戶創造價(jia) 值的能力,企業(ye) 就失去了持續活下去的根基,企業(ye) 自然是慢性自殺。所以華為(wei) 將以客戶為(wei) 中心置於(yu) 核心價(jia) 值觀的首位。阿裏新六脈神劍的新核心價(jia) 值觀體(ti) 係的第一條就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dong) 第三。
第二,戰略不聚焦,盲目多元化擴張衝(chong) 動的自發趨勢。
中國許多企業(ye) 創業(ye) 一旦成功或做到一定規模,企業(ye) 都有急於(yu) 做大、偏離主航道、盲目擴張的原始衝(chong) 動。這種原始擴張衝(chong) 動,使得中國許多企業(ye) 很難專(zhuan) 注於(yu) 細分領域,做成隱形冠軍(jun) 。
我們(men) 所研究的上百家德國、日本和以色列的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都具有長期價(jia) 值主義(yi) 導向,等得及,耐得住寂寞,專(zhuan) 注於(yu) 細分市場與(yu) 客戶,都是在一個(ge) 領域裏把產(chan) 品做到極致。但是中國很多企業(ye) 還是機會(hui) 導向,撈浮財的思維,抑製不住多元化的衝(chong) 動,最後所有業(ye) 務都是做到59分,做不到數一數二。
去年數百家上市公司資金出問題,麵臨(lin) 崩盤,絕大多數都是因為(wei) 將圈來的或股票質押的錢去做投機生意,去盲目多元化,最後抓了一手的爛牌,打不出去。戰略是一種選擇,選擇幹什麽(me) ,不幹什麽(me) ;選擇加還是減,戰還是略。
對於(yu) 中國企業(ye) 而言,做加法容易,做減法難,做加法容易得到政府和社會(hui) 資源要素熱捧,做減法或專(zhuan) 注於(yu) 某一領域往往得不到政府和社會(hui) 輿論的認可,所以盲目多元擴張的衝(chong) 動,既是內(nei) 生的,也是外在壓力驅動的。
我們(men) 這次論壇為(wei) 什麽(me) 要倡導提出打造產(chan) 業(ye) 領袖,尋找隱形冠軍(jun) ?
就是要引領中國企業(ye) 抑製住原始多元化的衝(chong) 動,聚焦專(zhuan) 注於(yu) 細分領域,以長期價(jia) 值主義(yi) 思維,加大對技術、人才、管理的投入,真正提升為(wei) 客戶創造價(jia) 值的能力,真正把產(chan) 品與(yu) 服務做好,深耕客戶關(guan) 係,贏得客戶的長期信賴與(yu) 忠誠,從(cong) 而走出盲目多元化自發趨勢的死亡陷阱。
第三,奮鬥精神、創業(ye) 精神衰竭,組織日益惰怠的自發趨勢。
在不確定的複雜變化時代,企業(ye) 的死法既有悲壯的瞬間死法,也有溫水煮青蛙式的慢性死法。自發走向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企業(ye) 內(nei) 部不斷熵增,組織日益懈怠,流程僵化,業(ye) 務固定守陳,扼殺了組織的活力和創造力。
同時,企業(ye) 內(nei) 部競爭(zheng) 淘汱機製、按貢獻拉開分配差距的分配機製不能有效建立,導致員工壓力與(yu) 動力不足,創業(ye) 激情衰減,不願持續奮鬥,難以走出舒適區。久而久之,企業(ye) 逐漸失去活力和競爭(zheng) 能力,就像溫水煮青蛙,很多企業(ye) 是在這種不自不覺的狀態下被市場淘汰掉的。
第四,利出多孔、紀律鬆弛、山頭主義(yi) 、腐敗滋生的自發趨勢。
堡壘往往從(cong) 內(nei) 部被攻破,往往是企業(ye) 自己打倒自己。許多企業(ye) 戰鬥力、凝聚力差,就是利出多孔,屁股決(jue) 定腦袋,不能在組織整體(ti) 層麵上實現戰略協同,每個(ge) 人都有自留地,都拿把刀,從(cong) 組織肌體(ti) 上放血割肉。再好的企業(ye) ,也會(hui) 因失血而被放倒。同時紀律鬆懈,製度不執行,形同虛設,建立不起組織理性,難以打造組織能力,自廢內(nei) 功,自然難以生存。
這次論壇,各位老師事先也沒有討論,大家角度不同,但都回歸到一點——環境對一個(ge) 企業(ye) 來講,沒那麽(me) 重要,越是好企業(ye) ,在經濟下行時期會(hui) 變得越好越強壯。大地主往往都產(chan) 生於(yu) 災荒之年。經濟下行時期,很多企業(ye) 很難活下去,是因為(wei) 自廢內(nei) 功、沒有戰鬥力。
所以很多企業(ye) 不是被競爭(zheng) 對手打死,而是被自己打敗的。不管是老的活法還是換一種活法,企業(ye) 最終都要回歸到苦練內(nei) 功,強身健體(ti) ,自身內(nei) 在的健康是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唯一的武器。
02
毛澤東(dong) 八字箴言(團結、緊張、嚴(yan) 肅、活潑)
重塑企業(ye) 生命力
在經濟下行時期,中國企業(ye) 如何活?靠什麽(me) 活?如何將經濟下行時期的壓力,轉化成動力?企業(ye) 如何苦練內(nei) 功,提升市場生存與(yu) 抗打擊能力?如何打造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世界級領先企業(ye) 與(yu) 行業(ye) 隱形冠軍(jun) ?
我還是借用毛澤東(dong) 主席1937年為(wei) 抗日軍(jun) 政大學所題的“團結、緊張、嚴(yan) 肅、活潑”這八個(ge) 字,作為(wei) 今天論壇上各位演講嘉賓關(guan) 於(yu) 中國企業(ye) “活法”的智慧貢獻的總結。
“團結”就是活下去的力量,抱團就是企業(ye) 堅不可摧、勢如破竹的整體(ti) 競爭(zheng) 力
為(wei) 什麽(me) 許多企業(ye) 不是死在市場上,被競爭(zheng) 對手打倒,而往往是自廢武功,被自己打倒?根本原因是內(nei) 部不團結,不抱團,組織內(nei) 耗,自己打自己。突出表現為(wei) :企業(ye) 領導班子不團結,目標追求各異,同床異夢,各種力量不能凝聚於(yu) 共同目標,幹部隊伍一盤散沙,業(ye) 務係統山頭林立,各自為(wei) 政,難以協同。
無論是創業(ye) 型企業(ye) ,還是高成長企業(ye) 或己規模化的大企業(ye) ,組織內(nei) 部的團結一致,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始終是應對外部不確定環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立於(yu) 不敗之地的根本。組織不團結、不抱團,一定會(hui) 自己打倒自己。企業(ye) 的團結至少來自於(yu) 三個(ge) 方麵:
第一個(ge) 方麵,團結來自於(yu) 共同的使命與(yu) 追求,目標聚焦才能力出一孔。道不同不相為(wei) 謀,如果領導班子不團結,組織成員目標追求各異、同床異夢,是很難形成凝聚能力的。
所以我們(men) 現在幫助很多企業(ye) 轉型升級的時候,首先是從(cong) 思想上、觀念上讓企業(ye) 家實現轉型,更重要的是整個(ge) 領導團隊必須要對未來思考清楚,究竟要把這個(ge) 企業(ye) 做成什麽(me) 樣的企業(ye) ?這麽(me) 多人在一起要實現什麽(me) 樣的共同目標?隻有建立在使命、目標、追求一致上的團結才是持久而牢不可破的團結。
如果一個(ge) 企業(ye) 隻是靠單一的利益聯結,這種團結是不牢固的。除了人員的團結,戰略思維上也要真正聚焦,能夠專(zhuan) 注,目標一致,具有戰略定力。
第二方麵,團結來自於(yu) 求同存異、開放合作、優(you) 勢互補、彼此賦能。尤其在產(chan) 業(ye) 互聯網時代,企業(ye) 進行組織建設最重要的依據是長板理論,關(guan) 鍵在於(yu) 企業(ye) 如何發展長板、發展優(you) 勢,通過產(chan) 業(ye) 生態鏈連接別人的長板。
生態的構建最關(guan) 鍵的是在於(yu) 相互賦能、相互創造價(jia) 值。企業(ye) 一定要把自己的長板發揮到極致,真正構建平台賦能體(ti) 係,做到優(you) 勢互補。
第三方麵,團結來自於(yu) 組織成員的信任溝通與(yu) 奉獻回報。一個(ge) 組織中,如果彼此之間能夠互相信任,交易成本就會(hui) 降低。中國企業(ye) 最大的問題是老板不信任員工、員工不信任老板,彼此之間建立不起信任關(guan) 係,從(cong) 而導致交易成本過高,過度內(nei) 耗。
企業(ye) 內(nei) 部,如果彼此不溝通、不信任,互相屏蔽,相互猜忌,就不可能為(wei) 了共同的目標去協同。組織協同才能產(chan) 生整體(ti) 力量,一個(ge) 組織如果能夠建立信任關(guan) 係,就可以減少猜忌懷疑,彼此為(wei) 了共同目標去協同。
另外,組織能不能達到高度團結,還在於(yu) 彼此之間能不能互相貢獻價(jia) 值。隻要每個(ge) 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價(jia) 值點,相互做貢獻,組織才有合作的利基。
“緊張”:化危為(wei) 機,壓力也是動力,高壓力才會(hui) 激發戰鬥力
人往往在危機之中,在高壓力下才能激發其絕地反擊,博死一博的戰鬥力。很多企業(ye) 之所以缺乏戰鬥力,是因為(wei) 企業(ye) 內(nei) 部一片祥和鬆懈,感受不到來自市場的壓力,沒有臨(lin) 戰前的緊張氣氛。
共產(chan) 黨(dang) 軍(jun) 隊緊張,國民黨(dang) 軍(jun) 隊不緊張,這是蔣介石在檢討為(wei) 什麽(me) 國民黨(dang) 軍(jun) 隊打不過共產(chan) 黨(dang) 軍(jun) 隊,反省的血的教訓。高壓力、高績效、高回報,是組織戰鬥力的來源。企業(ye) 要持續打勝仗,就要有適度而積極的壓力感和緊張感。製造企業(ye) 臨(lin) 戰前的緊張感可以從(cong) 五個(ge) 方麵入手:
(1)緊張來自組織的生存危機意識,來自於(yu) 每個(ge) 人都能夠感受到企業(ye) 生存和市場競爭(zheng) 的壓力。華為(wei) 任總就是一個(ge) 具有強烈危機感的企業(ye) 家,他能夠把這種危機感轉化成為(wei) 組織成員的危機感。現在很多企業(ye) 麵臨(lin) 的問題是,老板著急但是下麵的人感覺不到,沒有壓力的傳(chuan) 遞機製。
(2)緊張來自於(yu) 挑戰性的績效目標設定。組織是否有緊張感,最關(guan) 鍵的在於(yu) 目標提的是不是足夠大膽,是不是具有足夠的挑戰性。隻要目標具有足夠的挑戰性,就會(hui) 催生組織成員的激情,目標高遠才能激動人心。所以緊張不是簡單的施壓,還在於(yu) 組織要有挑戰性的目標,激發大家的鬥誌。
(3)緊張來自於(yu) 內(nei) 部競爭(zheng) 的淘汰機製。內(nei) 部如果沒有競爭(zheng) 淘汰機製,就不能把外部競爭(zheng) 壓力轉化成內(nei) 部競爭(zheng) 壓力,組織就不會(hui) 保持緊張。華為(wei) 提出,活力才是根本,用小熵理論,奮鬥者機製、末位競爭(zheng) 淘汱機製,去激發員工活力,其實就是增強組織競爭(zheng) 淘汰機製的緊迫感,你如果能力、業(ye) 績達不到,可能就被幹掉了。
(4)緊張來自於(yu) 組織內(nei) 部比、學、趕、幫,樹立典型和先進標杆。這一點日本人做得非常好。日本人在物質利益上基本上是相對平均主義(yi) ,但是會(hui) 不斷表揚為(wei) 組織做貢獻的人,樹立典型,使得落後者產(chan) 生羞恥感,以優(you) 秀分子倒逼團隊員工共同奮鬥。這屬於(yu) 企業(ye) 文化和組織氛圍的營造,如果大家都爭(zheng) 優(you) 秀而你不優(you) 秀,你就有很大的壓力;如果大家都惰怠、懶散,這個(ge) 組織就沒有緊張感。
(5)緊張來自於(yu) 懲罰分明,來自於(yu) 高標準、高要求,來自於(yu) 說到做到、嚴(yan) 格的問責機製,來自於(yu) 違反製度的高成本付出,也來自於(yu) 使命驅動。
人往往是被逼出來的,企業(ye) 中,緊張才會(hui) 產(chan) 生戰鬥力。當年“人大六君子”,其中黃老師、吳老師一直到現在還是華為(wei) 的顧問。一個(ge) 人能夠給一個(ge) 企業(ye) 做二十多年的顧問,要是沒有學習(xi) 能力、沒有自我超越的能力,是不可能跟上企業(ye) 發展要求的,早就被淘汰了。
我們(men) 這六個(ge) 人現在都接近退休或者已經退休了,但是還在不斷寫(xie) 文章、不斷學習(xi) ,其實很重要的原因是六個(ge) 人之間相互PK。吳老師講,他到華夏基石十月論壇是最緊張的,到別的地方備課從(cong) 來不會(hui) 備一個(ge) 月。這種緊張來自於(yu) 自我施壓,來自於(yu) 對自己的高標準、高要求,來自於(yu) 周邊比你更優(you) 秀的人。因為(wei) 隻有十月論壇麵對的都是老對手,我們(men) 相互PK的過程,也是相互砥礪、相互學習(xi) 的過程。有人問,我們(men) 怎麽(me) 能寫(xie) 這麽(me) 多文章?吳老師聽說施老師寫(xie) 了一本書(shu) ,那他也得寫(xie) 一本;施老師寫(xie) 了三本,他就要寫(xie) 五本。
在這個(ge) 圈子裏,人與(yu) 人可以相互激蕩,形成一個(ge) 正向的能量場,能夠始終保持青春的活力,保持思考的能力。我的導師已經90歲了,現在還在給博士講課,他說這樣可以避免老年癡呆。我希望我們(men) 這六個(ge) 人也能夠PK到80歲,這樣才會(hui) 避免得老年癡呆,因為(wei) 始終在思考,始終在向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學習(xi) ,始終走在永無止境的奮鬥者的路上。
“嚴(yan) 肅”:敬畏常識、紀律嚴(yan) 明、知行合一,建立組織理性
任何一個(ge) 企業(ye) ,要打造組織能力,必須要有組織理性。組織能力來自於(yu) 激情與(yu) 理性兩(liang) 種力量。而組織理性來自於(yu) 組織的嚴(yan) 肅,來自於(yu) 理性的思維和理性的製度與(yu) 流程。“嚴(yan) 肅”的內(nei) 涵有六個(ge) 要素:
第一,任何一個(ge) 企業(ye) 或企業(ye) 家對常識、規律要有敬畏之心。凡是破壞規則的都要付出高成本。現在很多企業(ye) 出問題,我認為(wei) 就是不尊重規律、不尊重常識導致的。大家都在講華為(wei) 的成功某種意義(yi) 上是尊重常識的成功。說起來很簡單,其實常識是最難做到位的。因為(wei) 所謂的“常識”往往是違背人性的,真正到了操作層麵上很難做得到。
華為(wei) 的成功就是真正把常識能夠做到極致,堅持自己的原則底線,不該碰的不碰。很多企業(ye) 家之所以出問題是因為(wei) 缺乏對法律、規則、製度的敬畏,觸碰了底線。在國際市場上,華為(wei) 就是因為(wei) 對規則的堅守,才讓美國怎麽(me) 也挑不出毛病來。如果沒有敬畏感,在國際市場上隨便破壞規則,人家抓住一個(ge) 把柄,就能把你送進去。所以,敬畏之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嚴(yan) 肅就是鐵的紀律,並且有令則行,說到做到,言行一致。要知行合一,不僅(jin) 是知道,關(guan) 鍵是要做到。現在中國企業(ye) 最大的問題是,大家接受的新理念、新思維太多,但是真正在操作層麵上做不到,說一套做一套。
中國企業(ye) 家的學習(xi) 能力是全世界領先的,各種EMBA,收費越高人越多。但問題是學了以後怎麽(me) 用、怎麽(me) 落地?中國傳(chuan) 統文化重“道”而輕“術”,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易行難的局麵。
我給博士講傳(chuan) 統文化的時候提到,中國儒家文化是一個(ge) 很高的旗幟,但從(cong) 來沒真正得到落實。雖然到處都在宣揚儒家思想,但是政府真正在操作層麵上遵循的是法家思想,講集權與(yu) 帝王之道。至於(yu) 知識分子和老百姓,受道家、釋家的影響更深,追求逍遙自我。在實際生活層麵,奉行的是實用主義(yi) 。
中國文化本質上是灰度文化,不像西方國家的基督教、伊斯蘭(lan) 教文化這種單一的文化價(jia) 值傾(qing) 向,我們(men) 是多元的、複雜的、混合的,更是實用的,需要哪一塊就用哪一塊。這種文化取向一定意義(yi) 上導致了我們(men) 的不“嚴(yan) 肅”。不管從(cong) 《論語》《道德經》到《六祖壇經》,中國古典著作一般都是後人記述,細節上經不起推敲,缺乏嚴(yan) 謹的學術論證。當然,中國的經典與(yu) 聖賢對世界、宇宙的總體(ti) 看法沒有錯,但是細節上,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第三,嚴(yan) 肅就是嚴(yan) 謹的工作作風與(yu) 認真的工作態度。在企業(ye) 中,要全身心的投入,用工匠精神,專(zhuan) 注把產(chan) 品做到位。
第四,嚴(yan) 肅就是實事求是,尊重事實,不搞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真正回歸到客戶價(jia) 值。但是很多企業(ye) 做不到這一點,反而離客戶越來越遠。
第五,嚴(yan) 肅是來自於(yu) 組織的莊重和儀(yi) 式感。上午吳老師講到華為(wei) 的儀(yi) 式感,我很讚同儀(yi) 式就是生產(chan) 力,儀(yi) 式就是管理的觀點。中國過去非常講禮儀(yi) 和儀(yi) 式,但是現在都拋棄了。我認為(wei) 應該回歸,回歸到對自身的尊重、對他人的尊重、對組織的尊重。
第六,嚴(yan) 肅就是製度麵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超越組織與(yu) 製度之上。中國的問題是老板往往淩駕於(yu) 組織之上、規則之上,所有製度規則隻針對別人、不針對自己,規則被隨意破壞。大家如果想學習(xi) 任總,就學他一點——他製定的規則,自己身先士卒,首先遵守。
“活潑”:讓組織始終充滿活力
一個(ge) 組織光嚴(yan) 肅不行,最終還是要回歸活力,方向保持大致正確,組織始終要充滿活力。企業(ye) 富有生氣和活力,來自於(yu) 整個(ge) 組織陽光、自然、活潑的氛圍,來自於(yu) 組織不呆板、不僵化,來自於(yu) 每個(ge) 人的自我驅動和自我激勵,來自於(yu) 開放包容的文化。一個(ge) 組織要做到活潑,我認為(wei) 來自於(yu) 五個(ge) 方麵:
一是組織始終要有激情、有追求、有信念。信念可以激發人的潛能,產(chan) 生核裂變。中國企業(ye) 發展到今天,需要重塑激情、重塑信念、重塑使命感。現在對幹部的要求,包括使命、責任、能力建設,使命是排在第一位的。這實際上就是回答未來到底要做成什麽(me) 樣的企業(ye) ?願景到底是什麽(me) ?
二是要尊重人的個(ge) 性,釋放人的天性,激發人的潛能。人是目的不是工具,首先要尊重人性,讓人有興(xing) 趣、有專(zhuan) 長地去工作。如果組織把人當工具,抹殺人的個(ge) 性,讓人依附於(yu) 物,組織是不可能真正具有活力和創新能力的。我們(men) 搞平台賦能型的組織,根本目的既要建平台,提高組織的嚴(yan) 肅性;同時又要尊重個(ge) 性、釋放活力。
三是要信任並且授權於(yu) 人,讓人有相對自由創新創造的空間,讓人有尊嚴(yan) 、有價(jia) 值地工作。
四是要不斷打破組織內(nei) 部平衡,適度拉開差距,防止組織過度熵增。華為(wei) 整個(ge) 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就是熵減與(yu) 開放,持續激發個(ge) 體(ti) 價(jia) 值的創造力,持續奮鬥,實行競爭(zheng) 淘汰機製,不斷反僵化、反不思進取,去激活組織。
五是要開放包容,用人不求全責備,要包容人的缺點。因此,選人、用人要有灰度。
03
企業(ye) 家精神和平台賦能
才能激發企業(ye) 創新
最後,一個(ge) 組織要創新還必須要有真正的企業(ye) 家精神,要有一些具有企業(ye) 家個(ge) 性的人和創新精神的天才。很多企業(ye) 家都問我,為(wei) 什麽(me) 創新業(ye) 務一直沒法發力?我說有兩(liang) 個(ge) 問題:
一、企業(ye) 如果一直是老板一個(ge) 人說了算,不能培育出準企業(ye) 家,企業(ye) 家精神就被扼殺掉了。讓一個(ge) 沒有企業(ye) 家精神的人去開拓一塊新業(ye) 務,而且要把這個(ge) 新業(ye) 務做大,是不可能的。
二、沒有平台賦能,整個(ge) 組織能力構建不起來,核心產(chan) 品沒有真正形成規模優(you) 勢,卻去盲目做多元化,勢必失敗。我們(men) 不是反對多元化,關(guan) 鍵是在於(yu) 必須把核心產(chan) 品做到足夠規模優(you) 勢以後,再進入其他領域,讓新的創新型產(chan) 品能夠借助原有的平台,讓原有的平台能夠為(wei) 新業(ye) 務賦能。
現在一沒有企業(ye) 家、二沒有組織賦能,純粹變成了個(ge) 體(ti) 戶,憑借什麽(me) 跟創新型企業(ye) 競爭(zheng) ?所以企業(ye) 要創新業(ye) 務,要有企業(ye) 家精神,要有平台賦能,具有了超越個(ge) 體(ti) 的企業(ye) 家戰鬥能力,再通過平台賦能放大這種能力,形成真正的組織能力,新業(ye) 務、新事業(ye) 才能成長。
從(cong) 這個(ge) 角度講,我認為(wei) 未來中國企業(ye) 要真正活下去,歸根結底還是要做好自己,苦練內(nei) 功。這個(ge) 內(nei) 功,還是來自於(yu) 那八個(ge) 字“團結、緊張、嚴(yan) 肅、活潑”:內(nei) 部是不是目標高度一致、高度團結?是不是真正能夠把外部市場競爭(zheng) 壓力傳(chuan) 導到內(nei) 部,讓每個(ge) 人緊張起來,去承擔責任?是不是真正能夠建立組織理性?是不是能讓每個(ge) 人發揮個(ge) 性和創造力,為(wei) 客戶創造價(jia) 值。
如果能夠做到這八個(ge) 字,我認為(wei) 這個(ge) 企業(ye) 是死不了的。經濟下行,不管什麽(me) 樣的活法,最終還是要做好自己。隻有做好自己,活得健康,才能有免疫能力去抵禦外部各種病菌的侵入,持續做大做強。(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