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看水泥行業發展動向
定基調,謀大計。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在北京舉(ju) 行,會(hui) 議提出的一係列方針政策勢必對水泥行業(ye) 產(chan) 生重要影響。
一、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為(wei) 水泥行業(ye) 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會(hui) 議要求:“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實施製造業(ye) 重點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行業(ye) 看點: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開篇就提及“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在九大任務中把“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放在了首位,明確了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相對傳(chuan) 統生產(chan) 力,新質生產(chan) 力呈現出顛覆性創新驅動、產(chan) 業(ye) 鏈條新、發展質量高等特征。其中對傳(chuan) 統水泥行業(ye) 顛覆性最強、影響力最廣的應該是數智技術與(yu) 低碳技術,具有數智化綠色化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chan) 力特征。
數智技術、綠色低碳技術是傳(chuan) 統水泥行業(ye) 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數智技術方麵,水泥行業(ye) 湧現出了一批智能工廠、5G工廠,適用於(yu) 水泥行業(ye) 的工業(ye) 互聯網場景、無人礦山和智慧港口建設模式也在不斷探索。未來,水泥行業(ye) 應用數智技術的空間前景無限,我們(men) 要在拓寬場景和投入產(chan) 出比方麵下功夫,更好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在綠色低碳技術方麵,水泥行業(ye) 每年都有幾十家工廠能效步入世界領先水平,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礦山的企業(ye) 用國際標準來衡量也處於(yu) 先進水平。在效益持續下滑的嚴(yan) 峻形勢下,水泥行業(ye) 應用風能、光伏發電儲(chu) 能一體(ti) 化、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技術,開展了環保協同處置、原燃料替代等項目,不僅(jin) 實現了綠色低碳發展具備生態效益,還取得了較好的投資回報。圍繞低碳技術,行業(ye) 仍在深入探索。根據中國建材聯合會(hui) 公布的揭榜掛帥和獲獎項目,有新型低碳膠凝材料、熟料新型循環懸浮煆燒、輻射製冷水泥基超材料、數字智能感知混凝土、氫能煆燒熟料、“零外購電”“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資源”“零碳工廠”“零廢棄物”技術、超淨排放濾料製備技術及智能除塵係統、低碳減氮超大規模水泥生產(chan) 技術、智能化低碳工程設計、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功能化製備、特高拱壩微膨脹低熱矽酸鹽水泥混凝土等等。
二、化解產(chan) 能過剩,需要全行業(ye) 增強信心和底氣
會(hui) 議要求:“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社會(hui) 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nei) 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有利條件強於(yu) 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
行業(ye) 看點:水泥是典型的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近兩(liang) 年,需求大幅下滑,生產(chan) 成本高企,企業(ye) 利潤空間壓縮,尤其是今年水泥行業(ye) 虧(kui) 損麵加大,產(chan) 能過剩疊加需求不足,矛盾更顯突出,行業(ye) 形勢更加嚴(yan) 峻。麵對產(chan) 能過剩嚴(yan) 峻形勢,需要全行業(ye) 增強信心和底氣。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men) 的信心和底氣來自於(yu) 以下五個(ge) 方麵。
一是國家政策支持。國務院早在2013年就出台了《國務院關(guan) 於(yu) 化解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文件》(國發〔2013〕41號)。工信部等部門出台係列錯峰生產(chan) 等配套政策。這次會(hui) 議再次強調產(chan) 能過剩問題,化解過剩產(chan) 能將會(hui) 得到國家相關(guan) 部門新一輪的政策支持。
二是水泥仍是剛需。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研判,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會(hui) 議提出的“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liang) 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是水泥需求的中堅力量。超大規模市場仍會(hui) 保障龐大的水泥需求量,需求總量依然是比較可觀的。
三是行業(ye) 自律有基礎。水泥行業(ye) 有“行業(ye) 利益高於(yu) 企業(ye) 利益,企業(ye) 利益孕育於(yu) 行業(ye) 利益之中”的共識,這種正向價(jia) 值觀形成了較強的凝聚力,奠定了堅實的自律基礎。依靠政府搭台、協會(hui) 牽頭、企業(ye) 唱戲的錯峰生產(chan) 行業(ye) 自律模式,行業(ye) 不斷調整以適應下遊需求變化,保持供需動態平衡。錯峰生產(chan) 是“以時間換空間”,雖然不能從(cong) 根本上去產(chan) 能,但是可以緩解產(chan) 能過剩矛盾,為(wei) 企業(ye) 積累資本,最終實現過剩產(chan) 能退出和轉型升級。
四是國有企業(ye) 有行業(ye) 主導優(you) 勢。國有企業(ye) 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的“頂梁柱”。水泥行業(ye) 國有企業(ye) 產(chan) 能規模占比高,有主導地位,在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具有更大的政治和實力優(you) 勢。以水泥為(wei) 主營業(ye) 務的央企國企發展較快,體(ti) 量大、“筋骨”強健、市場主導能力和抵禦化解風險能力較強,是維護行業(ye) 穩定發展的主力軍(jun) ,有能力承擔起化解過剩產(chan) 能重任,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五是“五把尺子”正在起作用。當前水泥行業(ye) 日益嚴(yan) 格的節能、環保、安全、質量、技術政策等“五把尺子”法規標準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節能降碳、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等約束性政策堅強有力,各地政府也發布了一係列推進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引導性政策文件,對於(yu) 過剩產(chan) 能退出具有強烈的“擠出”效應,“政策+市場”化解過剩產(chan) 能的可行性和條件逐漸成熟。大企業(ye) 和行業(ye) 協會(hui) 在化解產(chan) 能過剩中的帶頭和協調作用將更加凸顯。
綜合來看,我們(men) “麵臨(lin) 的有利條件強於(yu) 不利因素”,化解產(chan) 能過剩,需要全行業(ye) 凝聚共識,增強信心和底氣。
三、水泥行業(ye) 要重視“專(zhuan) 精特新”發展
會(hui) 議要求:“促進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發展”“鼓勵發展創業(ye) 投資、股權投資”。
行業(ye) 看點:水泥在產(chan) 業(ye) 鏈建設方麵具有“專(zhuan) 精特新”發展潛質。有一批企業(ye) 在特種水泥、數字礦山、砂石骨料、商混一體(ti) 化、裝配式建築、水泥原燃材料替代及協同處置技術、高端裝備智能製造、信息數字化技術、環境保護、節能降碳技術、新能源、生物質燃料、智慧物流、水泥外加劑等領域表現出極強的成長性,創新能力凸顯,入選了“專(zhuan) 精特新”榜單。水泥產(chan) 業(ye) 鏈的應用市場規模大,期待培育更多與(yu) 水泥主業(ye) 協同增效的“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戰略融資落地,科技創新通過股權投資等形式獲得更好的發展條件,實現產(chan) 業(ye) 鏈增值發展,強化產(chan) 業(ye) 鏈韌性。
四、一視同仁,促進民營企業(ye) 發展壯大
會(hui) 議要求:“促進民營企業(ye) 發展壯大,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麵落實一批舉(ju) 措”。
行業(ye) 看點:近些年來,得益於(yu) 全國工業(ye) 發展的良好態勢、不斷優(you) 化的施策環境,以及自身不斷發展的基礎和實力,水泥民營企業(ye) 發展迅猛,向規模化、集團化發展,不少企業(ye) 熟料產(chan) 能規模突破1000萬(wan) 噸;有的在兼並重組、建設高水平水泥工廠、裝備製造、一帶一路方麵展現出韌性和活力;有的主板上市、發行債(zhai) 券,在資本市場上獲得好評。目前,在“雙碳”背景下,水泥民營企業(ye) 開始在新興(xing) 數字產(chan) 業(ye) 、新能源等方麵投資發展。
“促進水泥民營企業(ye) 發展壯大”,仍然需要繼續在資本市場、投融資、長協煤購銷,采購招標、采礦許可延續、產(chan) 業(ye) 政策製修訂征求意見等方麵采取一視同仁的態度。
“穩中求進”一直是近年來工作的總基調,前不久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首次增加了“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新提法。對此,經濟工作會(hui) 議進一步要求,“多出有利於(yu) 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ye) 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相信隨著實質性舉(ju) 措不斷落地,水泥行業(ye) 從(cong) 中受益,信心和底氣會(hui) 更足,推動高質量發展。
(作者係中國水泥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政策研究中心主任)