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靠譜,就是事事有閉環

來源:筆記俠 發布日期:2022-09-19

前言

工作中,我們(men) 希望遇到靠譜的隊友;生活中,我們(men) 希望遇到靠譜的朋友;學習(xi) 中,我們(men) 也希望遇到靠譜的夥(huo) 伴。

靠譜到底多重要?和不靠譜的人相比,到底有什麽(me) 區別?怎樣才能成為(wei) 一個(ge) 靠譜的人?今天這篇文章,值得你認真閱讀和思考。

如果讓你用一個(ge) 詞來高度評價(jia) 一個(ge) 人,你會(hui) 用哪個(ge) 詞?

放在過去,你可能會(hui) 用“善良”、“聰明”、“能力強”這樣的詞。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高度評價(jia) 一個(ge) 人時,都選擇了“靠譜”這個(ge) 詞。

什麽(me) 叫靠譜?

靠譜就是你把這事交給TA之後完全不用操心後續,因為(wei) 你知道TA肯定能落實,就算沒辦好,也能及時給你一個(ge) 回饋,這就叫靠譜。

而一個(ge) 人是否靠譜,就看三件事:“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說是三件事,其實就是一件事,說的是你做事要有閉環思維。

一、一個(ge) 人是否靠譜,換位思考很重要

為(wei) 什麽(me) 靠譜的人要有閉環思維?

因為(wei) 閉環思維體(ti) 現的不僅(jin) 僅(jin) 是你的責任心,更是你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換位思考能力。

你心裏裝著別人,你才能真正地靠譜。

人並不孤立存在,人和人之間會(hui) 產(chan) 生很多鏈接,這些鏈接會(hui) 形成大大小小的協同網絡。

換句話說,我們(men) 每個(ge) 人,作為(wei) 一個(ge) 網絡節點,都生活在協同網絡中。

你所在的小組,是一個(ge) 協同網絡,你所在的部門,是一個(ge) 協同網絡,你所在的公司,又是一個(ge) 更大的協同網絡。

你從(cong) 協同網絡中接到一個(ge) 任務,處理完畢後,你把處理的結果反饋到網絡中,並提交給下一個(ge) 需要處理這個(ge) 任務的節點。

這個(ge) 任務在你這裏,就形成了閉環。

也就是說,你為(wei) 下一個(ge) 節點提供了你的確定性,以確保這個(ge) 任務,能夠順利地往下進行。

別人信任你,說你靠譜,本質上講,就是因為(wei) 你能夠提供對方所需要的確定性。

基於(yu) 此,從(cong) 更宏觀的角度看:所謂靠譜,指的是你能夠持續的為(wei) 你所在的協同網絡提供別人可預期的確定性。

這個(ge) 定義(yi) 裏,有幾個(ge) 關(guan) 鍵詞:持續、協同網絡、可預期、確定性。

這是一種產(chan) 品思維,你把自己當做了一個(ge) 產(chan) 品,並在協同網絡中與(yu) 別人互動。

產(chan) 品從(cong) 本質上講,就是持續的為(wei) 用戶提供確定性的服務,並且,用戶對這項確定性的服務產(chan) 生了預期,進而產(chan) 生了信任。

你在公司這個協同網絡裏,你的用戶就是你的老板、你的上級、你的同事;

你在家庭這個(ge) 協同網絡裏,你的用戶就是你的愛人、你的孩子、你的父母。

你要想成為(wei) 一個(ge) 靠譜的人,你就需要換位思考,去思考你的用戶需要什麽(me) 樣的確定性。

舉(ju) 個(ge) 例子,老板需要的確定性,是“你把方案做好,並告訴TA”,但如果你提供的確定性,是“我把方案做好,並發送到老板郵箱”,這就出現了誤差,因為(wei) “告訴TA”並不等於(yu) “發送到郵箱”。

發送到郵箱,老板不一定能看到,所以你還得口頭或微信告訴老板,說方案已經發送到了你的郵箱。

再比如,你上飛機前正和伴侶(lv) 聊微信,上飛機後,你給伴侶(lv) 發微信說:飛機馬上起飛,一會(hui) 兒(er) 發的信息無法回複,飛機兩(liang) 小時後落地,落地後再回複。

這就叫換位思考,你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明確的知道對方要的確定性到底是什麽(me) 。

社會(hui) 變化越來越快,不確定性越來越多,焦慮情緒也就越來越多,正因為(wei) 如此,大家都想追求盡可能多的確定性。

追求安全、追求穩定、追求靠譜……本質上都是在追求確定性。

我們(men) 在尋找事業(ye) 夥(huo) 伴、結交朋友、尋找伴侶(lv) 時,盡量找靠譜的人合作,因為(wei) 靠譜的人,能夠在不確定的未來,給你提供一些可依賴的確定性。

二、尊重別人的時間

不尊重時間的人,也不會(hui) 被時間尊重。

現代工作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多線程工作已經成為(wei) 了常態。因此,大家的時間都變得十分寶貴。

微博上有一個(ge) 熱帖說:經常遲到的人,在家的說自己剛出門,剛出發的時候說快到了,在路上的時候說自己已經到了。

很多網友積極認領,還帶著沾沾自喜的語氣說自己有更誇張的遲到經曆。終於(yu) 有人看不下去,一語道破實質:這不是經常遲到,而是經常撒謊。

遲到,實際上就是拿別人的時間不當時間。

如果生活中有願意容忍的朋友,那是一種幸運,但是在職場中,守時是基本的職業(ye) 要求,浪費別人的時間,打亂(luan) 別人的計劃,是非常不專(zhuan) 業(ye) 的表現。

也許在有的場合,遲到從(cong) 一開始就已經喪(sang) 失了入場機會(hui) 。比如:麵試、談項目等場合,遲到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差評,扭轉過來就得花費很大的力氣。

而第一印象,是最難扭轉的。

尊重別人的時間有很多方麵,守時是最根本的一項。

微信少發語音多打字、交接工作時做到條理清晰、簡潔易懂,甚至求助他人時先最大化地完成自己能做的部分,都是對他人時間的尊重。

而對於(yu) 尊重自己的時間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時間管理。

管理是一種掌控,對工作難度、工作量和自己能力的掌控,排出任務的優(you) 先級和時間分配。

很多時候,對時間的錯誤估計就是對自己能力的錯誤估計。盡管大家都在說“deadline是第一生產(chan) 力”,但隻有一部分人真的如此。倉(cang) 皇之下,交出來的東(dong) 西總是不及反複打磨的。

因此,不要高估dealine,也不要高估自己的爆發力。如果沒有李白酒入豪腸釀成詩的天賦,請根據自己的能力給待完成的任務留出足夠的時間。

三、對自己的能力,要有正確的認知

一個(ge) 人責任心強,是好事,但很多責任心強的人,經常做出“誇大”的承諾。

倒並不是他們(men) “有心”為(wei) 之,而是他們(men) 在承諾前,沒有合理評估自己完成承諾的能力。

盡管他們(men) 竭盡全力去做,但結果卻依然不好。

這是很多責任心強的人被烙上“不靠譜”印記的重要原因。

他們(men) 沒有把“想做好”和“能做好”分清楚,“想做好”是態度問題,“能做好”是能力問題。

人總是這樣,經常高估自己的能力,進而做出和自己能力不符的承諾。

剛才說了,靠譜的本質是給別人提供確定性,你能換位思考,你有契約精神,但你的能力卻沒跟上,你依然無法給別人提供確定性。

不僅(jin) 如此,責任心強的人,事如果沒辦好,還會(hui) 陷入深深的自責。

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麽(me) 解決(jue) ?

首先,你別答應得那麽(me) 快,先合理評估自己的能力和事的難易程度。

其次,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多次,那麽(me) 下次再承諾時,你要強行把自己的能力估低。

最後,無論如何,你還是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行。

“無心”的不靠譜,也是不靠譜,一個(ge) 真正靠譜的人,會(hui) 讓自己的能力,配得上自己的承諾。

四、凡事有交代,

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1.凡事有交代

如果一件事情交代下去,沒有人問就漸漸消失了,那麽(me) 組織的協作機製就是失效的。

劉潤認為(wei) ,凡事有交代的本質,就是給任何事情扣上閉環,有開始就必須有結束,避免石沉大海。

既然是有頭有尾的事情,就要:“用循環解決(jue) 問題”。

循環過程分為(wei) 5個(ge) 步驟:啟動、計劃、執行、控製、收尾。

① 何謂啟動?

這事兒(er) 值不值得幹?我們(men) 要不要幹?需要哪些人?需要多少錢?

② 何謂計劃?

這事怎麽(me) 幹?投入多少時間?誰負責什麽(me) 事?什麽(me) 時間節點完成什麽(me) 結果?資金怎麽(me) 分配?資源怎麽(me) 調配?時間怎麽(me) 分配?任務怎麽(me) 分配?

③ 何謂執行?

既然分配了,那就按照公司戰略完善高效執行下去,不要眼高手低。

④ 何謂控製?

誰在負責這件事情?做的進展如何?達成目標了嗎?按照進度跟進了嗎?

⑤ 何謂收尾?

無論成敗與(yu) 否,我們(men) 來複盤一下有什麽(me) 經驗?什麽(me) 教訓?

這5個(ge) 步驟,構成完整循環,且缺一不可。凡事有交代的背後,是一組嚴(yan) 密執行的步驟。

2.件件有著落

我們(men) 在工作中誇獎一個(ge) 人,常常會(hui) 說:這人靠譜,辦事能落地。

什麽(me) 叫能落地?

在工作中,你會(hui) 發現有的人聊起事情來,口若懸河,特別有激情,但就是上不了手,紙上談兵。

做事毫無章法,沒有絲(si) 毫策略意識。嘴上揮師百萬(wan) ,實際戰場逃兵。

從(cong) 外部看一件事,和真正上手做一件事,體(ti) 感是完全不同的。

劉潤認為(wei) ,如果一個(ge) 創業(ye) 者不停的說“我”,我想怎麽(me) 樣,我計劃怎麽(me) 樣,我打算怎麽(me) 樣,我認為(wei) 怎麽(me) 樣,我要怎麽(me) 著,眼裏隻有“我”的視角,其實非常危險。

因為(wei) “想象世界”和“真實用戶世界”往往相差千萬(wan) 裏。

很多事情你沒有幹過,隻是坐在那評論的時候,你覺得別人這有問題,那有問題,應該這麽(me) 幹,那麽(me) 幹。

但是當你親(qin) 自上手的時候,會(hui) 發現,你在外邊觀察這個(ge) 事時,隻看到10個(ge) 點,而實際做起來,可能麵臨(lin) 的是100個(ge) 點。

剩下90個(ge) ,根本就沒有想到過。

對於(yu) 別人的工作,對於(yu) 別的行業(ye) ,不要隨意評判對錯,隨意給批評。

你要知道,每個(ge) 看似愚蠢的決(jue) 定背後,都是無數複雜的妥協和平衡。

每個(ge) 行業(ye) 裏,真正專(zhuan) 業(ye) 的力量,是外行無法理解的。

在校運會(hui) 上賣過零食的,總覺得自己洞察零售。有一兩(liang) 個(ge) 拿手菜的,總覺得自己可以開餐廳。看到別人做自媒體(ti) ,覺得寫(xie) 字,這誰不會(hui) ?

對於(yu) 沒有親(qin) 自俯身經營的事情,要時刻保持謙卑,時刻保持敬畏。

哪怕是一份特別簡單的工作,也需要常懷敬畏之心。

因為(wei) ,實際做起來,永遠都會(hui) 有我們(men) 從(cong) 來沒有想到過的情況發生。

那麽(me) ,在執行目標的時候發現有困難怎麽(me) 辦?

你應該及早意識到這些困難,然後主動去找資源,想辦法解決(jue) 。

這就需要你快速從(cong) 100個(ge) 點裏,分辨出哪些點是最重要的,我應該從(cong) 哪個(ge) 入手,我應該運用哪些資源,我應該如何去做,然後馬上做起來。

在組織前進的過程中,有目標,就一定有通往目標路上的障礙。

遇到障礙後,焦慮,是正常的。

但是一個(ge) 成熟的人,能快速走出焦慮,專(zhuan) 注於(yu) 解決(jue) 問題的方法。

目標常常是兩(liang) 難的。既要,又要。

這就需要迅速從(cong) 焦慮中走出來,不是往後退,不是恐懼變化。

而是必須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搬走石頭,解決(jue) 問題上。

一件事,在沒有做之前,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碰到一個(ge) 新事物或者不懂的問題,怎麽(me) 辦?先去試。

嚐試失敗了怎麽(me) 辦?即使失敗了,也盡了最大努力,把所有可以嚐試的方法窮盡了一遍。

3.事事有回音

羅振宇曾在《奇葩說》裏表達過一個(ge) 觀點:職場最沒有前途的一種人,叫反饋黑洞。

試想一下,如果你給下屬派個(ge) 活兒(er) ,幾天都沒有回音,不知道事情進行到了哪一步,你心裏會(hui) 不會(hui) 沒底?

如果團隊合作,同伴遇到棘手的問題,瞞著大家鼓搗了幾天也沒解決(jue) ,結果補救都來不及,你會(hui) 不會(hui) 怪他不早告訴你?

所以,如果公司要計劃做一個(ge) 項目,從(cong) 目標、到過程,到結果,你都要積極進行反饋。

① 目標反饋

領導派給你一個(ge) 目標,交代你一件事情,你要有反饋。這個(ge) 目標是高了,還是低了,能不能完成,你要有思考,有反饋。

不能領導給你一個(ge) 目標,就沒有音訊了。要知道領導都很忙,每天忙於(yu) 各種繁雜的瑣事,如果你不反饋,出了問題,責任隻能你來背。

所以,要積極進行目標反饋,向上溝通要有膽量,好的溝通,是成事的第一步。

② 過程反饋

很多時候,你承諾的事情,可能需要一個(ge) 比較長的周期去完成。

在執行的過程中,你要主動給予反饋,讓別人知道你的進展情況。

不要領導沒問,你就不說。要知道,你在過程中主動反饋,別人也能及時發現問題,有時間糾偏和調整。

過程反饋,可以是按照明確的項目節點進行反饋,也可以是周期性的如月、周、日等進行反饋。

③ 結果反饋

當你完成了別人交代的事情後,需要及時主動地將結果反饋給對方,並確保對方接受到了你的信息。

如果事情沒有做好,你要複盤其原因,並給出一些可參考的建議和方案;如果事情辦好了,你也要提煉成功經驗,形成可複製推廣的方法。

五、結語

總而言之,一個(ge) 人是否靠譜,閉環很重要。

你要做到思考閉環,能夠換位思考;你要做到能力閉環,能力匹配責任;你要做到反饋閉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