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10年,進化的底層邏輯變了!
文 | 嚴(yan) 煦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 少將
經濟新常態、疫情新常態和國際關(guan) 係新常態,正在讓企業(ye) 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挑戰,甚至是負增長。
我們(men) 需要看到,表象背後影響我們(men) 每個(ge) 人的“現實”: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前四十年是經濟崛起的黃金時代,工業(ye) 化、城市化、信息化三浪疊加,勞動力紅利、政策紅利、流量紅利等不斷湧現。
下一個(ge) 四十年,中國將麵臨(lin) 全方位的挑戰,並麵向第一、邁向第一、超越第一。
曾幾何時,傳(chuan) 統工業(ye) 強國德國、日本,都曾經站在“第二”的這個(ge) 位置上,他們(men) 同樣勤勞、同樣智慧,但是無一例外,他們(men) 都在短暫的高光之後退場了。
麵對著升維的戰場、強硬的對手,在短短的改革開放40餘(yu) 年成長起來的中國企業(ye) 家群體(ti) ,更需要升維,需要打開視野,勠力同心。
單點突破的時代已經翻篇了,底層的商業(ye) 邏輯正在發生變化。
如何在變局中保持增長,已經變成複雜的係統問題,成為(wei) 眾(zhong) 多中國企業(ye) 家亟需解決(jue) 的問題之一。
我們(men) 將持續關(guan) 注變局下的「企業(ye) 變革」的困境,今天是這個(ge) 係列的第一篇。本文將你將看到:
1.「看全局」,全球視野下競爭(zheng) 格局之變;
2.「看底層」,看清商業(ye) 更底層邏輯的深刻變化;
3.「看方法」,中國企業(ye) 如何在變局中更上一層樓的方法:如何撬動內(nei) 外部力量、推動變革。
本篇以近兩(liang) 年高速增長的工控明星企業(ye) 匯川技術作為(wei) 案例,透析這家上市公司利用內(nei) 外部四大智慧,引入第三方谘詢傳(chuan) 世智慧成功進行變革,跨越式增長,三年時間市值從(cong) 百億(yi) 進入近兩(liang) 千億(yi) 俱樂(le) 部的底層方法。
一、競爭(zheng) 格局之變
回頭看,自2000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逐漸成為(wei) 世界工廠,已經向全球市場輸出了很多物美價(jia) 廉產(chan) 品,豐(feng) 富了全世界工薪階層與(yu) 中產(chan) 人群的生活。
中國未來走向世界、融入更大區域經濟體(ti) 的趨勢不會(hui) 改變。中國14億(yi) 人口所爆發的生產(chan) 力和創造力,也越來越和世界站在同一水平線上。
尤其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等新興(xing) 的工業(ye) 4.0方向,中國擁有政策、市場和技術紅利,中國企業(ye) 與(yu) 世界頭部企業(ye) 是跑在同一水平的。
國內(nei) 500強,將逐步躋身全球頭部企業(ye) 之林。不斷深入的全球化,必將引發更高維的競爭(zheng) 。
華為(wei) 在5G與(yu) 芯片設計上的戰略布局,已經讓美國動用經濟加政策的大棒,不惜逼迫全球供應鏈的玩家站隊。
這一戰,在所難免,而且這會(hui) 是一場持久戰。技術的自主創新、高端工業(ye) 產(chan) 品的國產(chan) 替代、供應鏈的連續性和安全性……
挑戰在升維,更需要企業(ye) 係統性的進步。
華為(wei) 、中興(xing) 、比亞(ya) 迪、大疆、海康、匯川等等,中國高科技企業(ye) 正在麵臨(lin) 更加激烈的全球競爭(zheng) 和隨時可能加劇的外部環境掣肘,這需要視野、格局以及能力的升維。
二、商業(ye) 底層邏輯之變
1.從(cong) 勞動力紅利,轉向人才紅利與(yu) 管理升級
《哈佛商業(ye) 評論》6月發布的企業(ye) 家調研報告,在1146份麵向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商學院(BiMBA)的學員和校友有效問卷顯示,企業(ye) 麵臨(lin) 最主要的內(nei) 在挑戰集中在“人才缺位”和“戰略思維缺乏”上,占比高達52.6%和40.9%。而緊跟其後的是“企業(ye) 存在過度短期行為(wei) ,長期戰略行為(wei) 消失”(33.6%)、“麵對VUCA環境挑戰,企業(ye) 缺乏變革創新力”(32.8%)。
戰略、變革、人才、管理……這些關(guan) 鍵詞成為(wei) 企業(ye) 家和高管麵對的最大課題,紅利層出的黃金時代已經落幕,不少行業(ye) 正在麵臨(lin) 增長放緩、競爭(zheng) 加劇的白銀甚至是青銅時代。
如何保持組織的戰略定力、激發人才潛力、持續創新,成為(wei) 企業(ye) 上一個(ge) 台階、從(cong) 十億(yi) 到百億(yi) 到千億(yi) 的最大瓶頸。
發展至今,中國的世界500強和美國的世界500強的數量是差不多的,但是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ye) 的利潤隻有美國的不到一半。
為(wei) 什麽(me) ?
中國企業(ye) 家還沒有深刻認知到管理創造的價(jia) 值。
新的競爭(zheng) 需要價(jia) 值創造,就需要企業(ye) 向管理要效率、要利潤。通過管理創新激發人才潛力,實現流程創新,才能擺脫粗放式的經濟模式,提升利潤。
在這方麵,中國企業(ye) 缺少足夠的經驗,也缺乏往前一躍的魄力。華為(wei) 在1997年銷售額大概41億(yi) ,任正非就敢拿出幾億(yi) 來求教於(yu) IBM,前後耗資約40億(yi) 。
華為(wei) 對於(yu) 管理的重視、對人才的珍視,深刻地印在了企業(ye) 基因裏,方能領先一步,步步領先。
2.從(cong) “摸著石頭過河”,到“對標世界標杆”
過去30年,我們(men) 欽佩所有企業(ye) 家的眼光,抓住國家紅利、人口紅利、技術紅利、工程師紅利等。這是發展中國家GDP增長的自然過程。
但是人均GDP跨越1萬(wan) 美金走向2萬(wan) 美金甚至更高時,從(cong) 曆史經驗來看,美英法日在邁向發達國家的路徑上,競爭(zheng) 屬性和驅動力必然發生改變,將從(cong) 原來政策紅利、人口紅利、工程師紅利轉到更高的競爭(zheng) ,包括人才競爭(zheng) 、知識結構競爭(zheng) 、管理競爭(zheng) 等等。
競爭(zheng) 高度和複雜度必將發生劇變。
在這些方麵,國內(nei) 企業(ye) 的差距還很大。如果在中國和世界做成龍頭企業(ye) ,這個(ge) 挑戰是很大的。
回顧華為(wei) 走過的路,他們(men) 在客戶、商業(ye) 、產(chan) 業(ye) 鏈、生態的管理深度,正是未來中國各個(ge) 領域領先企業(ye) 必須走的路。
在全球市場,他們(men) 所麵對的競爭(zheng) ,已經不是董事長之間的競爭(zheng) ,而是所在的產(chan) 業(ye) 鏈、生態鏈、價(jia) 值鏈之間的競爭(zheng) 。
現在,企業(ye) 要融入大的產(chan) 業(ye) 鏈的競爭(zheng) 和分配,就需要格局和視野的打開。
3.從(cong) “站在過去看未來”,到“站在未來看明天”
中國企業(ye) 家要轉變視野,站在更高的維度看未來。
站在昨天看明天,站在今天看明天,從(cong) 曆史的經驗出發是容易大意的,更會(hui) 局限自己。
而且,大環境正在變化,過去成功的路徑,正在失效。如果我們(men) 對下一個(ge) 40年的基本共識不變,就需要對國家、對自己的同行者有信心。
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競爭(zheng) 、供應鏈的挑戰、全球市場的發展,中國企業(ye) 要麵對未來10年看明天。
隻有建立向全球供應高質量產(chan) 品的決(jue) 心和擔當,才可能躋身全球頭部企業(ye) 之林。中國企業(ye) 家需要建立起前瞻視野,來推動今天的進步。
不少中國領先企業(ye) 正在麵臨(lin) 規模擴大、但增收不增利潤的困境。如果選擇停在舒適區,停在過往的成功路徑,會(hui) 持續迷茫。
戰略變革迫在眉睫。
做企業(ye) 就像蓋房子,從(cong) 20米的高樓到100米的摩天大廈,並不是簡單地做加法,而在地基、承重材料、整體(ti) 架構、通風係統等等,甚至是電梯都具有質的差異,這非常需要變革的係統性、架構性和前瞻性。
這就非常考驗企業(ye) 當前是否有麵向未來的係統性設計,如果還用蓋30層樓的方法造摩天大廈,一旦遭遇內(nei) 外一點壓力,大廈將傾(qing) 。
故而,麵對變化的環境、更強的競爭(zheng) ,企業(ye) 需要擁抱“質變”,撬動更多的智慧推動變革:來自客戶,來自外腦,來自產(chan) 業(ye) 上下遊,借用“四種智慧”,來構建體(ti) 係、推動變革、持續增長。我們(men) 將在後文具體(ti) 展開。
4.從(cong) 埋頭苦幹,到“新拿來主義(yi) ”
西方優(you) 秀企業(ye) 經曆百年的商業(ye) 曆史,非常善於(yu) 改革和變革,才能穿越周期、基業(ye) 長青。
從(cong)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到麥肯錫、波士頓、貝恩等一線的谘詢機構,往往都是陪伴著巨型企業(ye) 的成長與(yu) 變革:福特、通用、波音等等……
巨型跨國企業(ye) 的管理經驗溢出,谘詢公司走進全球500強,實現經驗的遷移和管理方法的共創。
我們(men) 如果將美國企業(ye) 作為(wei) 最強的對手,那麽(me) 中國企業(ye) 最匱乏的就是係統化地借用金融力量和管理谘詢的力量。
金融體(ti) 係中美差異性暫且不論,而管理谘詢對美國GDP的貢獻是大於(yu) 2%的。但是據統計,國內(nei) 所有的谘詢公司占到0.18%都不到,也就是不足美國的十分之一。
可見,企業(ye) 對於(yu) 國內(nei) 外先進管理智慧確實認知不足。
1934年麵臨(lin) 中國存亡之變局,魯迅號召年輕人“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當下,中國企業(ye) 也到了要再一次運用“拿來主義(yi) ”的時候。中國先進企業(ye) 的管理經驗,如華為(wei) 等,正在溢出和快速遷移。
匯川技術是一家非常優(you) 秀的企業(ye) ,但就在前三年遇到增收不增利的困境。2019年淨利潤同比下降16.46%。
三年後匯川2021年淨利潤36.8億(yi) ,同比上升68.70%(數據來源:公開年報);市值從(cong) 2019年的400億(yi) 增長到1705.41(滬深)億(yi) 元(2022年7月5日收盤價(jia) )。
從(cong) 百億(yi) 到近兩(liang) 千億(yi) 市值的企業(ye) 變革,三年中匯川技術如何通過變革超越自己、實現進化,獲得利潤增長和資本認可?
三、企業(ye) 進化方法論
1.四種智慧:企業(ye) 進化的內(nei) 外部
企業(ye) 家靠自身的力量、自身的思考,有一定的思維慣性和局限性,不足以去連接這麽(me) 大的一個(ge) 環境。那麽(me) ,需要內(nei) 外部智慧的緊密結合。
陪伴匯川成功變革的傳(chuan) 世智慧創始人範厚華提出了四種智慧:
前兩(liang) 種是內(nei) 部智慧,是在企業(ye) 成長過程中內(nei) 部進化的沉澱。
首先,是一把手及高層的智慧。管理層的智慧往往決(jue) 定了企業(ye) 的天花板。
其次是專(zhuan) 業(ye) 人才的智慧,市場營銷專(zhuan) 業(ye) 、產(chan) 品開發專(zhuan) 業(ye) 、人力資源專(zhuan) 業(ye) 、財經金融專(zhuan) 業(ye) 等等各個(ge) 領域,都要有頂級的人才。
這是兩(liang) 種內(nei) 部的智慧。
內(nei) 部生長較為(wei) 緩慢,因此還要依靠外部的智慧。
其一是用全球性Top大客戶的智慧,他們(men) 的標準和管理水平已經沉澱了數十甚至上百年,成為(wei) 一種直接的外力驅動內(nei) 部的發展。
但是現在,大量公司把頂尖客戶的驅動力當成了客戶的刁難,不願意走出舒適區,這樣企業(ye) 就很難吸收客戶的智慧。
反觀,與(yu) 蘋果緊密合作的富士康、台積電,通過啃下硬骨頭提升自己,建立壁壘,成為(wei) 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掌握了自己的護城河。
客戶需求的精細度和場景度越來越細,如果我們(men) 不能洞察這些小的趨勢和價(jia) 值創造,企業(ye) 就很難創造新價(jia) 值。
回望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為(wei) 什麽(me) 發展快?是因為(wei) 中國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主任和國家發改委在經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頭部的超級企業(ye) 華為(wei) 、阿裏等也有這樣的變革管理委員會(hui) 。
在匯川技術的變革伊始,就專(zhuan) 門成立了“變革辦公室”,在三四年的時間維度中,整合內(nei) 外部資源,與(yu) 谘詢公司充分合作、戰略共創,撬動內(nei) 外部智慧,在變革過程中起到了無可厚非的作用。
可見,就像國家機器一樣,一個(ge) 大型企業(ye) 培養(yang) 自己的變革組織和變革血液非常重要。
正如傳(chuan) 世智慧的創始人範厚華所說:“傳(chuan) 世智慧的專(zhuan) 家要幫助企業(ye) 建立自我造血、自我改進、組織熵減的組織和能力”。
2.一把手工程:持續領導力取代間歇拍腦袋
為(wei) 什麽(me) 要最先談“一把手工程”?
變革是一件很難的事,任何公司、企業(ye) 、組織、機構,最大的問題其實都出現在領導層前三排,而主要的責任就在主席台。
一把手是企業(ye) 發展的天花板。一把手不進步,企業(ye) 也很難前進。
前麵《哈評》的調研問卷中能看出,過度短期的戰略、領導力的缺失在不確定的外界環境下,對於(yu) 組織是巨大的消耗。不僅(jin) 難以推動創新的產(chan) 生,也存在資源消耗和投資打水漂,還會(hui) 出現人才流失加劇的風險。
所以,變革的第一要義(yi) 是一把手的決(jue) 心和全情投入。
匯川從(cong) 2016年36.6億(yi) 到2019年73.9億(yi) ,連續四年業(ye) 務持續增長,但利潤從(cong) 2016年9.8億(yi) 到2019年10.1億(yi) ,增收不增利,麵臨(lin) 業(ye) 務利潤下降的困局,一把手毅然決(jue) 然開啟變革,如何具體(ti) 發揮一把手在變革中的領導力:
① 以身示範,全情投入:將軍(jun) 和士兵在一起,能夠帶動全員士氣。
匯川變革辦負責人李天虹與(yu) 我們(men) 分享,匯川董事長朱興(xing) 明每次都參與(yu) 項目評審活動,隻要遇到無法突破的“卡點”時,朱興(xing) 明就上陣第一線,和同事們(men) 並肩作戰,抽絲(si) 剝繭、層層深入,找到業(ye) 務的痛點然後尋求落地的方法。
② 全局把控,勾畫藍圖:如果有一張最全麵的企業(ye) 發展藍圖,一定在一把手心中。
格局和認知上,一把手比組織中的其他成員看問題更加全麵一些,更加探究本質,看問題更長遠。這種視野,也能夠給“一線聽得見炮火”的員工以更多啟示。
沒有哪一家企業(ye) 能夠在沒有CEO參與(yu) 的情況下,成功應對變革。
我們(men) 常說“贏在細節,輸在格局”,大中型企業(ye) 一般都輸在格局上。大中型企業(ye) 業(ye) 務龐雜,管理事務過於(yu) 複雜,領導必須站得高,哪些問題是今天一定要跨過的,哪些問題可能放在明天跨,戰略的優(you) 先級才是領導力。
事實上,中國的大部分企業(ye) ,因為(wei) 缺乏體(ti) 係,所以往往董事長、CEO在幹VP的活兒(er) ,VP在幹總監的活兒(er) ,總監在做經理的活兒(er) ……
說得好聽是向下賦能,實則是管理內(nei) 耗。
建立穩固的管理體(ti) 係,這樣的董事長、企業(ye) 家才能做好董事長應該做的事,真正做好戰略決(jue) 策。
3.係統思維:全局發力,向管理要利潤
改革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工程,需要中長期的戰略牽引和係統發力。
戰略變了,流程和組織一定也要變。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於(yu) 管理的全局認知和全業(ye) 務線的係統把握。
企業(ye) 有三個(ge) 很難發現的沉沒成本:決(jue) 策成本(由管理者做出的,他們(men) 看不到自己的猶豫不決(jue) 給企業(ye) 造成的浪費)、溝通成本(因為(wei) 沒有標準,所以產(chan) 生很多內(nei) 耗)、試錯成本(大量的創新沒有機製,造成浪費)。
這三個(ge) 成本占到企業(ye) 成本的3-10%之間,可見管理的價(jia) 值是非常高的。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永遠隻能點狀解決(jue) 問題。建立全局的管理係統,尋求結構化的改變,才是企業(ye) 未來的進化之道。
所以,需要建立全局的管理係統,尋求結構化的改變,減少內(nei) 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傳(chuan) 世智慧基礎變革架構)
當2019年匯川開始與(yu) 傳(chuan) 世合作的時候,管理框架結構和平台建立以及整體(ti) 的流程規範建立,都有不健全的地方。
一些戰略管理、銷售運作、產(chan) 品開發、訂單采購以及財務規劃,物流運轉等都是沒有成體(ti) 係化的。
內(nei) 部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也缺少一些 IT 數據支撐和專(zhuan) 業(ye) 化的溝通平台運作,導致公司的管理效率在逐步下降,內(nei) 部溝通交流會(hui) 也存在信息障礙。
傳(chuan) 世為(wei) 其製定了全局的係統規劃,與(yu) 匯川技術肩並肩一起戰鬥,將長期的戰略和短期的經營指標相結合(如上圖),通過方案的層層下鑽,實現有針對性的業(ye) 務破局和能力提升。
(傳(chuan) 世智慧變革實施架構)
匯川技術在朱董事長及高層管理團隊帶領下,基於(yu) 對未來洞察的假設,定位業(ye) 務痛點、難點,上下同欲,深化變革,成效是有目共睹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超過50%,銷管費用在2020、2021年分別下降18.09%和8.25%,人均產(chan) 值從(cong) 65.89萬(wan) 元提高至105.93萬(wan) 元,提高40.04萬(wan) 元。
這是向管理要利潤的實際案例,優(you) 化管理和流程,使得組織能力得到提升,降本增效。
4.全局變革:賦能與(yu) 共創
就像醫生難自醫。匯川在2018、2019年時就已經在內(nei) 部做了很多變革,但是內(nei) 部的思想很難打破,大家已經聽慣了高層語言,耳朵都長“老繭”。
匯川朱董事長有句名言:“組織長期積累的慣性和惰性靠自身是很難打破的,這就需要外力”。
中國企業(ye) 往往成長擴張於(yu) 經濟快速增長的黃金時代,內(nei) 部團隊往往因為(wei) 業(ye) 績的增長而驕傲自足。
但是如果看不到和標杆企業(ye) 的差距、和世界優(you) 秀企業(ye) 的差距,就會(hui) 處於(yu) 傲慢,而無法突破舒適圈、實現更大的成長。
匯川是行業(ye) 中的優(you) 秀企業(ye) ,但是在三年前麵臨(lin) 的問題,就是增收不增利。
這也是目前大多數企業(ye) 家非常焦慮的地方,即使有危機意識,自己主動變革也很難達成效果,更不用說很多企業(ye) 的高管團隊可能還意識不到潛藏危機,沒有足夠的動力進行變革。
任正非是世界級的商業(ye) 家、商業(ye) 哲學家、商業(ye) 思想家,是華為(wei) 的領導者,但是為(wei) 什麽(me) 20年來要花700億(yi) 用於(yu) 管理谘詢?
因為(wei) 他也無法抵禦人的慣性、組織的慣性,他通過重要的管理理論的引進讓組織迭代起來,包括架構、人、流程、技術、度量,以及各個(ge) 要素之間的連接,喚醒團隊的認知。
這個(ge) 體(ti) 係,需要係統性思維、架構思維,對管理係統的研究、組織係統的研究、技術係統的研究、流程的研究以及對人心的深度洞察,這是需要專(zhuan) 業(ye) 積累的。
所以,匯川通過引入傳(chuan) 世智慧的外力來推動企業(ye) 內(nei) 部的熵減。成立了專(zhuan) 門的變革組織來支撐變革運作,開車的開車,修路的修路,從(cong) 頂層設計包括治理(組織、權力、格局)、戰略和業(ye) 務設計,到升級營銷和研發推動客戶價(jia) 值創造,再到人力資源、財經、數字化等後台的建設,把業(ye) 務的改進和業(ye) 務的能力緊緊結合了起來。
結構化的變革是為(wei) 了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正如一個(ge) 國家,必須要有經濟、科技、金融、軍(jun) 事、國防、文化等體(ti) 係和秩序的設計,企業(ye) 亦然,中國企業(ye) 也需要結構化。
有沒有中國企業(ye) 通過變革取得成功?
比如華為(wei) 、海康、匯川等等。他們(men) 的發展,其實離不開全球頂尖智慧的幫助,否則很難跟世界一流企業(ye) 競爭(zheng) 。
外部智慧並不是要改變企業(ye) 家,但是就像催化劑,與(yu) 企業(ye) 家一道,把組織的認知、結構、知識、流程、創新打通,從(cong) 而迸發新的智慧,邁向更高的階段。
這就是係統性,強調底層邏輯、業(ye) 務本質和迭代,進而重構業(ye) 務、重構組織。
外部智慧正是起到公正的、高維度的認知,來幫助企業(ye) 家去辨別和判斷。傳(chuan) 世正是和客戶並肩作戰的夥(huo) 伴,通過智慧場、能量場的打造,在實戰中去影響組織裏的人,幫助係統的升級。
四、新拿來主義(yi) :風物長宜放眼量
古今中外,大多數人因為(wei) 看見而相信,很少人因為(wei) 相信而看見。
企業(ye) 家不斷體(ti) 會(hui) 管理的進步,然後慢慢在不確定性的年代去駕馭增長,才會(hui) 在正循環中更重視管理的提升,通過外部高維度的智慧來參與(yu) 共創。
中國從(cong) 來不乏縱橫捭闔的戰略家,也不乏運籌帷幄、決(jue) 勝千裏之外的謀士軍(jun) 師,更不缺對知識的尊重和傳(chuan) 承。
但是,改革開放前四十年,太多紅利湧現,太多人兜售著速成的秘籍,也讓所謂“外部智慧”淪為(wei) 紙上談兵,不可落地的漂亮PPT。
大浪淘沙,泡沫隻是一時,終究要回歸真實價(jia) 值。
企業(ye) 家們(men) 需要放出眼光,運用腦髓,去偽(wei) 存真的“新拿來主義(yi) ”,與(yu) 新一代的智慧者共建共創,把握變局下的機遇。
風物長宜放眼量,打破組織慣性,撬動內(nei) 外部智慧,匯川從(cong) 優(you) 秀走向卓越。我們(men) 將長期關(guan) 注這類企業(ye) 案例,深度分析。
點一盞燈,薪火相傳(chuan) ,生生不息。
*文章為(wei) 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xia) 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