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越來越需要生態型思維

來源:王勇;筆記俠 發布日期:2023-01-17



內(nei) 容來源《哈佛商業(ye) 評論》中文版 2022 新增長大會(hui) ,主題“經營確定性”。
分享嘉賓:王勇,清華經管學院企業(ye) 家學者項目與(yu) 合作發展辦公室主任、中國企業(ye) 發展與(yu) 並購重組研究中心執行委員會(hui) 主任。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 青羊
第 7171 篇深度好文:3476 字 | 9 分鍾閱讀

一、今天,組織麵臨(lin) 新的挑戰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建立生態思維,推動組織進化。

今天這樣一個(ge) 烏(wu) 卡時代,我們(men) 的組織麵臨(lin) 什麽(me) 樣的挑戰?

這個(ge) 時代充滿了不確定性、易變性、複雜性和模糊性,我們(men) 麵臨(lin) 很多挑戰,比如我們(men) 經常說的黑天鵝、灰犀牛、瘋狗浪事件。

上午一位嘉賓分享的“瘋狗浪”很符合當下我們(men) 所處的極其不確定、極其動蕩、困難的時代。作為(wei) 企業(ye) 經營管理者,你可能會(hui) 麵臨(lin) 很多困難,如果不加以注意,這些困難的疊加就會(hui) 帶來滅頂之災。

在企業(ye) 組織形式方麵,以往的組織形式誕生於(yu) 、適應於(yu) 工業(ye) 生產(chan) 時期,追求規模和效率。在新的時代,組織形式能否適應?會(hui) 遇到哪些挑戰?

同時,我們(men) 知道數字經濟這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據中國信通院的統計,我國的數字經濟總量在30萬(wan) 億(yi) 左右,占GDP三分之一,對經濟的貢獻率約70%。

數字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那麽(me) 數字成為(wei) 生產(chan) 要素之後,會(hui) 對我們(men) 的組織和管理帶來什麽(me) 樣的衝(chong) 擊?是一種補充?還是一種範式的顛覆?我們(men) 有待觀察,但是衝(chong) 擊是不言而喻的。

在營銷領域、產(chan) 品領域、運營領域、創新領域,我們(men) 都感受到了數字成為(wei) 生產(chan) 要素之後給企業(ye) 管理帶來的影響。

比如我們(men) 原來的關(guan) 注重點是產(chan) 品、是生產(chan) 流程;在數字經濟下,我們(men) 的關(guan) 注重點是數據、是信息流。



原來管理的中心是產(chan) 品,現在則是經營客戶,以客戶為(wei) 中心;以往的經營活動是線性的,現在是非線性的、跨階段的;以往的決(jue) 策是靠個(ge) 人經驗,現在可以依靠數據,可以較好做出預測;原來的目標是提升效率,現在更強調提升價(jia) 值。

因此,在數字經濟下,我們(men) 的組織也會(hui) 麵臨(lin) 一些新的挑戰。那麽(me) ,現有的企業(ye) 組織形式會(hui) 麵臨(lin) 哪些挑戰?如何進化組織以應對新的挑戰?

不確定的環境下疊加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會(hui) 給組織進化帶來怎樣的挑戰?

我們(men) 知道現有的企業(ye) 組織形式是基於(yu) 科層製的,在二十年代初期,馬克思·韋伯提出科層製,後來經過發展,逐漸形成了現在的組織理論。

這個(ge) 理論指導下的組織,是基於(yu) 大規模生產(chan) 的組織,強調穩定性和效率。在穩定的情況下,它有效率優(you) 勢;但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它就會(hui) 麵臨(lin) 很大的挑戰,比如效率降低,影響信息的傳(chuan) 遞,會(hui) 產(chan) 生官僚,會(hui) 阻礙創新等等。

在這種挑戰下,有沒有其他的組織形式能給我們(men) 的組織進化帶來一些新啟示?經過研究,我們(men) 可以從(cong) 自然界生物組織裏找到了一些靈感。



二、生態型組織的6大特征

自然生物界存在了幾十億(yi) 年的時間,有的物種,比如螞蟻、蜜蜂,已經存在了幾億(yi) 年時間,它們(men) 發展成長得很好。

甚至新冠病毒也可以給我們(men) 帶來一些思考。在三年的時間裏它表現得很頑強,不斷進化,我們(men) 消滅不它,隻能接受和它的共存。

從(cong) 新冠病毒的角度來說,它進化發展的很好。在這個(ge) 病毒生存的背後,它的組織是如何發展的?是怎麽(me) 運作的?

在生態學領域,種群生態學研究重點是種內(nei) 關(guan) 係、種群之間關(guan) 係以及種群和環境之間的關(guan) 係。比如對於(yu) 螞蟻和蜜蜂,沒有人指揮它們(men) 每個(ge) 個(ge) 體(ti) 的行為(wei) 、任務,但它們(men) 就是會(hui) 很高效地完成任務,這是怎麽(me) 做到的呢?

生態型組織相對於(yu) 科層製組織有一個(ge) 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自”運行,即強調個(ge) 體(ti) 自主意識、自我決(jue) 策和自我激勵。

它不是由上而下的指揮,而是由下而上的自主行動,從(cong) 而達到很好的目標效果。當然這裏有一個(ge) 前提,就是它們(men) 有著共同的基因,類似於(yu) 我們(men) 經常說的共同的“願景、使命和價(jia) 值觀”。

同時,我們(men) 也觀察到在企業(ye) 實踐當中,一些企業(ye) 比如海爾“小微組織”、華為(wei) “鐵三角”、美的“789工程”等,都從(cong) 某種程度上具有一些自運行的特征。

因此,在這些生態理論和商業(ye) 實踐基礎之上,我們(men) 跨界提出“生態型組織”的概念,倡導打造生態型組織以應對新的挑戰。

我們(men) 把生態型組織的自運行特點總結為(wei) “六自”——自賦能、自組織、自協同、自調節、自適應和自進化。



傳(chuan) 統科層製組織的各種資源,采用的是由上而下的分配方式,被動獲得;生態型組織自賦能的方式是搭建賦能平台,建立“資源池”,根據需求自主申請,匹配獲得,資源和組織行為(wei) 目標能夠很好的匹配。

因此,生態型組織的第一個(ge) 特點,就是要建立自賦能的機製。

第二個(ge) 特點是自組織。

科層製組織是中心化的被動組織,行為(wei) 上是自上而下的指揮和被動的接受執行,存在著層層部門、機構,等級嚴(yan) 格,很難有員工的自主流動。

生態型組織強調扁平化、去中心化和權力下放,注重員工自主決(jue) 策、自我驅動,激發員工自主創造價(jia) 值,員工和組織之間也不是單純的雇傭(yong) 關(guan) 係,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關(guan) 係。

第三個(ge) 特點是自協同。

傳(chuan) 統的科層製組織,可能存在著“業(ye) 務煙囪”和“部門牆”等界限,同一業(ye) 務條線、同一部門內(nei) 協同順暢,但部門之間、條線之間則不能良好協同。

所以要建立一個(ge) 自我協同的機製,打破部門、條線、企業(ye) 合作夥(huo) 伴之間的壁壘,使之能夠互相配合。組織與(yu) 員工利益共享,組織與(yu) 員工之間、員工與(yu) 員工之間為(wei) 合作關(guan) 係。

第四個(ge) 特點是自調節。

一個(ge) 組織的規模大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一些調整,使得組織能夠更好的適應環境和資源。科層製組織注重擴大規模,容易導致組織僵化、臃腫,缺少調節上的靈活性。

自然界中一個(ge) 物種會(hui) 根據資源、環境情況,對種群內(nei) 個(ge) 體(ti) 數量進行自我調節,通過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和遷出,根據自身的資源和所處環境來調節組織規模的大小。

類似地,生態型組織通過內(nei) 部組織的不斷“自我”裂變、重組、調節,控製小團隊的規模,在擴大組織規模的同時能夠保持靈活、敏捷。甚至當組織到了一定規模之後,還要去拆分產(chan) 生新的組織。

第五個(ge) 特點是自適應。

組織離不開環境獨立存在。一個(ge) 健康的組織一定要適應環境。組織要能開放,要能感知,要能分析,要能行動。組織要能做一些信息的收集,進行判斷,自我調整行動,使之符合我們(men) 整體(ti) 的發展。

科層製組織信息自上而下傳(chuan) 遞,難以適應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而生態型組織的“小微組織”可以及時感知外部環境變化,及時通過“自我”感知、調整而適應環境。

第六個(ge) 特點是自進化。

科層製組織的創新往往是由上層決(jue) 定,決(jue) 策者往往以為(wei) 能夠很好地完成這項工作,但實際上由於(yu) 遠離客戶、遠離生產(chan) 第一線,這種方式經常給創新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

生態型組織的前端小團隊根據用戶需求不斷進行創新,實現“自我”進化,而這種創新源於(yu) 客戶、源於(yu) 第一線業(ye) 務,會(hui) 取得更好的效果。



那麽(me) ,如何打造生態型組織?

簡要來說:

第一,建立企業(ye) 文化。企業(ye) 文化是組織的基因,即願景、使命、價(jia) 值觀。

第二,要有賦能的平台。建立這種機製不是一種管控,而是一種賦能。

第三,組織要扁平化、去中心化。權利要下放,員工要自我驅動,利益共享。

第四,打破業(ye) 務的邊界,拆除部門牆。

第五,建立公平新規則和優(you) 勝劣汰的新運營考核機製。

第六,要開放、要感知、要預判,主動行動,適應環境。

需要強調的是,在建立了新的公平規則後,創新、新業(ye) 務、新勢力就會(hui) 應運而生。

權力部門的領導者總是想加強管控以達到目的,這其實是科層製組織的弊端。實際上如果我們(men) 建立了良好規則,創立了新的文化,建立了良好環境,後續各種創新、各種新生力量都會(hui) 像雨後春筍一樣,源源不斷地出現。

很多優(you) 秀的企業(ye) 並不是政府規劃出來的,而是在公平、寬鬆的環境中自由競爭(zheng) 產(chan) 生的,這一點在當下的商業(ye) 環境中尤為(wei) 重要。

同樣,對一個(ge) 組織來說,建立新的理念、機製,做好基礎性的工作,搭建好平台,組織的活力也就會(hui) 應運而生。

三、數字經濟和商業(ye) 生態的結合

我還想分享一點,是關(guan) 於(yu) 數字經濟和商業(ye) 生態的完美結合。

數字經濟可以打破原有界限,更好地發展商業(ye) 生態;而商業(ye) 生態則能更好地體(ti) 現數字經濟的紅利。

現在我們(men) 很少說商業(ye) 生態了,但實際上之前阿裏、騰訊用商業(ye) 生態競爭(zheng) 的方式來發展企業(ye) ,取得了比較好效果。

商業(ye) 生態是一種商業(ye) 發展的形式,固然它可能會(hui) 帶來壟斷,像其他發展形式一樣會(hui) 存在一些弊端,但這樣一種企業(ye) 發展形式還是有它的獨到之處的。

我個(ge) 人認為(wei) 經濟數字化會(hui) 促進商業(ye) 生態化的發展,而商業(ye) 生態則是數字經濟最好的載體(ti) ,兩(liang) 者可以完美地結合。

我的觀點是,在不確定性的環境裏,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我們(men) 要建立商業(ye) 生態的思維,打造新的核心能力,建立新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

新一代領導者要在新商業(ye) 思維下建立新的領導力模型,注重“情利管理”,重點提升認知領導力、授權領導力、共情領導力等。

謝謝大家!

*文章為(wei) 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xia) 立場。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